有晶状体眼CACHET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7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AcrySof® CACHETTM人工晶状体(PIOL )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2例(22眼),年龄(28.2±5.9)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17.25~-6.50 D,平均(-11.97±3.03) D。22眼行PIOL植入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患者视觉效果及安全性参数。观察指标包括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近视力)、屈光度、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手术并发症,以前节OCT测量PIOL位置,前节照相测量PIOL旋转度及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不同时间点间各指标差异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

结果

随访期间各时间点所有患眼实际SE与预期SE差值在±1 D以内,其中20眼实际SE与预期SE差值在±0.5 D以内。术后各时间点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31、1.36、1.34、1.41、1.31;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23、1.28、1.22、1.23、1.31。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累计丢失率分别为1.69%±2.2%、2.25%±3.15%、4.32%±3.04%、4.27%±3.52%、3.82%±2.15%。患眼术前最佳矫正近视力为5.0±0.2 ,IOP为(14.6±3.0)mmHg (1 mmHg=0.133 kPa ),二者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前节OCT测量PIOL光学区中心及边缘与角膜内皮间垂直距离分别为(1.96± 0.25) mm(>1.5 mm)、(0.99±0.08) mm(>0.8 mm),与自然晶状体间垂直距离分别为(1.36±0.22)mm(>1.0 mm)、(0.94±0.09)mm(>0.8 mm)。随访过程中,11眼PIOL位置稳定,6眼顺时针旋转,5眼逆时针旋转,6眼旋转大于1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内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明显提高,尤其以夜间眩光状态下提高最为显著。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手术及术后效果非常满意。

结论

AcrySof® CACHETTM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且患者满意度高,是有效的眼内屈光手术之一,但是其长期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ACD)对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在浙江省瑞安地区随机选取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各2个班共513名学生(1 025眼),年龄为7~14岁。在瑞安市人民医院门诊进行相关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眼屈光度、IOLMaster检查等,记录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年龄等相关基本信息。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分析ACD、AL与年龄、屈光度的关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程度近视儿童双眼协动参数的差异性及其与近视程度相关性,进一步探索近视发展的原理。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包括128例7~ 14岁近视青少年儿童,根据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0.50~-3.00 D)、中度近视组(-3.25~-6.00 D)和高度近视组(>-6.00 D)。双眼协动参数测量包括远距及近距水平聚散力,远距及近距水平隐斜,梯度性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率(AC/A比率)
期刊
目的探讨我国一个散发的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位点及其临床表型。方法实验研究。收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一个散发LCA家系共7名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其中1名LCA患者,6名正常家属。完善该家系内所有成员的眼科检查,采集该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运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来筛查患者的283个视网膜疾病相关的基因,测序结果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候选基因,最后用Sange
中国角膜供体材料的严重缺乏导致众多的角膜盲患者不能通过角膜移植来复明仍是临床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和材料学的发展为替代人角膜材料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而且以深板层移植和内皮移植为代表的成分板层移植的推陈出新从临床技术上有力地推动了组织工程角膜的研发。现就脱细胞角膜基质板层材料、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述评。
目的对一罕见的眼-面-心-牙(OFCD)综合征患者家系进行临床表型特征随访研究及致病基因突变筛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对患者进行详尽的临床多科室检查及表型资料收集。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法对OFCD患者及其父母进行候选基因BCOR的突变筛查,对携带碱基改变的序列进行单链PCR克隆产物的测序验证,并在60名无关正常对照人群中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型研究结果提示患者存在眼部、面部、
近视激光手术已经迈入"无刀"的全激光时代,其特点是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预测性都有很大程度提高。现有的全激光手术可分为3类: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手术、单准分子激光手术和单飞秒激光手术。全激光手术具有提高角膜制瓣和基质切削的准确性,减少手术器械对角膜的接触损伤,减少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等优点,是目前屈光手术发展的大方向和趋势。笔者对这3种全激光手术各自的技术要点,包括患者的选择、手术的优势、手
期刊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治疗完全性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6例(6眼)单眼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患者,包括碱烧伤3例、爆炸伤2例、热烧伤1例。采用去上皮羊膜组织作为载体,体外扩增患者自体健眼角膜上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然后进行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术前及术后检查指标包括裸眼视力、裂隙灯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患者自体来源的
目的研究我国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基因突变,并分析表型与基因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研究。收集了宁夏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一个RP家系的临床资料,共有7名家庭成员参与研究,其中包括2名患者和5名正常成员。完善家系内所有参与成员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全视野视网膜电流图(ERG)等。针对180个已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