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警”老关

来源 :共产党员·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33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保华55岁了,从警31年,可至今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俗称“片警”。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辽阳市公安局的领导下基层走访座谈,了解群众对公安机关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其间由副局长带队的一组遇到了一点特殊情况:座谈会“跑题了”。在文圣区庆阳办事处黎明社区,老百姓没给公安工作提意见,却交口称赞起庆阳派出所民警关保华来,无论公安局的同志怎么引导、启发,谈话始终未能回到既定的主题。在群众眼里,关保华是亲人:小孩子的“关叔叔”,年青人的“关大哥”,老人的“亲儿子”,大家心中的活雷锋。
  警察的荣誉
  最近,据关保华的妻子关大嫂说:“老关上火了,身上都起了疱疹。”原因是上次座谈会以后,局党委组织精干力量收集整理关保华的事迹材料,并作出了向关保华同志学习的决定。面对局里整理出来的厚厚一大本《人民在我心中——关保华先进事迹故事集》,关保华觉得压力很大:“我没做什么呀。”
  在老关看来,他做的那些事都是一个民警应该做的,做完就忘了。反倒是老百姓对他多么好总是记得:在街上碰见,硬塞给他一把刚挖来的野菜或者自家园子里的几个老玉米。
  某次,老关的岳母生病住院,病床铺的床单还是上一位患者用过的,关大嫂对此提出疑问,护士解释说:今天太晚了,床单、被褥都锁起来了,你们先“将就”一宿,明天接班护士一到就给换。正说着,另一位护士进来说:我那儿还有。说着就拿来床单,边铺边和老关说:“大哥,你不记得我了?几年前我小孩病了,半夜我一个人抱着孩子,打不着车,当时你恰好路过,让我们娘儿俩上车,一直把我们送到医院……”老关嘴里还忙着道歉:“对不起啊,我真忘了。谢谢你!”护士都被他给逗乐了:“大哥,弄反了不是?我该感谢你才对。”
  其实,荣誉对于关保华来说并不陌生。从警以来,他曾经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受到嘉奖11次,连续3年被评为“人民满意民警”,还先后获得“全国‘两会’维稳工作标兵”“公安工作先进个人”“马天民式民警”等荣誉称号。问题是,他的荣誉观和别人不太一样,职务、级别、奖励、待遇这些他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人民警察”这个称呼。“说话、做事得对得起这一身衣服”,这是关保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决不允许任何东西玷污他身上神圣的警服。
  从警31年,取得过不少成绩,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却自始至终是一名普通民警。这一点曾经引起许多人的猜测:关保华是不是没有什么过硬的“关系”“背景”?还真不是,说起来老关还是一个“官二代”呢,他的父亲和岳父都曾经担任过庆化公司的党委书记。庆化公司是国营大厂、军工企业,公司党委书记的行政级别与辽阳市的领导相当,只不过从来没有人听关保华自己说过这些。在他心里,那是父辈们的光荣,到了他这儿,只有时时提醒自己:不能给亲人抹黑,“别因为我让人指后脊梁,说谁谁的孩子真给他爹妈丢脸”。
  “能当好一个民警,我觉得比做大干部还有用。”这就是关保华的价值观。
  警察的情谊
  在庆阳社区,老百姓开锁不找锁匠,找关保华;下水道堵了不找疏通下水的,找关保华;房子漏水了不找物业,也找关保华;夫妻闹矛盾、孩子不听话……事无巨细,都找关保华。
  10年以前,关保华刚到庆阳派出所,就将自己的手机、家里座机的号码都写在了社区的宣传板上,而且自费印制了“社区民警便民服务卡”发到每户居民手中。黎明社区老年人多,什么物业呀,煤、水、电呀,许多部门不好区分,电话也不好记,然而找关保华就方便多了,一个电话关保华准到,后面的事交给关保华办就行了,省事省心。
  如果电话一时打不通,或者手边没有电话,就找他那辆自行车。关保华有一辆旧自行车,全社区的居民都认识。现在,许多年轻民警都愿意开着警车走访巡逻,快捷又威风,可老关嫌警车与群众有距离感,而且穿胡同、走小路不方便,也不环保,在社区复杂地段,自行车比汽车更快,于是,这辆自行车就成了他的“第二标志”,车在哪就说明他人在哪。
  不知道关保华身上有多少“技艺”。修房子、通下水、给老人理发、和小孩交朋友……凡是和居民生活相关的,他都能“比画两下”。有些事其实不需要技术。社区有一位103岁的老奶奶,上街时不小心摔倒了,很多围观者都不敢上前——老人年纪太大了,大家都怕担责任。关保华看到了,他扔下自行车,将老奶奶扶起,问清楚没伤着,便一路搀扶着送回家。关保华至今不记得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但社区的居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
  不知道关保华做了多少好事。局党委收集整理“关保华故事集”,短短几天就收集了一大本,近50万字。这里边没有轰轰烈烈,都是些平常小事,甚至是“举手之劳”,而这些更见精神。正如伟人所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常年和群众接触交往,关保华摸索总结出一套说话的规律:跟老人讲话要耐心,不要怕“磨叽”,要从不同的角度“掰开了揉碎了”慢慢讲,因为老人的思维缓慢,一定得说明白;跟年轻人说话要干脆,不要拖泥带水,不然人家就烦了;跟小孩说话得重复,反复强调,加深印象,因为小孩子往往精神不集中,说一遍有可能根本没听进去。
  这套说话的“绝技”看上去简单,却是关保华从成千上万次群众工作中总结积淀的精髓。
  警察的职责
  不要以为关保华只是一个整天“婆婆妈妈”地只会做好事的人,警察,说到底还是人民卫士,要承担保卫人民的职责。
  这方面关保华也一点不逊色。一起盗窃案,从接到报案起,48小时告破,嫌疑人供认不讳;一名网上通缉的逃犯,刚回到在庆阳的临时居住处想取点换洗衣物,信息就传到老关那里了,他取了衣物,关保华和派出所的民警们也在门口等着他了;还有一起涉外淫秽视频传播大案,也“栽”在老关他们手里。
  “这都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关保华说。“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句话,在庆阳社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派出所这些年破案的数字总上不去,”所长刘刚说,“因为没发生案子。”10年来,庆阳社区发案率逐年下降,2014年1月至10月,总共发生刑事案件一起、治安案件9起、民事调解13起。就这数字,破案这一条肯定是倒数第一。因为关保华他们把工作都做在前边了,在庆阳,别说作案,就是稍有“形迹可疑”的事,都会被老百姓汇报到老关那儿。派出所没案子办,少了许多立功受奖的机会,老百姓却享受到了安居乐业的好环境。
  去年7月,因为棚户区改造,庆阳社区有一大片地块需要动迁。这可是令所有行政部门都头疼的事。众所周知,动迁不好办,有些地方甚至几年也弄不利落,然而在庆阳就似乎很容易:两个社区,1400多户,两个月全部完成,弄得市委书记、区委书记都很惊讶:真的假的呀!
  领导们也许不知道,这里面浸透着关保华和同事们多少辛劳和汗水啊。庆阳社区的社会稳定,在全市是第一流的。
  10年前的庆阳社区可不是这样。先不说发案率居高不下,单说上访就全省出名。“庆阳社区共2771户,6577人”,以前“经常性的群访有14伙,个体上访的28人”,对社区的情况关保华绝对“一口清”。
  庆阳社区早年是一家军工企业的集中住宅区,有许多新中国成立前入伍的老兵在这里居住,企业停产后历史遗留问题不少。这些人群体上访曾经造成过不小的轰动:在北京街头,几十个穿军装的老头,胸前都挂着勋章、奖章,队伍整齐,口令标准……
  对这些人,关保华通过诚心诚意地与他们交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感化他们,不少人后来都成了关保华的“忘年交”,包括曾经动手打过他的人。几个上访组织者后来不但自己不上访,还帮着劝阻其他人,把其他上访群体的动向提供给老关。
  那个曾经动手打过老关的金大爷,后来就成了关保华的“线人”。一开始老人很不待见关保华,经常让他吃“闭门羹”,即便进了门也没有好脸色。关保华使出“水磨功夫”,不急不躁,不欢迎也来,把老人当自己的亲人看,发牢骚我听着,有活儿我给你干,有困难我去解决。一来二去的,老人终于被感动了。
  当年的那些辛劳和艰难,如今留在关保华心里的都成了欢乐。“他要去上访,打老远看我来了,老头儿还跟我玩化装术呢。”他笑着说。
  周六,常年在大连与儿子在一起的关大嫂要返回大连,老关早早换了便装去送站。看看离高铁进站的时间还早,老关说:“咱俩去看场电影吧。”这是一个普通人的质朴情怀。同样的,多年以来关保华为老百姓做的那些数不清的好事,也全出自他感情的自然流露,在关保华心中,那些人都是他的亲人。
  关保华的故事是说不完的。现在,让我们把话题回到本文开头的那场“跑题”的座谈会上,为什么征求意见的会变成了表扬会?这么多年,我们的文艺作品、电影电视推出了众多的警察形象,刑警、特警,俊男、美女,而到头来真正在大众心里留下印象的还是那个人物——社区民警马天民。
  这就是人民的选择。
其他文献
移动终端网络数据规模大,采用传统方法对海量数据隐私泄露进行检测时,无法保证网络中所有查询结果均参与运算,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新的移动终端网络海量
《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是国内第一部对伍尔夫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学术著作。该著作不仅从生态批评理论视角对伍尔夫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同时还将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只有真正做到创新,创新,再创新,才能真正紧跟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一首农村群众针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顺口溜。辽中县针对广大群众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负面反映,开展了“干部住镇,三进三联”活动,让乡镇干部往下“走”,往群众身边“走”,使之成为乡镇干部的工作新常态。   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全县170多名乡镇县管干部,在辽中县委的统筹安排下,每名乡镇干部每周住镇不少于2天,每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于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成为我们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系列重要讲话内涵十分丰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学习领会好讲话精神,关键是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坚定理想信念,在“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上下功夫 坚定理想信念,是习
李克强总理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从而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