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的土壤中培植高尚的人格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L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的意义有两个层次,其一是知识范畴的,书籍可以为现代人建立起一个知识的体系,使之成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武器;其二是文化范畴的,书籍可以为现代人提供灵魂的底子,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安身立命的精神本钱。无论从哪个层次讲,读书都是人们的一项生命运动,如果说其知识层次的意义重在穷尽世界之规律,其文化层次的意义则重在滋养自我之心灵。学校教育的宗旨既要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才”,更要培养有文化、有精神的“人”。语文阅读教学正是学校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充满个性的广泛阅读,在学生面前洞开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真、善、美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各个时代文化的关键信息,借鉴前人成功的生存经验,从而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人生,使年少的自己在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滋养中茁壮成长。
  
  一、阅读塑造精神
  
  无论从社会价值的角度还是从个体意义的角度来说,人最耀眼的闪光点就是人的精神,人的品位,人的格调。人的精神的养成是离不开社会的熏陶的,书籍更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人只有根植于书,根植于前人的精神沃土,才能构建起自己精神的大厦。无知者的可悲之处,不仅在于他在知识面前的愚昧,更在于他在人类精神面前的苍白,一个远离了人类精神遗产的人,必定远离人类精神的家园,其精神世界的所有内涵只能是自我封闭的卑微和索然。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人类精神的进步史,由荷马时代到但丁时代,由但丁时代到莎士比亚时代,由沙士比亚时代到托尔斯泰时代;从先秦到魏晋,从魏晋到唐宋,从唐宋到明清,从明清到“五四”,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主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只有充分阅读世界民族经典时代的重要著作,才能尽可能地走近这些时代,真正领会这些时代的精神内涵。文字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其坚强的品格力量影响了社会主义世界一代人的成长,《青春之歌》、《红岩》以其坚定的人生信仰滋养了新中国无数青年的进步。一个人如果真正被某种进步的精神所鼓舞,那他必定会生活在一种昂扬的生命状态中。
  
  二、阅读滋养情感
  
  這里所说的情感是人类心灵深处那种对人对己的接纳程度,是心灵的高度,是生活的情趣,如果说人的精神状态决定了人的价值层次,那么,人的情感状态决定的则是人的生活境界。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强大的文化场,在中学生阅读中,尤其要多读童话,多读散文,多读诗歌,感受作品中浓郁的文化信息,读出作品中坚贞的爱情、高尚的友情、细腻的亲情,更要读出作品中那份关注人类,亲善自然的纯美人性,除了阅读文章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关注作家的生平身世和情感特征。从屈原的忧国忧民、投江自殒中读出他悲壮的情结;从陶渊明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中读出他从容的气质;从李白浪迹江河、书写山水中读出他飘逸的情怀;从苏东坡仕途失意、安然处之中读出他旷达的度量,让大师们美好的情感打开学生的心门。感染学生的人格,豁达学生的胸襟,垫高学生的情感基调,使之胸怀博大,心地纯朴,悦纳世界,善待自己。人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世界回归到人类健康的情感轨道上,不浮华,不空虚,不狂傲,不偏执,才能沐浴在来自于自己心灵深处和来自于他人的美好的情感之光里,真正享受到人之为人的那份天赐的幸福。
  
  三、阅读增长智慧
  
  人的智慧不等于智商,智商颇高者如果割断了自己和历史的有机联系,割断了自己和时代的有机联系,不能从人类的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充其量是思维活络的小聪明,智慧必须依托于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必须洞察历史,明了时世,必须了解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时代进步的脉搏,必须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阅读,恰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座座人类思想精神的宝库之门,任何经典作品都是文化的演绎,更是思想的结晶,历史也好,文学也罢,其中无不闪耀着前人智慧之光。一本书能让人知道国家存亡、人事兴替的规律,一个人物能使人明白成就事业、实现价值的意义。读《三国演义》可以领悟到雄才大略,读《红楼梦》可以读懂机巧应变,有时候一首诗能告诉我们遇事的通彻,一首词能告诉我们因窘前的心灵突围。让学生在人类思想和文化的长廊中和前人对话,读史鉴今,读哲明理,读文悟道,从而将自己的使命和全人类历史的长河融合起来,使自己精神追求、情感方式、思维品质和价值评判凝结为人类历史洪流中的绚丽浪花。
  总之,现代社会中,谁的社会化进程越快,谁的社会化进程越正确,谁就会越成功。这里的社会化不是世俗化,而是于自然人性之外的社会性的获得,是一种情感的培养,是一种秩序观的养成,是一种人格的锻造,是一种价值的追求,是成人成才的过程,是文明化的过程。文明化的最佳途径便是读书,是超越语文课堂、大胆延伸的博览群书。钱理群说:“读书的意义在于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开展阅读教学是当今的教育环境下要走好的一条语文教学之路,其意义不止于提升了一门学科的教学思想,改进了一门学科的教学方式,拓宽了一门学科教学空间,更在于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塑造一代学子的精神,美化一代学子的灵魂,培养出一代有思想、有情操、高素质、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的祖国栋梁之才。
其他文献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逐步开展对肝脏、心脏和肾脏等器官移植技术的研究工作。近5年来,随着国际医学研究交流频繁,国内一些大型医疗
摘 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懂得赞美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长成人格的参天大树。  关键词:热爱;尊重;希望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所学校招聘教师,来了许多应聘者,有一位姑娘并不出众,却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曾经想做一位伟人,但没有成功。后来,我又想做伟人的妻子,也失败了。现在我终于想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作为学生人生导向的教师,在教育之初想过这样的问题吗?社会不断的发展,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应该教育学生成为怎样的人?   一、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在寻找答案过程中,一种回答让我心有所动。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
一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充实而又闲适。充实是指物质和精神上的富有;闲适,就是从容自主地面对生活。作为一位教师,你是否感觉到了幸福呢?  一些教师每天早早地就来到教室,发现学生早读无精打采,看到学生毫无朝气;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着知识,而下面的学生神游天外,没几个人在听;学生的作业空白很多,更不用谈订正反思;走在路上,学生和教师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声不吭擦肩而过;毕业后,返
2012年夏日,刚送走一批初三学生,就又迎来了另一批叽叽喳喳的稚嫩的脸庞。看着他们对新学校的向往和新起点的渴盼,我不禁感慨: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很生动,有思想,有理想,有爱好,有个性,有心中的小秘密。如何引领这些学生阳光积极、健康卓越、幸福快乐地成长成为了我对这一届学生的研究课题。  一、班级文化  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用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了学生, 学生的掌声一遍又一遍地响起。通过我的发言,学生领
一    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发展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而合作则是交往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曾指出,“—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这精辟地论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关系。  1,从心理学角度看合作学习的几种理论  (1)需要满足论。需要满足论认为,学生到学校来学习,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不爱学习的学生,绝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也体会到兴趣才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首要条件。   一、在美妙的欣赏天地中,诱发学生倾听音乐的兴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使小学生的眼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