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尽芳华求本真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t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为师生所了解,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研究型课程中广泛运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学习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知识建构来看,项目学习中,学生的知识不仅来源于课本和课堂,更来源于活动过程,不仅是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更是在活动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思维培养来看,项目学习来自真实情境,情境千变万化,生成性问题层出不穷,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得以培养;从实践能力提升来看,项目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责任心和协作精神都得到加强。总之,项目学习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项目学习的现状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项目学习不仅丰富了语文学习方式,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拓宽了语文学习视野,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民生,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价值的探究与思考。同时,语文项目学习的选题范围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客观条件如场地、器材等要求也不高,所以,项目学习作为一种研究型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较受欢迎。
  不过,就笔者两年来的实践体会和阅读的项目学习案例来看,高中语文项目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习项目的主题凌空蹈虚、大而无当,让学生无从下手;有些如蜻蜓点水,失之浅易,缺乏研究价值。再比如有些项目学习活动过于讲究形式花样,热闹过后,学生收获寥寥。所以,要真正提高语文项目学习的效能,促进学生发展,还是要回归教育本真,在项目设计时多问几个问题: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什么?这个项目学习对学生有哪些帮助?学习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多样化?合作学习小组中是否有需要个别关注的学生?等等。这实际上就是要落实新课标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学习经历,设计有探究价值的语文项目活动
  学习活动的生命在于经历学习过程。从关注学生学习经历的视角出发,处处着眼于学生的需要,项目学习才能不偏离本真。作为人文性较强的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项目学习的价值取向和引导功能,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项目活动。
  1.有厚度,能提升文化品位。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这就要求语文项目学习不能只是知识层面的“平面拓展”,还要有一定的“厚度”。那种仅仅通过百度搜索资料的做法,不能称之为“探究”;仅仅将搜索来的资料用精美的PPT展示,不能算是研究成果。这样的“伪探究”,并不能真正使学生习得经验,获得成长。
  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学习应该能够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纷繁庞杂,语文教材中收录的经典诗文不过九牛一毛,难免有遗珠之憾,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探寻空间。就拿古诗词来说,某项目学习小组初定的主题是“走近田园诗”,以“田园诗”作为切入点,小而具体,容易入手,这个想法很好,但研究内容重在介绍古代的田园诗人和他们的代表诗作,层级单一,探究的空间不大。小组成员进行深入讨论后,将主题改为“田园诗——古代文人心中的桃花源”。这样,在原来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增加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空间的探究。教师建议那些研究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再推进一层,如“田园诗与古代文人的隐居文化”等。对比这三种设计思路,可以清晰地看出三种不同的层次,第一种比较单薄、平面化,后两种则需要学生思考、辨析田园诗与诗人生平遭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传统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等,对古代文人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探究不是浮泛的了解,而是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手段,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深入研究,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还有一些以地域特色为主题的项目,如“上海的里弄文化”“家住松江府”“揣着课本游绍兴”等,也都是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可以丰富人文情怀,提升文化品位的好项目。
  2.有广度,能丰富生活体验。
  现在学生课余时间大都或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或被各式补课习题所挤占,学习往往成为无本之木,缺少鲜活的生活体验,作文也因此显得空洞乏味,言之无物。“纸上得来终觉浅”,语文项目活动的设计要摒弃那些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形式主义,真正深入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聚焦社会热点,设计体现思考深度,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主题,也可以学以致用,设计贴近日常生活需要的项目。前者如“网络时代的理性表达”“‘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城市乞讨者何去何从”等,这些项目主题来源于日常生活,几乎每天都会发生。通过项目引领,可以促使学生认真观察,多方调查了解,接触学生、普通市民、协管员、交警等,探究这些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后者如“撰写××旅游攻略”“组织××观影活动”等,这些语文学习项目更讲究实际应用性、可操作性。从策划到实施,从“旅游攻略”“影评”的写作指导到收集、筛选、整合来自网络平台、他人体验和自身亲历等各路信息,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对生活的真实参与,有助于学生“做中学”,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经验,丰富人生体验。
  3.多维度,能综合培养能力。
  语文项目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整合,多种能力立体化培养,这样才能达到发展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目的。如前文所举实例,笔者学校语文组立足高一教材,结合学生春游,设计了“揣着课本游绍兴”的项目活动。学生围绕主题以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调研,调研内容包括:(1)鲁迅的生平经历;(2)鲁迅的作品,包括鲁迅的书信、日记等;(3)他人眼中的鲁迅,包括陈丹青、周海婴、萧红等人的回忆录等;(4)学生眼中的鲁迅等。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探究点,提出研究方向,再经过讨论,归纳分组,生成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分工都要包含以下问题的方案设计或实施过程:(1)以介绍绍兴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推介或攻略;(2)实地考察照片、活动图片等,配以简洁文字,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布;(3)针对研究课题撰写调查报告,如《鲁迅与绍兴的文化土壤》《绍兴不止有鲁迅》《绍兴的“商业”与“文化”》《鲁迅作品是否该走出教材?》等;(4)以随笔的形式写一段针对整个活动过程的收获与反思。这份活动设计涉及到地理、历史、人文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涉及到对鲁迅弃医从文思想的发展与形成的探究,对鲁迅作品是否过时的质疑等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涉及到调查访问、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筛选、结果展示与交流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等。同时,与学校春游活动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分工合作,实地考察,走访当地居民等,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因此,这个项目学习可以说是一次较好的建立在语文学习基础上的综合性的项目实践活动,从多个维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关注学习经历,有效跟进语文项目实施过程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而“唤醒”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基于真实情境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激发学生内在的需求,引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能力,探寻自身发展的路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有效跟进。
  1.起落之间定准位。
  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出发,就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落点。“起点”指的是学生进行语文项目学习活动时的基础、需要和准备。和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一样,项目活动设计初始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状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基础性经验”,做好“起点分析”,使活动更具针对性。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教师在考虑小组成员共同起点的同时,也必须考虑个体起点的差异性。如前文“揣着课本游绍兴”的项目学习,活动之前就由师生共同制订问卷,设计访谈,摸清学生关于鲁迅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然后再根据个人兴趣、学习需求选择子课题,在分配任务时注意根据学生学习起点的个体差异分别指导。这个过程就如同语文课堂教学前的“学情分析”,只不过项目学习更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应以学生“备课”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落点”这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项目学习活动,在原有基础上生成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实际所达到的目标。“落点”不一定等同于“活动目标”,一般说来,“活动目标”是事先预设的、理想化的、一刀切的,而“落点”则是学生在项目学习结束后实际达到的、真实的、参差不齐的。“落点”可能与“活动目标”的达成有一定距离,但也有可能超出“活动目标”而有新发现。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落点”——与“起点”相比较,思考项目活动的有效性;与“活动目标”相比较,追溯其与预设目标形成差异的原因。这应该是项目活动留给教师这一引导者角色的重要任务。
  2.困境之中助突围。
  语文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越是有价值的课题往往也越富有挑战性。知识储备不足,材料或资源缺乏,思维能力局限,心理情绪不稳定等都可能影响甚至终止研究进程。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及时发现学生遭遇的困境,引导学生查找困境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作出相应的调整,帮助学生突破瓶颈,成功突围。笔者学校高二年级学生针对“网络上的语言暴力”设计了一个研究项目,切入点小,针对性强,学生兴趣浓厚。研究初始,收集了大量“网络语言暴力”的案例,有图有真相。研究过程中,学生从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基本完成了初定的目标。但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网络语言暴力”这一主题本身已经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探究的空间并不大。针对这种困境,教师建议学生再深入一步,探究一下高中生怎样才能在网络平台上“理性表达”的问题,并将项目学习的主题改为“网络时代,理性表达”,从理性的思考判断和理性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继续探究。这个项目活动对高二年级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经历、跟进探究活动时,不能越俎代庖,指点迷津的是教师,从困境中突围的是学生,教师该“留白”的时候要“留白”,给学生以自我发展的空间。
  3.评价之时细思量。
  项目学习作为一项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结束后,依据评价量表给予评价。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可以完成研究任务,达成共同目标的。但由于组内成员起点不同,分工不同,难易有别,很难基于同一个客观标准进行评价。因此,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评价的出发点应当是促进学习者个人和小组的进步,评价时应侧重于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从学生对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中获取学生自我评价的信息,再辅以其他成员和教师的评价,评价要中肯,建议要具体。但是,既然是评价,就有高低之分,标准的客观统一不代表评价结果的平均化、无差别化。在评价量表中,应该专辟一栏,用来突出研究过程中产生或得出的独特见解、创新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法、新视角等。因为这是项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检验特定项目学习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所以,项目学习的多元评价不是“阳光普照”,而是“论功行赏”,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守护学生创新的微光,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
  总之,高中语文的项目学习如果精心设计,实时跟进,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也可以丰富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教育理念。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毕竟面临学业压力,时间精力有限,项目学习要重视实效,不能搭花架子,要褪去芳华求本真,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深化内容,提升品质。
其他文献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复习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师通过对成语复习课的实践和研究,在课堂上实现“温故而知新。”其中,温故而知“新知”即在旧知识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生长点;温故而知“新法”即总结学习的方法,从字面上找规律,从结构形式上找规律,从韵律上找规律,总结学习成语和复习成语的方法;“可以为师矣”即学以致用,自学成语。  温故方可“新知”  从把握教学目标入手,做
编者按:提及农村小学,你的脑海里会想到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那一定是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教學方式陈旧……无可否认,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巨大差距。然而,走近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会让你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村小——这里有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先进设备,帮你搭建一座“造梦工厂”;这里有校园电视台的模拟演播厅,承载你的
陕西省教育厅日前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出台意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均衡编班,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不得将外语、奥数等各种竞赛、等级考试成绩作为入学条件。陕西省教育厅要求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普通高中应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和择校生“三限”政策,严禁提前私自组织招生考试、随意扩大招生计划、擅自提高择校生比例、转让交换招生指标、强挖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等行为。  学
20余年一直做着一件接地气的活儿——马铃薯研究,在不是优雅的实验室里,凡事亲力亲为、耐心细致;在上山下乡的路上与老农们同行,身上夹杂着的是“洋芋味”、泥巴味和汗味……他把青春奉献出来,开辟了马铃薯研究的全新体系;他把热情释放出来,把责任凝练出来,他是云南省马铃薯研究的先锋者,是治疗马铃薯晚疫病的“医护人员”,是开启学生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的传道解惑者,是躬身于试验田里一名不起眼的“农民”,是将科研论文
一个行业的成熟度与其所提供的选择性直接相关。社会发展的多元和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对学校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如今,特色强校已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但从理论界来看,对办学特色的许多问题的界定尚未十分清楚,许多专家观点也不尽一致。就校长而言,对办学特色的认识和实践更是因人而异,差别较大。  做任何事情都首先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然后再进行方式方法的选择。在展开学校办学特色实践之前,先谈三点认识思考:第
在省市“十二五”课题《品德教学审美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实施“审美化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立美于教”和“施教于美”的和谐统一,实现“以美引善”和“立美育德”的目的。课题组围绕“审美化教学教师素质结构”“教学设计审美化”“教学实施审美化”“教学评价审美化”等方面展开了实践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形式呈现、
全国新课程改革已经数年,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实施的效果如何?本文对贵州省黔南地区五县市的一线中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包括28个中学,专访11次,被专访人员23人,召开座谈会5次(县城中学3次,农村中学2次),参与座谈的教师123人,并对参加课改的中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335份,回收330份;利用各中学学生花名册分成课改与非课改各随机抽查50名左右学生,未参加课改的班级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
作者:王林清 马彦周 张建和  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  该书根据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性,从实践视角分内容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作业流程体系三个部分进行阐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规范与服务标准》一书简要介绍了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概念与内涵,及其内容的细分与搌布;导入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学生事务质量管理体系,并提出了持续提高学生事务管理质量的方略;按照10类、256项的内容细分,分别设计制作了
一个人要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难成大器;一个民族也要有梦想,没有梦想的民族,行之不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他关于“中国梦”的论述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引发了全国群众的强烈共鸣。教育,被称为最廉价的国防,是一个国家最独特最重要的财富,是一个民族最稳定最持续的力量。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然是同时令世界美好、国家强盛、民族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发展的过程和精华就浓缩在浩繁的古文里。它充满了凝聚力、召唤力和创造力,因此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激发文言文兴趣  据说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如此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师生心中却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啥?源于文言文拗口难懂,学生怕学;师见生怕,心不由生畏惧,于是,师渐渐也怕教。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六年级学生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