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奥妥珠单抗和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基于奥妥珠单抗和基于利妥昔单抗的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会议录、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会议录以及ClinicalTrials数据库中应用含奥妥珠单抗或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B-NHL的相关研究,依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奥妥珠单抗组和利妥昔单抗组。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 235例患者(滤泡淋巴瘤1 43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 102例,其他B-NHL患者703例),奥妥珠单抗组和利妥昔单抗组分别有2 121例和2 114例。在可评价的4 162例患者中,奥妥珠单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利妥昔单抗组[75.1%(1 565/2 083)比72.7%(1 512/2 079);OR=1.19,95% CI 1.01~1.41,P=0.03]。奥妥珠单抗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优于利妥昔单抗组(HR=0.86,95% CI 0.75~0.99,P=0.03)。在可评估不良反应的3 542例患者中,奥妥珠单抗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妥昔单抗组[61.8%(1 098/1 776)比54.2%(958/1 766);OR=1.50,95% CI 1.29~1.74,P

其他文献
免疫治疗在给肿瘤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假进展,增加了临床医生对接受新型药物患者的管理难度。如果把假进展误认为疾病进展而停止免疫治疗,患者可能失去了治疗时机。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基础的液态活组织检查技术对评估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或耐药机制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了ctDNA在识别接受免疫治疗肿瘤患者的假进展中的潜在应用。
目前乳腺癌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保乳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术虽然术后具有良好的外观和疗效,但是其手术适应证非常严格。多数乳腺癌女性患者出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缺失带来的身心创伤,而乳腺即刻再造术的推广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文章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腺再造的适应证、影响因素、手术方式等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检查方式和治疗手段。文章就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征、分类、影像学检查、生化标志物的监测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海曲泊帕(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口服、非肽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2021年6月海曲泊帕获得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年患者以及对免疫抑制治疗(IST)反应不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成年患者。为指导临床规范应用海曲泊帕,使患者最大限度获益,根据海曲泊帕的临床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及TPO-RA类药物的应用现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药物治疗安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4例儿童AMKL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AMKL患儿中男性5例,女性9例,中位发病年龄19月龄(0.1~109月龄);唐氏综合征相关AMKL1例,非唐氏综合征相关AMKL13例。多以发热、贫血或出血症状就诊,少数以关节疼痛为首发表现。部分患儿可伴有肝大、脾大或淋巴结肿大等髓外浸润表现。14例患儿初诊中位白细胞计数10.67×109/L[(6.56~8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后甲氨蝶呤(MTX)排泄延迟的影响因素及MTX排泄延迟、HD-MTX减量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按照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CCCG)-ALL2015方案诊治的242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危、中高危患儿分别接受3、5g/m2MTX化疗4次,监测血清MTX浓度,以给药44h血清MTX浓度>1µmol/L为排泄延迟,并分为轻度(>1µmol/L且≤
目的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21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33例初治LPL患者资料,分析临床特点、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治疗反应和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33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6岁(55~84岁);男性26例(78.8%),女性7例(21.2%);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31例,93.9%)、淋巴结肿大(16例,48.5%)和B症状(8例,24.2%)。所有患者均骨
目的探讨TLS-ERG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8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9例TL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TLS-ERG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16岁(6~40岁)。5例患者接受单纯化疗,3例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例患者未系统治疗。8例系统治疗患者中,首次诱导化疗完全缓解1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5例。5例单纯化疗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
目的探讨阿扎胞苷联合低剂量HAG方案治疗新诊断不适合强化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8例新诊断不适合强化疗的老年AML患者,非随机分为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AZA-HAG)组9例和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DEC-HAG)组9例。研究主要终点为总体有效[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次要终点包括CR 伴血细胞计数不完全恢复的完全缓解(CRi)、总生存(OS)和药物安全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OS。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转化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PMF转化为B-ALL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4岁,初始诊断为PMF,先后使用泼尼松、达那唑、左旋咪唑、阿司匹林、沙利度胺及杰克替尼等治疗。17个月后复查示转化为B-ALL,给予诱导治疗,持续缓解8个月后复查示ALL复发。再诱导治疗后未缓解,2个月后放弃治疗出院。转化为白血病前后JAK2V617F基因突变均为阳性。结论P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