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品格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qlhh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法是一种汉字书写的准则,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的联系。在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侵染下,书法早已不仅仅止于“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了,它已然承载了千年壮阔,淡泊于宣纸之上,拥有了独立的精神与品格。本文以书法发展的不同角度,阐释了书法与品格的关系。
  【关键词】:书法;汉文化;文人品格;文化品格
  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汉字记录着历史的几度兴衰,传承着华夏的灿烂文明。汉字具有很强的空间塑造能力和强大的抽象美的基因,线条也具有明显的造型因素。汉字是以汉文化为依托的,华夏文明则是汉字和书法艺术的灵魂。中国书法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定审美趋向,敏锐思考和追求着抽象的形式美感,也反映着汉文化的气质和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国书法艺术创作者们日益博采众长,挖掘着书法艺术和汉文化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书法是汉文字书写的规则和尺度,方寸之间体现宇宙万物。在泱泱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之间,无论是王羲之、颜真卿的行书、楷书还是怀素和张旭的狂草,无一不是创作者在一定的规则和尺度制约之下进行的发挥和创作。以小见大,以简见繁何尝不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如此以小见大看似简单,却有着巨大的内涵和容量,它提炼着生活中的美感,浓缩再现于纸上,方寸之间体现着创作者的抽象提炼能力、艺术处理能力,也展现着创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毋庸置疑,所谓“书”是讲品格的。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中说诗品出于人品。诗的品格是由人的品格决定的。在通常情况下,诗品反映人品,诗品和人品是一致的,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思想境界高的作家,其作品的格调、品格也高。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刘熙载还说“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可见“骨气”二字是顶要紧的。颜真卿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说“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一点一画都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健秀美。古代书法家大都强调写字要有“风神骨气”,以“瘦硬”为贵,并认为“筋骨不乏,肉何所附”,可见“筋骨”之重要。如果一点一画都有筋骨,不仅力透纸背,“肉”也有了依附的着落,字体的雄健美观,自不待言。
  窃以为,文具筋骨,何况人乎?
  风流隽永者,下笔自是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挺拔霸气者,下笔自是龙威虎振,剑拔弩张。个人有个人的品格,书法也自有书法的品格,游于宣纸之上,立于字里行间,方寸之中腾起万千气象。
  一 书法与汉文化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文字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文字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汉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汉文化又被称为华夏文化,也被称为汉民族文化,是华夏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的总和。其中汉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虽然历经时代更迭、历史变迁由繁体汉字简化为了简体汉字,但汉字历经五千年演變,汉文仍完全以汉字书写,所以汉文字是汉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字。而书法则是将这种古老的、饱含深沉气质的古老文字加工为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中国的国粹,是东方艺术的经典代表。而汉文化则是中国书法最本质的东西,书法的审美也是在汉文化审美的覆盖之下进行的,而书法的精神也是以汉文化古老而深厚的精神内涵为指引的。
  中国书法对汉文化思想精髓的继承是固有的,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品格是与汉文化、与华夏文明的整体品格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的,这种联系包含显性和隐性的,在中国书法和汉文化之间构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 书法与文人品格
  汉字书法凝聚礼仪之邦数千年的文人品格,志向高洁,光明磊落的君子德行。文人自古以道德文章而经世致用,故凡学问先以修齐治平为根本。魏文帝以“经国不朽”之高博意涵,标举文章之济世并彰显建安风骨而为天下重。世人素以问道求道布道为终极关怀,千古之不易矣!故老子契天地之玄妙,立圣人不积不博之大德,以利益天下之心而为万世所宗。及至孔子以“朝闻夕死”为警策,乃有韦编三绝之克勤。孟子以尽心知性之实践,立民本之圣要,历代所宝。至阳明则以“致良知”而成本体,此圣贤之根本也。
  笔墨不离文人志趣,文章不离载道要义,此千年不磨之传统。故王逸少因感悟人生乃以悲情成就不朽名篇兰亭集序。东坡以前后赤壁之妙文,述天地“物各有主”之哲思。
  杜甫说:“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是说草圣张旭醉后挥毫狂书的情景。关于张旭的记载很多,他每于醉后,呼号狂走,索笔挥洒。
  在文人的骨骼里,有一种气势,有一种格调,还有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执着。千年以来,中国文人寄情于淡泊的纸墨,以墨载志,用宣纸承担中国悠久恢弘的情感。
  三 书法的文化品格
  在汉文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就萌发了中国书法气质独特的因素。在汉文字产生的过程中,形式美的法则就一直伴随着,匀称、平衡和变化,先民们在创造汉文字的同时,就潜移默化的将思维、观念和追求灌输和寄托在这些线条和文字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汉文字的演变,越来越多的思想为汉文字做指引,在越来越统一的基础上,汉文字耶越来越精美。而书法艺术作为书写汉文字的独特艺术,自然也表现着传递着汉文字和汉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气质品格,随着汉文字的发展历久弥新,逐渐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和书写尺度,它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灿烂瑰宝,也是东方艺术的经典代表,更是在世界文化艺术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书法艺术历经了几千年的时光流转、世事变迁,在历史的更迭中不仅没有丝毫消沉,反而发展的更加兴盛繁荣。书法艺术已经不只是承担着文化传承、思想交流的社会作用,更是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反应着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品格内涵,传承着汉文化的气质和格调。
  在当今的时代,信息在无限膨胀,时代的审美也越来倾向于多元化,汉字的主要表达方式已经是通过键盘而非笔墨纸砚,可我们相信,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科技如何发展,传统书法的魅力不仅不会随之减淡分毫,反而会随着时代的前行,随着时代审美的发展博采众长、历久弥新。华夏子孙总有无法磨灭的汉字情结和对继承发扬汉文化的使命感,总有那么一群人将书法视作自己的生活方式,深深地根植于自己的灵魂,不仅仅是因为实用,也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书法的品格,发自内心的对汉文化的热爱,以自己的生命为汉文化和书法的载体,也是给自己心灵一片宁静沃土。我们有理由相信,吾泱泱华夏人才辈出,书法文化也将日益瑰丽,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华人德白谦慎主编《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
  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出版社
  金学智著《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
  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田勇次郎著《中国书法理论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丛文俊著《揭示古典的真实——丛文俊书学、学术研究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
  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其他文献
【摘要】:沃尔特.惠特曼是第一个走向世界文坛的美国民主主义诗人,他有着独辟蹊径的勇气和远见,被称为“美国经典的核心”。惠特曼创作的《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全面体现,而其中的《自我之歌》则是主干和中心。文章将从诗人对“肉体与灵魂”、“生存与死亡”和“上帝与自我”等同一与对立有机结合的关系出发,结合文本,深入探讨惠特曼对美国精神的探索。  【关键词】:沃尔特.惠特曼;《自我之歌》;对应;对立
期刊
【摘要】: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正派市民和新派市民,而《离婚》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三类市民形象,以此揭示北平特有的市民性格特征和市民文化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离婚》;市民形象  《离婚》是老舍自己较为钟爱的一部作品,在西南联大讲课时,他曾多次表示:自己最好的小说是《离婚》。同时,老舍在其《我怎样写〈离婚〉》一文,如此描写当时畅快的写作状态:“……原定于8月15日
期刊
毋庸讳言,三峡人文绘画在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中越来越呈现出独特的新现实主义精神价值取向。问题是透过不少的艺术家、画家其艺术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揭示三峡人文绘画题材中的新现实主义精神,但却似乎没有将其完整意义表现出来。这样看来,要想让三峡人文绘画的新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全部表现出来,必然要与三峡这块土地以及它几千年人文历史的精神性相联系起来考量,特别是要与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三峡百万移民的历史语境
期刊
【摘要】:现阶段的文物保护与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人缺乏保护文物的意识,一些文物保护机构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文物的流失和损坏,尤其是随着城乡基本建设的蓬勃发展,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加强基层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将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强文物保护的对策的具体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文物保
期刊
【摘要】:对一所高校尤其是一说具有较长历史的知名高校来说, 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和办学传统,已经成为学校精神层面上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上已构成了相当的影响力。同时,校园文化纪念品就像大学的一张名片,透过这张名片,我们可以读到大学的历史和传承,也正是这张名片作为承载着校园浓厚历史底蕴的向导,纪念品设计就担负着向外界传播文化的使命。  【关键词】:毕业纪念品;纪念品设计;校园文化  引言  
期刊
【摘要】:摘要:歌曲与伴奏的关系就像是红花与绿叶,钢琴伴奏对作品性格的把握、音乐氛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其中和声选配的恰当与否则是伴奏创作的关键所在,占据着“灵魂”的地位。将《我爱这土地》、《昭君出塞》、《断桥遗梦》三首女高音作品作为范本,对其钢琴伴奏中的和声进行分析,了解到五声调式与西方的和声体系之间虽有所交融,但五声调式仍是区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根基所在,是中国民族歌曲的韵味之魂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必然要求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文化逐渐趋于大同,已经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衰落、乃至于消失;彝文信息处理是传承、弘扬彝民族文化和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服务信息化工作建设的重要工具,本文试着探讨彝文信息处理技术在彝语言现实应用中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彝语言文字;彝语言应用;信息化;彝文信
期刊
【摘要】:党史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步骤。目前,中国党史文化研究工作还不够成熟,进一步探讨党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实践价值,对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建设,不仅有利于创造的整个党的精神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  
期刊
【摘要】:本文从四个部分出发,一是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轨迹。二是中国人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与观念的变迁。三是我对西方音乐史17世纪中前古典主义时期的华丽风格、洛可可和情感风格相同及不同点的一些个人见解。四是西方音乐研究是否也有民族化的问题。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民族化  一、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轨迹  尽管从希腊的神话与传说,或者古典话剧及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中,都可以发现有关古代音乐实践方面的记载,但可
期刊
【摘要】:作为瑶族文化之中颇具代表性的瑶族长鼓舞,纵观其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祭祀仪式中走入到人民的生活之中,从人民的美好愿望的寄托转变为表现人民文化生活艺术形式。瑶族长鼓舞不仅仅反映了瑶族的发展历史,更加彰显了瑶族人民的精神和文明气质。本文就瑶族的发展历史,从其文化内涵的转变的角度切入,简要分析瑶族长鼓舞的发展及转变,分析其艺术性和文化特点,从而引导人们更好的保护与继承瑶族长鼓舞文化。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