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藏区某办公建筑不同工况下太阳能集热系统夜间散热特性研究

来源 :暖通空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某办公建筑联合蓄热水箱的真空管集热器系统夜间散热特性与保温性能,对夜间不同工况下系统内介质温度、系统夜间散热量及平均热损失系数进行了实测与计算。分析了真空管集热器系统夜间散热特性与规律,并验证了采取改善措施对系统散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介于-10~5℃时,系统内介质最低温度为20~40℃;测试期间系统平均热损失系数为0.489 W/(℃·m2)。系统热损失特性分析不仅可以评价集热系统的保温性能,同时可检验各种保温改善措施的效果,其成果可以为提高川西藏区太阳能供暖系统能
其他文献
介绍了西藏高原太阳能供暖发展现状,探讨了适合西藏高原的太阳能供暖模式。针对太阳能集热系统冻裂、过热,高原集蓄热损失条件发生变化,控制不当导致辅助热源耗量大,蓄热规律有待明确,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无极绳绞车是传统的煤矿辅助运输设备,但不适用于复杂环形料场运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难题,对无极绳绞车运输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改造方案,使用多个提绳挂钩(替代梭车)+梅花轮组(适应尾钩尺寸)技术,满足单、环轨道的变化,满足料场环形轨道运输或一处轨道停放矿车另外处轨道继续运输物料的要求。研究对煤矿辅助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了矿井瓦斯抽采系统及瓦斯治理现状,应用直拔式钻场大直径高顶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对15247S工作面瓦斯进行了有效抽采,治理效果明显,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城市污泥处理需求量大,综合处理技术不成熟,处理过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是急需解决的城市问题。可以充分利用300 MW CFB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氮氧化物(NOx)排放低、易于实现灰渣利用等的特点,实现大型工程化处理城市污泥。采用柱塞泵输送湿污泥至300 MW CFB锅炉炉顶入炉掺烧项目的实施,具有污泥燃烧特性好、更容易燃烧;不对原煤输送及炉前给料系统产生影响;对锅炉运行影响很小,尤其是湿污泥炉顶给入进料方式不影响燃烧稳定性;不影响炉渣、飞灰的综合利用;湿污泥直接掺烧,不需要对湿污泥进
通过建立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三维结构力学模型,得到了对拉锚杆等外部约束对充填体的约束机理。研究表明:对拉锚杆等外部支护构件对巷旁充填体实施空间约束,可使其自由面转化为受力约束面,从而提高这一结构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通过FLAC3D数值分析,可知采用充填体三维空间约束结构可提高充填体表面和核心区应力值和范围,其纵向承载载荷比无约束结构提高20%以上,从而可减小充填体横向变形和改善留巷巷道的维护效果。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俯采作业时,采煤机重心倾斜,给采煤机及生产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分析了大倾角综放俯采作业时采煤机受力情况,提出了处理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成功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对202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西北村镇建筑热环境提升与能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了介绍。从西北村镇热环境特殊性需求、建筑热环境调节和能源利用存在的难题入手,重点介绍了该项目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创新性成果和推广应用情况。
采空区积水突水严重威胁矿井的采掘安全。207工作面与205采空区间阶段煤柱仅20 m,窄阶段煤柱加大了采空区积水的探放难度。在207工作面回风巷掘进期间,对相邻205采空区水采取超前探放疏水;回采期间,在207回风巷敷设引水管路,将205采空区水引至207辅运巷外排,保证了确保207工作面的安全采掘。结果表明,巷道掘进施工顺序优化与掘进面超前探放相结合的措施,累计疏放采空区积水260万m3,保证了207工作面安全掘进与回采。研究成果可为沿空掘巷或窄煤柱采空区积水高效探放提供有益借鉴。
新景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5028工作面回采期间主要瓦斯治理措施为高抽巷和低位抽采巷抽采。分析了15028工作面回采初期30 d内瓦斯涌出情况,对各项治理措施效果进行了考察。综合分析可知:随着工作面回采推进,瓦斯涌出量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瓦斯鉴定结果最大值;回采过程中,高抽巷钻孔瓦斯抽采最大纯量为70 m3/min,低抽巷瓦斯治理措施最大抽采纯量为5.3 m3/min,回采初期高抽巷瓦斯抽采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对于周围工作面安全回采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瓦斯是制约矿井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瓦斯抽采是治理瓦斯最主要且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车寨矿井3号煤层安全回采,根据3号煤层瓦斯赋存特征以及矿井瓦斯抽采设备配备情况,设计了3号煤层瓦斯抽采技术方案,分别对本煤层回采工作面、掘进巷道、邻近层及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研究成果可为车寨矿3号煤层瓦斯治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