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第一中学:五措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orce9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创办以“分数”为唯一指标的“高考加工厂”,做到“一好遮百丑”?还是整体建构育人机制,教会学生做人,做到“百好托一俊”?我想,这是许多校长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搬迁新址后,学校规模急剧变化,生源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教师结构的复杂化等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迅速找到有效策略。经过反复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只有把领导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其他相关育人者紧紧凝聚在一起,才能勇往直前。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实现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探索评价体系,引领立德
  树人的方向
  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统一规格的“标准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我们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具体化、规范化,提出了“三维质量观”,“一维”是学习质量,主要指向学生当下的学业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美其美,梦想成真。“二维”是发展质量,主要指向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三维”是状态质量,无论是学习质量还是发展质量,我们都必须尊重教育规律,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快乐幸福的状态下生长,用好的状态质量保障当下的学习质量,用好的状态质量保障未来的发展质量。
  在“三维质量观”的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四维质量观”,“四维质量观”指的是通过对班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最终实现对班级的评定,它包括灵魂的高贵、思维的力量、生命的旺盛、情感的丰富四个维度。“灵魂的高贵”主要考察班级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思维的力量”主要考察班级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命的旺盛”主要考察班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情感的丰富”主要考察班级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三维质量观”和“四维质量观”共同构建起了“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稳固立德树人的根基
  在探索育人机制的实践中,我们注重优化治理结构,稳固立德树人的根基。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契机,依法自主办学,做到按章程办学,按规划发展,按制度办事,按规律育人。学校特别提出把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法律法规以及规范办学的规定要求,作为“刚性底线”,同时不断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致力于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是坚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共融共进,用党组织的力量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将党支部建在年级部上,将党员先锋岗建在教研组里。二是在学校内部治理层面健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教师学术委员会等。在政府和社会参与学校治理方面建立完善家长委员会、学校理事会等,并形成相关的配套制度、工作规程与运行机制。三是实行分权制治理结构,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广泛参与学校治理。“把家委会建在班上”的家委会模式,使家长成为支持、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的重要社会力量,家长满意度测评处于潍坊市前列。四是基于学校章程,明确各方权责,健全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治理主体各方相互制约,管理机制内部各岗位、各领域、各环节之间也有明确相应的制约机制,防止了决策失误或某一方权力过度膨胀,持续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正是伴随着自主办学的逐级分权和授权,使领导权利与责任、领导意识与能力更多地渗透到学校的次级组织和成员个体上,逐步形成科层制与扁平化的融通,促进了学校的文化变革和组织重塑。
  在校本管理中,我们重塑组织架构,丰厚立德树人的“土壤”。通过扁平化、分布式的管理机制,不断调整组织架构,改变学校生态,把学校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自由呼吸、自我交互,具有现代品性的组织。我们把“质量、制度、技术”定为学校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按照“新建、修改、废止”等方式,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学校层面、年级和处室层面分别建立起涵盖各方面工作、内容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以项目管理为助推,通过320个校本管理项目,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七年来,一步步把“分校负责制”转向“年级部负责制”,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线面并行、以面为重”的管理模式基础上,逐步构建“线面融合、条块联动”工作新格局,形成了“后勤围着前勤转、科室围着年级转、领导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全校围着育人转”的校本管理架构,逐步建立了一种不断开拓个体与学校创造力的组织方式。
  三、巧借育人载体,抓住立德树人的关键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认为,学生能否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的关键在于课程。在明晰学生课程需求和评估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学校把丰富课程门类、提高课程品质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开发并实施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方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七年來,学校创建了立德树人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图谱、艺体课程图谱、教师生长课程图谱、学生社团课程图谱、家长资源课程图谱,其中“入校引桥课程、成人礼课程、学生自我管理课程、远足育人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经典诵读课程、模联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已开始步入正轨。“信息学特色课程、高端设计与美术课程、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自然科学创新课程、国际课程、博雅人文综合课程”六大品牌课程渐已形成,特别是信息学已成为全省品牌课程。
  学校在抓课程建设的同时,注重摸索课堂教学模式。2011年,学校提出了“描述性课堂、技术性课堂、理念性课堂、伦理性课堂”四种不同层次的课堂,目的是让课堂由过去指向“分数”逐步转到指向学生的生命生长;2013年,学校提出“让自主、合作、探究、训练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的理念,实现从“教”到“学”的根本性转变;2015年,学校开始向“思维课堂”过渡,积极探索“互联网 ”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审辨性思维的培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016年,学校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活动、评价”的一致性原则,引导教师由单纯关注学科知识教学、考试教学转向全面关注学科能力教学、学生发展素养教学,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式,鼓励教师探索跨学科学习、情境学习,真正实现了课程与课堂由学科本位转变到育人本位。
  四、维护教师专业尊严,激活立德树人的
  内驱力
  校长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者,更是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内生梦想的点燃者。学校实施教师专业成长的“234”双螺旋模式,借助昌邑一中潍水研修学院和“未来之星”青年教师学校两大服务平台,组织了基于学校实际的教师专业成长分享会、学科组长研修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近百次校本培训,引领教师向好老师的“智能型、情感型、精神型”三个段位逐渐发展,通过“读书、游学、实践、反思”四条途径,逐步实现名师培养工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始从“要素驱动”的路径依赖转向“专业驱动”的自主发展,构建了以“专业探究与反思、专业合作与信任、共同促进与提高”为样态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涌现了尹秋华、阎昭斐、韩瑞涛等一批国家、省、市级名师。仅2016年9月—2017年8月,学校就组织多名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到全国各地的先进学校观摩学习,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阅历,加快成长的速度。这些教师学习回来后,分别举行学科研讨会,共同研讨学科教学。这些措施,极大地维护了教师的专业尊严,激活了立德树人的内驱力。
  五、坚持学生自我教育,激发立德树人的
  内生动力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推行“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管理模式,按照“生活即德育、德育即体验”的理念,为每个学生搭建“有梦”“追梦”的平台,从单一功利目标的实现转向促进人的精神完整成长。首先,帮助学生在“自己教育自己”中锤炼梦想。学生自主举办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电影节、成人礼、元旦晚会、领袖夏令营、模拟联合国峰会等大型活动,学会客观地看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我与社会的有机融合。其次,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梦想。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丰富学习经历,提升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更多的生命生长的“跑道”,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一步步成长为“灵魂高贵、思维有力、生命旺盛、情感丰富”的人。
  我们坚信,只要沿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走下去,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学生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
  【张景和,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诗
  读者热线:010-62003990
其他文献
优质德育课堂要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自觉自主地投入学习,学得专注,学得自信,学得机灵,学得有法,学得快乐。  课程育人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六大育人途径之一。如何充分彰显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使其效益最大化?笔者尝试建构“播爱助学”的和谐型德育课堂、“活”而有“神”的诗意型德育课堂、“德美协同”的创新型德育课堂,最大化地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使之成为学校育人工程中的精神高地。  
初夏时节,柳新荷翠。5月18日清晨,北正街小学恒大校区4班的毛子涵早早起床来到学校门口,身穿白绿校服,胸带“文明校园 快乐北小”的红绸,面带微笑,用清脆甘甜的声音欢迎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老师,欧啦啦!”“同学,欧啦啦!”  “欧啦啦”是北正街小学独创的快乐手势。它的含意很丰富:礼貌问好、欢迎、谢谢、再见、提醒、安静……只要看到欧啦啦手势,师生们就有一种文明守礼的默契、遵守规则的警醒和无限的快乐。在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从我国古代的“游学”,日本的“修学旅行”,到西方国家的“教育旅游”……旅行都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旅行体验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开拓儿童的视野、丰富儿童的生命体验、涵养儿童的核心素养、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研学旅行的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空、急、重、杂、散等现象,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影响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新时代,要做好德育工作,增强其实效性和针对性,就需要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树立新观念、建立新机制、采取新方法,协调好各方力量,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德育工作要戒“空”。当前,学校德育活动目标大而空,与学生的距离较远,很难让学生接受并认同;德育
笔者经常到小学去听课,对小学教师的课堂行为管理颇有感触。部分教师的课堂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即在课堂开始与中间阶段学生表现良好,而在课堂结束时违纪现象增多。这与教师的课堂管理言语低效,甚至无效有关。现实课堂中,一些教师不明白如何规劝学生,只是一味地提出要求,“要认真听讲”“要拿好自己的物品”“不要在课堂上随意走动”“不要高声喧哗”,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老师反复讲,可学生对此并不重视,没有据此检视、改
学校教育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是:把学生当“人”,教师“要看得见人”。  在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从他的生平轨迹和鸿篇巨著中,可以看清这位杰出教育家的伟岸道德形象:他捧着一颗喷发着大爱的心,浸润着人类文化的丰富营养,又淬炼于卫国战争的残酷血火……他在丧妻失子的悲痛中涅槃,大徹大悟地拒绝富贵,毅然走进乡村中学,许下“我把心献给孩子们”的诺言。在帕夫雷什中学,他坚定
在今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2018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年会上,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汇聚一堂,以“不忘初心 展望未来”为主题,总结中国教育的成就和经验,展望中国教育的未来。  “在过去30年里,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讨论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严正这样评价中国的教育发展情况。  哈佛大學教育学院教授费尔南多·赖默斯认为,中国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源于中国政府层面的支持。他说:“
从意义主体出发,“学生行为问题”可以被区分为“教师认为的问题”和“学生遇到的问题”。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基于外在的准则或要求而形成的,其意义主体是教师;后者是基于学生的内在需求而提出的,其意义主体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将“教师认为的问题”和“学生遇到的问題”混为一谈,因而教育效果不佳。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出发,把学生作为问题的意义主体,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帮
美国每年有4,600万儿童遭受暴力、犯罪、虐待、无家可归或食品不安全以及一系列导致心理创伤的其他经历。这些经历会对儿童的注意力、学习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对人类发展的研究表明,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支持学业、健康、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可以减轻这些创傷的影响。这种方法被称为“完整儿童”(whole child)教育。  2018年9月7日,美国学习政策研究所发布报告《教育完整儿童:改善学校氛围,
OECD发布了《趋势塑造教育:正面影响:提升学生幸福感》(Trends Shaping Education:Good Vibrations:Students’Well being)报告。近年来,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备受关注。为解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