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乐队伴奏在演出中的机动和应变

来源 :剧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ole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是中华文明的艺术宝藏,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瑰宝,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几乎每个省份都有自己具有乡土气息的戏曲剧种,此外还有像京剧、昆曲这样历史悠久,突破地域概念,且在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剧种。中国戏曲之所以不同于西方戏剧,最基础也是最外部的差别就在于“戏曲”的“曲”上——在中国戏剧的表现手段里,歌唱和音乐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戏曲既是中国独有的戏剧样式,也是中国人表达情感和叙事方式的一种特殊的戏剧门类。在某种意义上讲,戏曲组成部分中“曲”占据的比重很大,音乐在戏曲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笔者结合戏曲演出的实际情况尝试着浅谈一点戏曲伴奏在戏曲演出中的机动灵活和随机应变。
  既然在演唱中的“曲”是戏曲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除了演员的演唱,与之相衬托的戏曲乐队的伴奏同样也是“曲”的构成部分,也就是说戏曲乐队的伴奏在戏曲的演出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诚然,戏曲乐队的伴奏更多是为辅助和配合演员演唱而服务的,但在整台的戏曲演出中,戏曲伴奏同样不可或缺。
  在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中,乐队伴奏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场面要跟着角儿走”,这句话的含义是作为戏曲乐队的第一要务是伴奏而不是演奏。所谓伴奏就是乐队的成员要依据演员在临场上的发挥和表现灵活地转变和变化,不能撇开演员,根据乐队自己既定不变的套路独立伴奏。这正是上面所说的戏曲乐队是伴奏不是演奏,更不是独奏。当然要深入地分析这句话还要系统和辩证地看待。
  首先,每一个剧目中的唱段大抵的路数是固定的,主演的演唱要具有一定之规,不能任意胡唱。这在术语中被称之为“有谱”或“有准谱”,即演员、配角和演奏员在演出前不需要排练却可以直接登台合作,这就要求一个剧目的所有演职人员对演出剧目从头至尾的每一个桥段都要了如指掌,才能在演出中合作得天衣无缝。如果不熟练掌握,在舞台上一定会出现事故的。即便是“有准谱”,演奏员的伴奏也同样需要“跟着角儿走”,只有在跟腔的伴奏理念中才能使伴奏在演唱者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做到相辅相成,最终通过演唱和伴奏共奏出统一的风格、充沛的情感和浓郁的韵味。
  其次,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时又很大,特别是出现突发状况时,例如在出现演员临场忘词、串词、嗓音湿润、或需要“马后”(尽量加长自己演唱的时间,为后面可能还没准备好上场的演员争取更多的时间)和“马前”(尽快结束自己这段唱腔,为后面的演员争取更多的表演时间)的情况下,乐队伴奏就不能按照既定“准谱”操作,必须根据演员临场突发的变化给予帮衬甚至补救,而且不仅是乐队,同台的所有演员都要无条件地服从這一原则。
  再次,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如某个演员出了突发状况,乐队的文武场和上下手中该由谁来负责临场的应变呢?在戏曲演出中这同样有明晰的责任和明确的分工。一般说来,如果演员在演唱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由文场(拉弦乐)中的主要乐件如京剧中的京胡、河北梆子和评剧中的板胡来负责,而其他的下手乐件如京二胡、二胡、梆笛、笙、月琴、三弦、琵琶等则要统一跟据主要乐件临场变化的指法和弓法,调整各自的伴奏旋律以及节奏。如果是演员在身段表演上出现意外,则需司鼓掌握临场变化,改变打击乐的方案,武场的下手如大锣、小锣、铙钹等则一律听从司鼓的统一指挥。总之乐队要配合演员的临场变化改变伴奏方案,维持演出的正常进行,这才叫“一台无二戏”,也可以说这是戏曲演出合作中的原则、底线和规矩。
  目前在戏曲新剧目的创作演出过程中,大多采用作曲制和交响乐队。这对于戏曲伴奏的发展是一个飞跃,但在实际演出中应对临场变故时,“场面要跟着角儿走”的这个传统戏曲伴奏的观念却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发扬。毕竟戏曲演出是一个整体协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却又要分清主次关系的艺术活动。希望戏曲的音乐创作和乐队伴奏能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实践,在传统中寻求适应自己发展的探索之路。
  责任编辑 李 蕊
其他文献
肛肠科外用药肛泰软膏附带有自封口塑料袋,用于装医用透气胶布,贴于内裤,避免药物污染内裤.为便于医生换药时省时省力,我院将肛泰软膏外包装拆开,将药物和给药管集中分类放置
[目的 ]探讨舞厅环境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方法 ]以宾馆服务员 2 8人为对照 ,分别对地面和地下舞厅的场内工作人员 5 6人的某些神经行为功能、血压及唾液中的分泌型免疫
为了解大丰市纯净水生产卫生状况 ,于 1999年 8月中、下旬对 43家纯净水生产厂家进行卫生监督 ,并对其产品的卫生质量进行了抽样检测。样品均随机抽取生产厂的车间或仓库 ,按
阮,也称阮咸琵琶,是中国古老乐器,民族乐器文化的瑰宝。我习惯把它叫作中国古吉他,也算是一種爱称。阮音色圆润、曲风沉稳。众所周知,中国民乐的低音声部一直都是被人诟病的重点,因为低音声部不够,民族乐曲给人的感觉总是稍显吵闹。直到低音阮的广泛使用,才使得民族乐曲的低音声部越来越厚重有力。不得不说,是低音阮的加入,撑起了民族乐曲的半壁江山,使其不再头重脚轻,更加完整而经得起推敲。  在时代的变革中,阮咸琵
期刊
唢呐又叫喇叭、海笛,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但它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国,而是从波斯传入我国的,并且早在16世纪就在中国民间流传。唢呐声音高亢嘹亮,多在民间的秧歌、鼓乐班和戏曲伴奏中应用。戏曲乐队常用的唢呐有两种:一种是高音唢呐,也叫小唢呐或海笛,小唢呐一般在唱腔或伴奏音乐中使用;另一种是中音唢呐,俗称大唢呐,常配合武场(打击乐)演奏吹打曲牌。唢呐在京剧中的使用情形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戏曲(主
期刊
纤支镜检查过程中,为了避免患者紧张、检查过程中注药或吸痰时分泌物溅到患者眼部,常规为其佩戴防护眼罩、防护眼镜,或用治疗巾遮盖眼部.防护眼罩及防护眼镜价格较贵,检查结
【摘 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雷贝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68例,随机平均分成3组,每组56人,即A组、B组、C组。A组口服雷贝拉唑20mg,1次/d,以8周为1个疗程。B组口服西沙比利10mg,3次/d,以8周为1个疗程。C组口服雷贝拉唑20mg,1次/d;同时口服西沙比利10mg,3次/d,也以8周为
戏曲表演的成败优劣,不是在台上才见分晓,其实在幕后已经了然。起决定作用的是表演基础。表演基础薄弱的一定黯然失色,表演基础雄厚的必然流光溢彩。戏曲表演无捷径,必须全力打基础。中医讲究培补元气,扶正固本。戏曲表演的基础,就是为表演所积蓄的元气,所培植的根本,决定台上表演的艺术生命。有的演员往往只在一个戏的表演技巧上动脑筋,而戏曲表演艺术家则在一切戏的表演基础上下功夫。夯实戏曲表演基础,是演好戏曲的根本
期刊
如果只用两个字概括戏曲表演的审美特征,那么“传神”二字应该是首选。“传神”是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戏曲演員对表演艺术的最高追求。  一、中华艺术的“传神”传统  “传神”,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文物考古发现,五千多年前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造型极其简约,但猪的神态憨态可掬,特别传神。著名的汉代画像砖与玉猪龙异曲同工,以粗线条勾勒传神的形象而著称。到了魏晋时期,大画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