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望”;“闻”;“问”;“切”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12(A)—0047—01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气氛比较沉闷,师生缺乏交流,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这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呢?医生看病讲究“望闻问切” ,课堂教学也应如此。
“望”
“望”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它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与学和谐发展,同时它也是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所必备的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注意以下的几个“望”。
第一,是开讲前的“望”。从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起,教师就要以富有感情的、充满关切的眼光注视学生。
第二,是课堂教学中的“望”。这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望”。首先,“望”全体。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把全部的眼光给学生,而且是全体学生。这样可使学生意识到教师是注意他们的,并且时刻提醒他们上课要注意听,不要开小差。其次,是“望”个别。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个别学生上课开小差,不注意听讲时,教师应立刻转移目光到这个学生身上,使他意识到教师在注意自己。由于课堂教学的需要,上课过程中总要提问一些学生。在提问时,教师要以充满鼓励的眼神注视被提问的学生,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第三,是课堂教学结尾的“望”。教师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课堂总结时,也要面向全体学生,用眼光来回扫描一下,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下面讲的内容是总结性的,是比较重要的。
“闻”
“闻”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听学生的声音,通过听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引导学生从此岸向彼岸靠近,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具体来说,一是“闻”全体。当教师讲了一定的内容后,或讲了某一重、难点后,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还不太理解,那么教师就有必要重新点拨一下。二是“闻”个别。教师要特别注意理解能力较差的那些学生,注意听他们有什么疑点,然后循循诱导,帮助他们释疑解惑。
“问”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没有“问”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但是,不能为“问”而问,“问”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有提问的价值。设置的问题要有目的性和启发性。第二,问题要由浅入深,难易适中。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并有梯度地呈现给学生。第三,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内容的目的。第四,要讲究提问的艺术。要特别注意提问的方式,切不可笼统和含糊不清,让学生难以把握。第五,要掌握提问的时机。需要提问时必定发问,不需要提问时坚决不问。通过“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切”
课堂教学要注意“切教”与“切学”。从“切教”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善于结合学生反映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博得学生的认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学”则是要求教师能设身处地地從学生实际出发,“诊断”出学生在求知路上遇到的困难,通过引导、点拨、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遗留的问题,促使他们把知识学透、学活,以达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望”、“闻”、“问”、“切”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正确掌握并合理运用它们,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也会得到提高。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12(A)—0047—01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气氛比较沉闷,师生缺乏交流,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这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呢?医生看病讲究“望闻问切” ,课堂教学也应如此。
“望”
“望”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它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与学和谐发展,同时它也是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所必备的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注意以下的几个“望”。
第一,是开讲前的“望”。从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起,教师就要以富有感情的、充满关切的眼光注视学生。
第二,是课堂教学中的“望”。这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望”。首先,“望”全体。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把全部的眼光给学生,而且是全体学生。这样可使学生意识到教师是注意他们的,并且时刻提醒他们上课要注意听,不要开小差。其次,是“望”个别。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个别学生上课开小差,不注意听讲时,教师应立刻转移目光到这个学生身上,使他意识到教师在注意自己。由于课堂教学的需要,上课过程中总要提问一些学生。在提问时,教师要以充满鼓励的眼神注视被提问的学生,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第三,是课堂教学结尾的“望”。教师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课堂总结时,也要面向全体学生,用眼光来回扫描一下,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下面讲的内容是总结性的,是比较重要的。
“闻”
“闻”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听学生的声音,通过听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引导学生从此岸向彼岸靠近,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具体来说,一是“闻”全体。当教师讲了一定的内容后,或讲了某一重、难点后,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还不太理解,那么教师就有必要重新点拨一下。二是“闻”个别。教师要特别注意理解能力较差的那些学生,注意听他们有什么疑点,然后循循诱导,帮助他们释疑解惑。
“问”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没有“问”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但是,不能为“问”而问,“问”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有提问的价值。设置的问题要有目的性和启发性。第二,问题要由浅入深,难易适中。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并有梯度地呈现给学生。第三,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内容的目的。第四,要讲究提问的艺术。要特别注意提问的方式,切不可笼统和含糊不清,让学生难以把握。第五,要掌握提问的时机。需要提问时必定发问,不需要提问时坚决不问。通过“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切”
课堂教学要注意“切教”与“切学”。从“切教”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善于结合学生反映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博得学生的认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学”则是要求教师能设身处地地從学生实际出发,“诊断”出学生在求知路上遇到的困难,通过引导、点拨、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遗留的问题,促使他们把知识学透、学活,以达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望”、“闻”、“问”、“切”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正确掌握并合理运用它们,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也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