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随文练笔”效益的有效途径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文练笔”即通常所说的“课堂小练笔”,它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体现了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理解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在练笔中得到较大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下途径,提升“随文练笔”的教学效益:课文延伸,引导续写;课文补白,随文扩写;课文迁移,指导仿写;课文换型,鼓励改写;课文拓展,写好读后感等。
  [关键词]随文练笔;教学效益;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2
  [作者简介]黄中林(964—),男,江苏盐城人,本科,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北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它既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好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又要进行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同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情感用书面方式表达出来。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使两者和谐统一呢?古人云:“读书动笔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正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办法。“随文练笔”即通常所说的“课堂小练笔”,它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体现了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理解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在练笔中得到较大的发展。因语文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以小练笔也应“与文俱进”。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条提升“随文练笔”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课文延伸,引导续写
  由于文章的篇幅所限和编者的意图各异,因此教材编制没有将故事的细节或情节进行全面扩展,只是浓缩了精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启引学生务实地与文本接触,揣摩作者意图,感知故事的语言和情节,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品悟作者的情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假想、遐想”等,同时要求他们进行拓展和续写。如:在教学《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围绕“听了少年的一番话,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展开想象:“这消息传出来之后,吴国大臣、老百姓、楚国人及其他诸侯国会有怎样的反应?为文章续写结尾。”为达到续写效果,笔者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掌握故事情节主线,要前后连贯;2想象要合情合理;3把从课文中领略到的一些表达方式适当运用于练笔中,如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等。在交流、评价的时候,学生能各抒己见,续写内容也能体现人物的特点和心理,教学效果良好。
  二、课文补白,随文扩写
  在写文章时为了更好地凸显主旨,作者往往会精心地“漏出”空白,如文中的省略号、插图等,所有这些无疑为师生创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中,如果教师恰当地点拨、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的日常生活实际进行想象,把这些“空白”补出来,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随文扩写的机会,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拓展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如在《孔子游春》一文孔子论水(第八节)中,有这样一句:“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笔者先让学生领悟省略号的用法,然后让学生仿照文本的写法——先描述水的现象,然后概括水的特点,让学生补充文本的空白。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写出了一些精彩的句子。如:“水滋润万物,孕育天地,它好像很仁慈”“水或深或浅,清澈透明,它好像很纯洁”“水小可成滴,大可成洋,它好像有气量”……这样,学生在补白扩写中既培养了阅读兴趣,进一步明确了水的特点,又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课文迁移,指导仿写
  教材中精心选编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都是学生阅读与习作的范文。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久远的。所以在平时的阅读导学中,教师应努力还原生活的原貌,贴近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让他们在投入的状态下体会课文的内涵。那么如何实现情感的外显和升华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文练笔”。教师指导学生仿写,让学生从课文中迁移到现实中,既能使学生巩固相关习得,又能使他们掌握必要的习作技能和知识。通过迁移仿写,不但可以给学生知识的学习减低难度、增加坡度,还能很好地激活学生习作的内驱力。 如《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向读者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三亚落日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三亚落日的喜爱之情。教学这一课时,笔者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感悟、复述,然后以《美丽的校园》启发学生对熟悉的校园进行仿写,将课文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的窘迫,又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水乳交融,让学生品尝到了写作的快乐。
  四、课文换型,鼓励改写
  2版新课标中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所要达成的目标,并针对不同的文体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阅读要求,同时也随之进行相关习作的练习。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文体间的置换改写。这样不但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特色和习作要求,而且能提升学生课内外阅读的乐趣。如把精练的古诗词中所包含的丰富语义体会深透,再把诗词中人物、景物、事件加以扩展,加上个人理解,可改写成叙事性的或写景抒情性等各类型文章;把一些平淡、平实的说明文改写成“童话”或“科幻”性的文章,使语言变得生动有趣,贴近学生实际,则更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可以改写成记叙文。可让学生先想象它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说一说、写一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进一步体会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
  五、课文拓展,写好读后感
  文学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思想性和工具性相统一。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荡涤人们的灵魂,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对一些主题鲜明的文章,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写好读后感。如《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是著名作家杨红樱写的,关于一本三代相传的书——《鲁滨逊漂流记》。通过文本的解读,学生懂得了: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三代相传的仅仅是一本书吗?是在传承什么?此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一篇篇真实可信、特点各异的读后感:学习鲁滨逊的什么精神?自己平时与鲁滨逊相对比,有哪些差距?
  总之,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制定和日渐完善,在其理念的指导下,随文练笔应紧紧围绕文章的主题、文中蕴涵的思想、作者的情感等主线,采用多种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搜集与整理、感悟与品味,促进他们积极地迁移、模仿、创新和深化,力争使他们的阅读与习作取得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陈丽娟随文练笔,阅读教学因你而精彩[J]新课程学习:上,2(6)
  [2]杨凤琴随文练笔,提炼习作之“金”[J]中小学电教:下,2(2)
其他文献
[摘要]《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博士的力作,在本书中,他为美国的基础学校描绘了一幅蓝图。其中,第三章的标题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一、与目的相符的教学方式;二、丰富的学习资源;三、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服务。  [关键词]基础学校;学习环境;感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4-4  [作者简介]孙明
[摘要]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中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准确规范、通俗易懂、幽默生动、含蓄简练、灵活多变。  [关键词]教学语言;中学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22-3  [作者简介]孙艳利(983—),女,山东陵县人,山东省德州市陵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中学二级。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
[摘要]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为调动语文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层搭配,组合学生;调整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缓和课堂气氛;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赞许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等。  [关键词] 课堂;语文;活跃;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2-3  [作者简介]杨娜娜(988—)
[摘要]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编制规律词汇,加深学生记忆;充分利用教材配套录音带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模仿标准语音,练就纯正英美口语;缩编英语课文,升华英语教材;革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多总结规律,在总结中发展自我。  [关键词]英语;课堂;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同时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课堂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能够以和谐的状态出现在课堂上,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动脑中得到思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为建设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常常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拓展,不少课堂表面热闹,实则无效。在进行拓展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立足文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拓展的内容,采取恰当的形式,把握好拓展的度,避免盲目性、随意性。适度的拓展要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阔视野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这样才能使课堂更有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