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TiO2)表面能的理论研究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nyjhnyjn66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密度泛函理论和虚拟原子轨道方法对二氧化钛-金红石(TiO2)(110)表面的表面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的表面能与表面缺陷的百分率相关.完整的表面具有最低的表面能,表面能随着表面缺陷百分率的增大而升高,这与自然环境下二氧化钛-金红石(TiO2)具有规整的(110)表面一致.在光催化实验中利用二氧化钛表面的缺陷作催化剂需要考虑到表面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完整的表面五配位Ti4上填加氧原子与表面作用时,表面能起初变化很小,直到50%的五配位Ti4 被填充后表面能才开始升高.
其他文献
在对垂直振动下的铜颗粒和氧化铝颗粒混合物的研究中,除了观测到巴西果分层和混合分层外,还发现了一种新的随时间周期变化的分离形态.此分离形态可随着时间的演化,在巴西果、
合成并用氯仿作萃取溶剂来萃取分离4-硝基吡啶.考察了原料液酸碱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氯仿萃取4-硝基吡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过程分配比随pH的升高而增大,
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钛酸锶钡(Ba0.5Sr0.5TiO3)薄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分析了薄膜的化学组分和表面形貌。在交流信号为50mV和100kHz时测量了薄膜的
由自导成丝效应产生的超连续辐射具有超宽带光谱、后向散射增强等一系列新特征,为激光雷达大气探测开辟了新的领域.通过测量飞秒激光脉冲自导光丝超连续辐射散射的角度分布,
碳纳米管有着奇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该性质与其特有的几何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由点群理论出发,分析了非手性型即锯齿型(n,0)和扶手椅型(n,n)单壁碳纳米管所属的点群,
用户对个体的评价和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交互式进化计算(IEC)全局收敛性的重要因素.首先,基于用户对个体评价和用户满意度占优关系,把 IEC 中的用户分为4类:绝对理性
在不使用模板剂的条件下,以工业硫酸氧钛溶液为原料合成介孔偏钛酸前驱体,再经正硅酸乙酯浸渍焙烧制备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Si掺杂介孔SO2-4/TiO2.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
采用丘克拉斯基(Czochralski)技术生长了掺铥硅酸镥(Tm∶Lu2SiO5,Tm∶LSO)晶体;测量了LSO晶体在室温下的非偏振吸收光谱和非偏振荧光光谱;利用窄得-奥菲特(Judd-Ofelt)理论计
针对热机电压电薄板结构,提出了一种包含4个位移节点、2个电势节点和8个温度节点的体单元模型,其位移场按平板壳单元描述,而电势场和温度场则按线性插值方法描述,并基于虚功
用动态超声萃取分光光度法在线测定了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萃取与测定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样品的分析时间,简化了分析过程.通过与静态超声萃取、振荡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