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密封材料界面结合能研究

来源 :合成橡胶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in1985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纳米尺度下,将纤维表面近似成平面与基质聚合物结合,构建了丁腈橡胶与海泡石纤维、芳纶纤维及碳纤维三种物质的界面结构。采用COMPASS力场、正则系综及周期性单元,设定时间步长为1 fs、模拟温度为320 K,对以丁腈橡胶为基质,芳纶纤维、海泡石及碳纤维分别为填料的界面结合能进行了20 p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结果发现,三种纤维与丁腈橡胶之间的结合能分别为8393.05,1055.23,994.49 kJ/mol,其中海泡石纤维界面结合能中,静电力大小是范德华力的3.2倍,但方向相反。碳纤维与橡胶分子之间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挤塑机温度控制的专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工业以太网总线的多温区控制硬件结构,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相比,该控制系统的温度响应特性更优,主要表现为超调量小、响应时间短、稳定性好。
采用国产CS-1-G型催化剂在200 kt/a的Unipol工艺气相聚丙烯装置上进行工业试生产,生产拉丝级聚丙烯,考察了CS-1-G型催化剂在该装置上使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S-1-G型催化剂在Unipol工艺气相聚丙烯装置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整个试用过程装置安全平稳运行,并且产品质量合格,全部为优级品。
综述了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产品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市场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聚乙烯薄膜用户的特点及要求,阐述了mLLDPE在聚乙烯薄膜中的应用优势。最新一代的茂金属催化剂带来了聚乙烯材料的发展,也促使了薄膜制品的质量提升。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关注mLLDPE,但高昂的生产成本将制约mLLDPE的国产化进程。
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生产工艺路线,以及对PET纤维进行改性制备亲水抗静电纤维、抗菌防臭纤维、防紫外线纤维、远红外纤维、阻燃纤维等应用于服装设计中。目前,主要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PET,该方法原料消耗低,PET产量大、质量好、可直接纺丝、产品成本低。
制备了水刺激响应丁腈橡胶(NBR)/聚乙二醇(PEO)形状记忆共混物,考察了NBR与PEO共混比对共混物硫化特性、吸水性、物理机械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BR/PEO形状
将陶瓷化填料玻璃微粉、陶土、白炭黑及玻璃纤维按不同组合添加到三元乙丙橡胶中,制备了具有耐高温耐烧蚀功能的橡胶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X射线衍射的分析以及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瓷化效果和物理机械性能,并初步分析了陶瓷化机理。结果发现,当较大数量加入以玻璃微粉和玻璃纤维为熔融液相、陶土和白炭黑为陶瓷相的填料时,可以制得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和300%定伸应力分别达到9.8 MPa、436%和6.0 MPa的可瓷化三元乙丙橡胶复合弹性体材料。在成瓷体系中,玻璃纤维的加入促进了陶瓷化的进程。
使用实心和药芯焊丝焊接05CuPCrNi耐候钢,对其2种焊接接头进行脉动拉伸疲劳试验,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断口形貌.结果表明:2种焊接材料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几乎相同,在保留正面余高
针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装置开车期间反应器内产生静电的现象,通过对装置工艺参数及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产生静电原因主要为:原料杂质含量高,床层再生频率低,种子床储存密封性差,输送期间产生静电,催化剂活性低生成细粉多,装置进退冷凝态操作不当,流化气速高。处理措施为:降低原料杂质含量,优化床层再生频率,优化种子床储存和输送方式,控制催化剂活性,减少细粉生成,严格控制反应器进退冷凝操作,控制反应器流化气速,减少大幅操作,较好解决了静电问题。
简要叙述了橡胶热氧老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及老化机理,着重基于时间-温度叠加原理总结了WLF方程和Arrhenius方程的应用方式,并介绍了几种构造主曲线的平移因子数值算法,指出了学科交叉背景下的人工神经网络、蒙特卡罗法、灰色系统等方法在橡胶老化性能预测领域的应用趋势。
以环己烷为溶剂、三异丁基铝为阻滞剂、丁基锂为引发剂,研究了三异丁基铝与丁基锂摩尔比[n(Al)/n(Li)]和聚合温度对苯乙烯阻滞负离子聚合反应速率和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对相应的假一级表观增长速率常数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采用三异丁基铝/丁基锂体系引发苯乙烯阻滞负离子聚合,在苯乙烯转化率较低(小于60%)时,苯乙烯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为一级动力学关系;随着n(Al)/n(Li)的增大,苯乙烯聚合速率下降;n(Al)/n(Li)越接近1,阻滞效果越明显。聚合温度对三异丁基铝/丁基锂体系引发苯乙烯阻滞负离子聚合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