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性工作时间的溢价效应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青年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工具变量方法实证检验工作时间和收入的关系.重点揭示青年女性工作时间投入会产生多大的经济回报,结合性别差异、 标准工时以及工资分配方式,多角度分析青年女性工作时间投入产生的溢价效应.研究发现,工作时间对青年女性收入具有溢价效应,工作时间每增加1小时,产生的溢价效应约为13.88%,在工时制度和工资分配方式约束条件下,青年女性延长工作时间会增加收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低于工时标准工时、 劳动力生产率较高以及计时付酬较多行业的青年女性工作时间溢价效应更高,且比平均水平高出约9.36%-16.85%.据此,从工作时间、 就业方式和收入状况三个层面提出应重点关注工作时间过长的劳动者群体、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和低收入人群增收难题.
其他文献
在前现代范式下,宗教为法律提供合法性来源.基于理性化和宗教世俗化的现代法律范式自17世纪产生以来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后传统(后形而上学)”法律的合法性何以可能?哈贝马斯拒绝将“后传统社会”法律还原为政治权力或道德的两种解决方案,并重点批判了第三种方案即将法律的合法性基于合法律性之循环论证的困境.为了解决后者的缺陷,他提出了世俗社会法律与宗教关系的模式——法律商谈理论,认为合法律性可以基于商谈原则使法律合法化.但法律商谈理论将法律的合法性基于商谈程序,也未能使法律充分合法化,因为其最终退回到一种类似于宗教
在全面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之际,秉持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思维态度,有必要运用其“意向反思”方法对高校德育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现象学反思.反思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德育存在三方面的“倾向性”,即德育理念的理性主义和工具主义倾向;德育实践的认知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德育话语的权威主义和思辨主义倾向.为此,必须要着力推进高校德育“回到生命本身”“回归生活本身”“落到教育情境中去”.唯有如此,高校德育才能找回“初心”,更好地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作用.这既是教育现象学对高校德育改革的基本启示,更是遵照“四史”学习教育活动
实践共同体理论强调共同体是在持续的意义协商中建构起来的社会关系.借助该视角对中小学教师与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日常沟通情况和身份建构问题.研究发现:家校相处缺乏深层意义协商;对彼此的刻板印象限制了家校对合作的想象;教师单方把控力量集结,使“合作”沦为“家长配合”.究其原因,首先,学校制度安排挤压了情感互动空间,限制了家校双方的身份意义;其次,尊师传统强化了家长对教师权威的信奉,滋长了现代教师专业主义;此外,技术媒介仅为强势的校方所用,没有成为促成家校共同体的力量,并可能强化刻板印象.建构家校共同体的关键
文论著作在唐代书目中依附于总集类,至北宋书目中始以文史类的设立而宣告独立,但文史类中多数仍杂有史评著作,造成史部与集部著录标准的混淆.袁本《郡斋读书志》则取消文史类,将其文献分置史评类与别集类.从书目类别发展来看,晁公武对文史类的取消似乎是一种倒退,但史评类的设置却又是对文史类类名与文献著录不合理的有力修正.事实上,《郡斋读书志》有着动态发展的成书过程,文史类的取消只能代表此目初期的部类设置理念,后期衢本《郡斋读书志》对文说类的设置才真正使文论著作得以独立.与此相随,从强调类例到强调评论得失的著录标准的变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它是在“和而不同”文化机制的作用下由中华诸族在特定时空下共同创造的以各种承载历史记忆和集体意识的文化符号为表征,以各种蕴含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基因为内核的具有中华精神气质的共同体.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文化生成机制、 文化竞争与调适机制以及结构化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鸦片战争以前,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始终深蕴着一种执著的本位精神,虽然曾经多次受到游牧文化、 海洋—工商业文化的冲击,但是并未造成双向性的优化组合.鸦片
黑格尔与马克思都将“生成与毁灭”的必然规律内嵌于辩证法,因而赋予其以强大的革命性.不同的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元动力是那个永恒的绝对精神,“生灭”的规定并不及于作为绝对者的精神本身,而仅仅适用于精神的诸现象形态即感性世界的诸存在物.黑格尔哲学也因此陷入了结构性的矛盾.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正在于他不承认在生灭的感性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不灭的绝对者,而是认为全部存在物都必须经历“生灭”的历史过程.这一超越在他们的国家学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黑格尔论证了各类具体国家形态必然灭亡,必然被更合乎自由原则的制度所取
随着商业竞争的升级和“996”加班文化的盛行,快节奏、 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使得员工心理压力剧增,员工抑郁成为了中国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依据资源保存理论,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考察了中国员工的抑郁影响因素.基于CFPS2016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因素(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因素(家人共处和休闲娱乐)均与员工抑郁显著负相关;生活因素会通过影响生活满意度间接地减弱工作因素与员工抑郁之间的关系;家人共处的上述间接调节效应对于男性和女性员工均成立,但休闲娱乐的上述间接调节效应只在男性员工样本中得到验证.因此,为了有效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使用递归双变量probit模型研究家庭照料对城乡失能老人及其照料者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照料能显著改善失能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但不利于照料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家庭照料使城镇失能老人身体健康的概率增加42.8%、 抑郁的概率降低45.6%;使农村失能老人抑郁的概率降低38.3%,但对其身体健康没有显著影响.家庭照料使农村照料者身体健康的概率降低18.8%、 抑郁的概率增加49.4%;使城镇照料者抑郁的概率增加41.7%,但对其身体健康没有显著影响.应加强长
近年来,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纠纷发展愈发复杂化,并且往往以国际平行诉讼的方式呈现,各国通过禁诉令、禁执令、反禁诉令等方式争夺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的司法管辖权,我国企业所受影响较大,2020年,最高法院为捍卫司法主权接连做出四个关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纠纷的禁诉令的裁定,并在民事诉讼领域创造性地适用按日顶格罚款的计罚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纠纷中禁诉令的适用,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在坚持司法礼让的原则下,积极应对标准必要专利纠纷司法管辖权的争夺,维护有序的国际市场和司法环境.
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地方官员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对这支队伍实施有效激励是执政党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这既源于这一群体作为自然人的本能需求,同时也是现代科层制的现实需要.因此,任何一个成熟型的执政党都会把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在多元化的激励资源中,重大表彰是一种重要却容易被忽略的激励方式.它能解决地方官员在晋升资源较为稀缺的情况下的激励困境.作为一种重大表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评选活动对地方官员释放出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它对入选者本人及其他群体都是一种激励,而且还彰显出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