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CAD法测定川芎茶调散中绿原酸、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

来源 :现代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u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法同时测定川芎茶调散中绿原酸、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方法采用资生堂Capcell Pak MGⅡ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80%甲醇-10 mmol/L甲酸铵,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40℃;CAD雾化器温度:35℃,采集频率:10 Hz,过滤常数:5.0;进样体积:20μL;稀释剂:70%甲醇。结果绿原酸、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5-天麻素及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BPPV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128例。2组均给予5-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情况,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价眩晕程度,并比较2组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PSQI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
目的 探究盐酸氨溴索对毛细支气管炎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及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1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联合预测值Y;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18F-FDG联合11C-胆碱(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临床疑似原发肝占位性病变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年龄58~72岁;47例患者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26例患者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治疗结合吞咽功能常规训练对原发性帕金森病(PD)吞咽功能的疗效。方法: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PD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吞咽功能常规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EDP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吞咽造影检查(VFSS),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Rosenbek渗透-误吸等级量表(PAS)、改良钡剂吞咽障碍造影(MBSS)、柠檬酸诱导咳嗽反射测验(CRT)、Borg呼吸困难指数评分、运动自觉用力程度量表(RPE)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观察吞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的病变部位为大脑后部白质。非典型的RPLS极易漏诊和误诊。现报道1例疑似为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脑动脉病(CARASIL)的RPLS,并进行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臭椿酮对顺铂(DDP)耐药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臭椿酮对SGC-7901/DDP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筛选无毒作用
目的:探讨团体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一对一组和团体组,各34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一对一组和团体组分别给予一对一和团体TOT;20 min/d,5 d/周,共训练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量表(FMA-U)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U-FMA、UEFT及mBI评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给与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康复护理,均治疗14 d。于入院当日和治疗14 d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NIHSS评分和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案,共招募慢性失眠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治疗组给予rTMS联合针刺疗法。2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评估2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指数(ISI);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通过多导睡眠图(PSG)评估患者的客观睡眠参数,包括睡眠潜伏期(SOL)、觉醒时间(WASO)、总睡眠时间(TST)和睡眠效率(SE)。记录2组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