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家系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Weber-Cockayne亚型的基因突变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鉴定更多的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突变以研究EBS基因型和表型关系,为EBS的遗传咨询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直接测序明确基因突变位点和突变方式.

结果

家系Ⅰ用蛋白K14L12区存在V268D错义突变,家系Ⅱ角蛋白K5L12区存在N3295错义突变.

结论

进一步证明K5/K14的L12区是许多EBS-Weber-Cockayne突变定位的区域,K5/K14的L12区的多个位点的突变均可以引起EBS-Weber-Cockayne的发生.同时进一步证实了K5/K14的L12区对角蛋白装配不如其螺旋起始肋或螺旋终末肽重要,因而发生于K5/K14的L12区的突变仅能引起较轻的EBS-Weber-Cockayne亚型.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可能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 各31例寻常型银屑病分别用综合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同时研究黄芪煎剂和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鼠尾鳞片表皮分化和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结果 加用黄芪注射液与单纯综合治疗相比皮疹消退时间明显提前,治愈率明显提高。动物实验表明黄芪注射液对上述4个指标均有作用。其作用
我们按中医治则选用显著抑制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中药[1]组成复方茯苓汤并制成冲剂,用于治疗湿疹,比较汤剂和冲剂的疗效.
神经系统与皮肤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已引起关注[1],作为皮肤重要神经递质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CGRP)与表皮和真皮内的多种靶细胞接触,可直接影响角质形成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尤其是与表皮树枝状细胞-郎格汉斯细胞的接触,可能调节皮肤的免疫系统,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的释放。为探讨CGRP与银屑病郎格汉斯细胞的关
细菌感染与银屑病关系密切,尤其是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激发点滴状银屑病已为大家所认同。有学者提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银屑病中起着与β-溶血性链球菌极为相似的作用。基于此,我们从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对就诊的银屑病患者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1999~2000年我们对0.1%阿达帕林凝胶(0.1%阿达帕林,商品名达芙文凝胶,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总结如下。
期刊
我们于1999年7月至2000年2月采用开放性研究方法,应用0.1%阿达帕林凝胶(adapalenegel,法国高德美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治疗54例寻常型痤疮患者,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期刊
我们从1985年起使用90Sr敷贴器治疗增生性瘢痕,并与单纯手术疗法、手术加90Sr治疗作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1948年澳大利亚人MacCallum等[1]首次在患者皮肤溃疡中发现了Mu。1961年Clancey等[2]报道了乌干达Buruli地区大宗病例后,此病便命名为Buruli溃疡,并沿用至今。此病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已有26个国家相继报道,而西非是近10年来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地区,几乎波及到几内亚湾沿岸所有的国家。以乌干达、刚果(民)、科特迪瓦、加纳和贝宁为重灾区,某些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