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初中历史课堂的活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初中历史学科要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激活历史课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通过教师的情境激发(语言、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感到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进而产生探讨的愿望。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诱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历史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结合教材特点,生动地叙述能引起疑问的史实,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时,学生急于知道的是“五四”运动的过程,尤其对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感兴趣。而实际上,“五四”运动是在十分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这部分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材料。教师应引导大家回忆“府院之争”及我国派十五万华工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的过程,着重指出中国也是个战胜国。然后,着意讲解在“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被重新瓜分的辛酸历史,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提出如下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却被当作战败国被瓜分?”从而取得很好的激疑效果。历史教学中的激疑过程,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设一些疑点。让学生意识到时时有疑,处处有疑。
  当然,提问还得根据实际。这种“问”必须要有价值,创造一个学生乐学善学的教学环境。它往往要求学生在大范围的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加以分析、归纳、比较才能解决。如:为什么说哥伦布、麦哲伦既是殖民主义海盗,又是杰出的航海家?美国与拉丁美洲都经过独立战争获得独立,结果两者走上不同的道路,差距拉大,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同是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前德、日、意三国不能摆脱法西斯化的命运?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等。
  要设计出好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从宏观的高度把握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思考、提炼出开发学生智能的问题。疑设得好就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必然是善于设疑、提问的教师。
  二、讨论问题,深化史实
  释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才能充分展示的过程,更是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至历史殿堂的过程。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使学生由有疑到无疑,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解答疑难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补充史实,拓展教材内容,提供背景资料,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等各种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运用概念,合埋地进行推理,正确地做出判断,逐步形成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历史的能力。通过讨论、启发等手段引导学生,使其思维过程合理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教师还应给以补充、指正。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应予以肯定、鼓励。如: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走上不同的道路?此问关键是说明它们是否经历过较为彻底的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暴。英、法、美三国经历了这样的斗争,对旧的一套落后的东西破得比较彻底(尤其是美国历史上没有封建社会),因而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比较巩固、健全。这三国的法西斯势力尽管也蠢蠢欲动,但是成不了气候。而德、日、意三国历史上没有经历过上述形式的斗争,德、意是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全国后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是经过自上而下的不彻底的明治维新向资本主义转化的。这三国都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缺乏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一旦时局动荡,法西斯势力就可能迅速膨胀,夺取或控制政权。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对比分析,触及到了历史问题的本质,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创造才能,使学生逐步学会从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纵向和横向等多层面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绘本的内容可能是一个小故事,也可能是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押韵或是反复句型的形式最常出现。绘本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绘本将英语的词汇、语法等学习融入其中。目前,英语绘本不再局限于纸质印刷的出版形式,还有电子英语绘本等多元化的阅读媒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与绘本阅读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功能优势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下面介绍四点做法。  一、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情境是沟通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桥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
多年来,我都担任高年级的教学任务兼班主任工作,发现现在的学生的学习积级性和自觉性越来越不稳定,特别是学生做作业的情绪越来越难以驾驭,当中很多学生越来越讨厌做作业。如何解决学生讨厌做作业的问题?  一、通过各种契机,教育激励  1. 明确学习目标,一旦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做作业也当然是一件乐事。因此,学习目的教育是前提,《左传》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适逢我校开展小
《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的出现,是中国红学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不但为我们研究后四十回提供了确凿的佐证,证明它不可能为高鹗所写,也为我们从文学上研究
说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外科护理中急性阑尾炎为例,通过对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对说课设计的见解,以实现
古时有个秀才,他第三次进京赶考时,住在之前住过的一家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梦到下雨天,自己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觉得非常奇怪,问:“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