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横纹部带蒂皮瓣在拇指近端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bsh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腕横纹部带蒂皮瓣修复拇指近端离断再植时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12例复杂性拇指离断伤,患指近端指动脉均撕脱缺损,并伴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 ×3.0 cm~5.5 cm ×7.0 cm。行拇指离断再植术后,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蒂腕横纹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缺损的软组织,腕部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复查皮瓣成活情况。

结果

本组1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拆除部分缝线后症状缓解,其余患指、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切口I期愈合。随访12~18(平均13.5)个月,拇指及皮瓣外形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拇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8例,良3例,中1例。

结论

腕横纹部带蒂皮瓣血供可靠、手术简便,可同时重建缺损动脉及修复创面,是再植拇指近端离断再植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新术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8例(8眼)保守治疗无效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小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随访观察术后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8例患者末次随访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较术前下降明显,差异具
目的探讨带髂胫束的薄层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跟腱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带髂胫束的薄层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并跟腱缺损共11例。其中5例合并胫骨或腓骨骨折,3例合并踝关节骨折,1例合并跟骨骨折。软组织缺损范围6.5 cm×10.0 cm~8.0 cm×13.0 cm,跟腱缺损长度5.5~11.5 cm。创面一期予清创加VSD处理,6 d后
对1例右足内侧跖趾关节处、大小为2 cm×2 cm的黑色素瘤作环形切除,软组织缺损面积约为7 cm× 6 cm;切取跗内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缺损,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术区无黑色素瘤复发,感觉逐渐恢复。
目的探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薄的解剖基础,以及用于修复手、足外伤后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对10例下肢灌注标本进行解剖,经大腿离断股动脉进行红色乳胶灌注,其中左侧5例,右侧5例,均为男性,观察胫后动脉穿支的数量、口径、分支、分层、走行分布规律。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临床应用13例,手部创面5例,足部创面8例,创面大小3.0 cm×2.0 cm~6.0
目的探讨应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肌皮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串珠技术治疗骶尾部IV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19例骶尾部压疮IV期创面应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肌皮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串珠技术进行修复。其中男6例,女13例;年龄45~81岁,平均(61.5±3.0)岁。合并糖尿病8例,截瘫7例,偏瘫2例,阿尔兹海默综合征2例;其中合并低蛋白血症12例,合并贫血10例;病程:3
期刊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16例,术前对患者双手、供足进行CT扫描,将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 17.0重建软件,通过镜像获得患侧手部软组织缺损模型,运用Move、Rotate工具移动至供足足背,以内、外踝连线中点与第1、2趾蹼间隙中点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
目的探讨走行于面、听神经之间的责任血管引起面肌痉挛(HFS)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过程中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HFS患者26例,术中确认面、听神经之间均有血管过,根据术中所见将患者分为2组,面神经根出入脑干区(REZ)无压迫血管为n1组,共12例;探查REZ区有压迫血管,即面、听神经之间和REZ区均有责任血管为n2组,共14例。所有入组患者均采取标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早期准确复位、稳定内固定、减少局部血供破坏或改善血流灌注是确保骨折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鉴于血供中断是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公认原因,提出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治疗措施应以恢复股骨头血供为前提,我们为此作了一些尝试。本文就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提出一些看法。
目的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臂丛损伤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伤后一般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74家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531例臂丛损伤病案资料,分析该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随访了解伤后疼痛和心理状况。结果74家医院收治的创伤人群中臂丛损伤的发生率为1.01%,20~29岁年龄段占34.46%,男女性别比为6.48∶1.00,南宁占22.60%;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