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品质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
  一、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的主要能力之一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而数学思维的本质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而初中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是不仅让学生自己解决书本中的习题,还要利用书本知识解决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因此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主旋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数学试题的题型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注重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考查,转向学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许多能力题的解法空间上有很大的改革和变化,这就给数学老师提出新的课题,不能只注重简单知识的传授,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认真研讨课改理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大力提高课堂效率,在提升课堂品质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转变,如根据不同的课型,可设有自主学习课、合作学习课、共同研讨等,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这才是教师的出发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创造、学习,只有这样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独立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很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创造发良好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常谈论的一个问题,我想要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只有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思维情境,让学生在思维情境的驱使下,主动地完成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学会创设思维情境。初中生的思维由小学阶段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个时期,学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如: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后,恰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论证并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是帮助学生从直观的感觉中进行理性的思考,然后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化,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同时,思维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学中通过呈现思维情境,探出有激发性的问题,通过设置思维障碍、鼓励学生追求事物的新意义,分析探索知识的动机,
  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变换思维练习,灵活地培养学生的思维
  思维灵活性就是遇到一个问题应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考虑使问题得以快速的解决,也就是说从现有的条件出发,采用灵活的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而变换思想的练习,正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关键,教师和以往的教学一样,只是一成不变的习题,这样只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根本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要变换思想,设计一些合理的、富有创新的一些习题,不仅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常规解法所给条件似乎不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使用问题迎刃而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四、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通过思维,不但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创造性。素质教育要求初中数学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五、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是对熟悉的事物,采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加以研究,从而在相同或相似之中看出不同的思维形式。初中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和心理需求,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利用书本知识进行专题研究,巧造发散点,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归纳辅助线作法:在学完平面几何四边形一章后,学生认识到如何添加梯形辅助线是证题解题的关键,故在教学中“以梯形中辅助线添加方法”为发散点进行专题讨论,由各种题型为对象,引导学生归纳出梯形六种辅助线的添加法,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掌握知识、习题解法规律、技巧,多角度、多方位地研讨辅助线的做法。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讲授每一堂课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坚持把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努力进取、勇于探索,如此教育教学一定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21世纪,数学不再是形式上的逻辑推导,而是随着素质教育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步入了课堂。“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改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情境模式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经验,是创新的思维。现在众多教师试图改变形式化的现状,但是缺少情境教学的理论指导,作者试图通过研究,给数学老师们以启示。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理念 情境—问题 新思想  目前高中教学状态不容乐
摘 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应力避机械灌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师的有效启发下,实现理解的“顿悟”.文章重点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教学,促使学生“顿悟”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启发性教学 顿悟  启发性教学最受大家青睐,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学生在启发性教学中受到感悟,从而掌握知识构建的方法.  一、巧妙设疑,激发“顿悟”能力  新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高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关键词: 学生个性 数学课堂 课堂活力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活力。否则,课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过
目的:探讨对肿瘤患者使用PDCA护理对PICC置管依从性及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20年5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肿瘤患者76例,对这些患者
“三立”育人模式,是磐安县职业教育中心为深入贯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融合古今中外“立”文化内涵,构建
摘 要: 启发式教学指根据学习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与注入式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启发式教学 教学效果  是否数学课堂上只要老师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则是“灌输式”教学?我认为这是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铁路建设工程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国铁路的运输密度和交通密度骤然加大,传统的繁忙干线作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铁路运输的需求,我国当下国情
摘 要: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提问会大幅度降低课堂效率,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恰当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作者通过对数学课堂提问现象的长期深入观察,结合课堂提问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大胆提出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 认知规律 开放式提问  美国教育专家卡尔汉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中学已逐步进入新型教学理念引导时代,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简要阐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村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包括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促进趣味性教学等措施,以提高农村地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目的:分析行护理干预对于肝癌患者介入导管室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时间选取2018年1-12月内,研对象选取介入导管室中肝癌患者50例,均根据入院顺序分组,2组各25例.控制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