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贡素以盛产井盐和技术先进闻名遐迩。在市中区,有一座地标性建筑——西秦会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就坐落于此。盐是什么?盐从哪里来?怎样得到这种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可触、可听、可感的答案。 说不尽的西秦会馆 300多年前,来自贡做盐业生意的陕籍商人逐渐发家,合计着建一座同乡会馆。乾隆元年(1736年),工程开工,一建就是16年。如今,龙风山麓,釜溪河畔,西秦会馆殿阁巍峨、雕梁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贡素以盛产井盐和技术先进闻名遐迩。在市中区,有一座地标性建筑——西秦会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就坐落于此。盐是什么?盐从哪里来?怎样得到这种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可触、可听、可感的答案。
说不尽的西秦会馆
300多年前,来自贡做盐业生意的陕籍商人逐渐发家,合计着建一座同乡会馆。乾隆元年(1736年),工程开工,一建就是16年。如今,龙风山麓,釜溪河畔,西秦会馆殿阁巍峨、雕梁画栋,虽历经风雨而雄姿犹在,是中国会馆建筑中弥足珍贵的瑰宝,更是自贡盐业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文物,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也选址于此。
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沿轴线南北方向纵深发展、对称布置。主要殿阁厅堂布建在长86米的中轴线上,周围则用廊、楼、轩、庑以及一些其他建筑环绕和连接。武圣宫大门造型雄秀、气势磅礴。建筑群或组合或独立,其间以大坝、水池、花园穿插点缀,错落有致,颇有阿房宫遗韵。
徜徉西秦会馆,总会为遍布全馆的精美装饰流连忘返。木雕、石刻、彩绘、泥塑,随处可见,仿佛一条艺术长廊。大门石狮高2.27米,突目隆鼻,身披卷毛,四爪锋利,两狮正身向外扭头相望,张口作嘶吼状,颇显威严。献技楼、金镛阁、贲鼓阁的木雕,集中在长22.3米、宽67厘米的栏板上,人物有350多个,排布疏密有致,雕刻刀法明快,让人叹为观止。
这些极尽工匠之能事的装饰,从另外一个侧面折射着盐商的富有。如今,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西秦会馆,还承担着另外一个重要使命——向人们展示盐的历史。
智慧的表征
走进“中国井盐科技史”展厅,便走进了2000多年来以自贡为中心的井盐业在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和制盐等各方面的恢宏画卷。展馆通过600余件文物、标本、史籍、图表、模型、雕塑、多媒体资料,再现了中华民族在人类钻井技术上的杰出贡献、卓越成就和伟大创造力。
序厅中央有一个雕塑,呈现的是凿井工人刚把铁锉提出井口的瞬间。在古代,凿井全靠人力、畜力和一些简易的机械设备。在简陋的条件下,自贡历代盐工一脚一脚地蹬踩,一寸一寸地钻凿,经数年乃至数10年把盐井凿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自贡地区凿成盐卤、天然气井13000多口。如果以每口盐井平均深度300米计算,相当于靠人力和简陋的工具凿穿了440多座珠穆朗玛峰!
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四川人首创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凿出了数以千计的卓筒井。它采用一种被称作“圜刃”的锉头冲击井底,破碎岩石,同时又使用一种装有牛皮活塞的搧泥筒捞取凿出的泥沙,从而成功解决了凿井、洗井等问题,开创了现代钻井技术的先河。展馆中有卓筒井凿井、搧泥原理演示模型,通过观看模型,参观者可以领略到这项有“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石油钻井之父”美誉的凿井技术的奥妙。
明清时期,随着凿井技术的逐渐成熟,自贡出现了用于凿井和修治井的工具群。展馆中陈列了130余种钻治井工具,有的长达5米多,有的不足1米,既有重达数百公斤者,又有轻为几公斤者,可以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盐埋在地下,盐层上覆盖着百米到千米厚的岩石。怎样把地下的盐开采到地上?古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打孔钻头——锉;为了防止出现井偏以及窟窿,凿井工人发明了“纠偏技术”和“补腔技术”,使死井复活;钻井工具常常不慎掉落在井底,对此,他们又发明了从井底捞取物品的专用工具……这些遵从简单逻辑的工具,其实承载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数实践和无穷智慧。
东走廊就有铁五爪打捞落物与偏肩打捞落物互动模型。每天,总有参观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现场操作,试图把落入井中的石块或铁锉打捞上来。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其他文献
微博上流行一个视频,内容是一本书在流水线上的诞生过程。大家惊讶地发现,一本最常见的书的制作,除了排版、印刷和裁切,其他所有步骤竟然都由手工完成。 爱书的人在买到新书的时候,总会先闻一闻上面的油墨味道,他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在电子书大行其道的时代里,依然会对纸质书恋恋不舍。答案林林总总,但“手工”应该是一个常被忽略的原因。 被我们忽略的除了一本书的手工制作环节,还有那些热衷于制作手工书的人。和流
在韦政的工作室里,各种材质的眼镜琳琅满目,但竹质眼镜尤其有范儿。 韦政研究和应用竹子制作眼镜已经有15年时间了,在2008年他创立了个人品牌——韦政设计。他不仅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制作竹质眼镜,还把技术带到北京、香港等地,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用竹子做原材料不单是因为它环保的特性,还因为它坚韧、耐用和轻巧,而且纹理独特。这么好的材料虽然早已被应用于家具制作,但眼镜制作倒是空白。” 竹子虽是易得的材料
胡焱荣:翡翠本是奢侈品,但翡翠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是爱玉之人,就有权欣赏它。 《根柢风流》 《海阔天空》 大亨的怪癖 2007年秋季的某天,对富御珠宝台北店的所有员工而言都是悲喜交合的一天。这天一位日本商界大亨开着私人飞机直奔台北,找到富御珠宝艺术展示中心,要以2亿新台币(约5000万人民币)购买其中一件艺术品。所有员工都激动地接待了这位日本豪客,就在他们激动地向掌
坎山镇既是萧山手工花边的发祥地,也是最后的守望地。 去老街寻花边故事 走进坎山老街,满眼是保留下来的清代建筑。长五里南北走向的街内多巷子、台门,街边的房子大多是一层或两层的砖木结构,许多已消失的老行当,像打铁店、竹木器店、南货店、剃头店、弹花店、酱园……都还能在此看到。虽然店门斑驳枯蚀,但走在这条街上,还能想象出曾经繁华热闹的盛景。 坎山是萧山手工花边的发祥地,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6
2016(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中国高端时尚品牌NE·TIGER “清·旗袍”高级定制发布会作为首秀华丽开场。NE·TIGER的本季旗袍分为经典、改良、创新三大系列,改良版华服旗袍延续“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设计理念,运用八旗演变而来的8种色彩渲染的丝绸,融合八大刺绣工艺。旗袍上栩栩如生的立体花蕾由品牌高级定制工坊的工匠们花费数千小时手工剪裁、缝合而成,环绕在领口、袖口上的珍珠尽显优雅女人,让中
陈福荣,85后,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师从当代著名艺术家丁乙,学习综合设计,热衷于研究各种材料的特性。他手里的设计作品,有极简的线条,精妙的质感,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让产品拥有随时可以使用的使命感。 2014年,陈福荣创办了家居品牌——WUU至物,致力于开发和制作适合现代审美与生活的产品。他认为,作为初创的品牌,设计度的把握是最难的,太商业很难从现有的物品器具里跳脱出来,但设计感太强又会把自己
世事变迁,一向沉稳低调的博物馆如今也走进了移动时代,他们把各自独一无二的馆藏资源放进了一个个绚烂的APP里。这8款来自全球著名博物馆的APP,除了卢浮宫需要18元,雅典卫城博物馆需要45元购买以外,其余都是免费的,部分支持中文阅读与解说,而且大都有安卓版。 1.The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这款应用可以导览古埃及文物展,有展品
时间都去哪了? 如果答案不是虚度光阴,更有意义的回答是:时间都在留住的手艺里。时间更在守艺人的故事里。 而最著名的两位守艺人,最近在西安走在了一起,为广大同好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故事。他们就是黄永松与盐野米松。两位先生年纪相差四岁,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记录、传承、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事。写书、办杂志、做演讲……工艺文化就从他们身上默默渗透在越来越多人的心里,影响甚众! 他们是这个
低胸长裙,薄纱外衣,云髻高耸,顶戴牡丹,唐仕女或漫步、或赏花、或扑蝶,雍容富态迎面而来;娥眉淡扫,低眉顺目,窄袖上襦,裙及围腰,宋仕女幽幽一站,便是仙风道骨;齐腰襦裙,披风便服,珠翠环绕,绣样精致,明仕女即便看着风筝,也是无比端庄温婉…… 看惯了古装剧的胡乱穿着,见到陈润熙的这些复古照,一阵恍惚,好似灵魂幽幽飘过时空,成为端坐阁楼的闺秀,看姹紫嫣红开遍,哀时下断井颓垣。 不是老夫 是书生 在
健硕的身材,轮廓分明的脸庞,头上裹着一条艳丽的头巾,在添薪坊木雕工作室第一眼见到蔡杨吉,觉得只差一把吉它,就是一个粗犷又带着几分叛逆的摇滚歌手。然而,四周那些精致的木雕作品,又让人不得不相信眼前这位已经60多岁的“潮男”的确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木雕艺术家。 “创作上我回归传统,但生活中仍然喜欢一些新潮的东西。”蔡杨吉说。或许,正因为如此,使得他的木雕作品虽然大多表现传统题材,却能绽放出让人一见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