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临床与多导睡眠图特征分析

来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5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体位对睡眠呼吸暂停(OSA)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比较体位性OSA(PO-SA)和非体位性OSA(NPOSA)之间的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PSG)参数.方法 共403例OSA患者纳入本研究,检查前完成临床资料采集和主观量表评估,包括Epworth思睡量表、Berlin问卷以及Stop-Bang问卷,记录睡眠实验室中403例患者的PSG参数,比较POSA组与NPOSA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170例受试者(42.2%)符合POSA的诊断标准,POSA患者的颈围和BMI均比NPOASA患者更低(P<0.05);POSA组N1期的睡眠时间显著缩短,但N2期、N3期、REM期睡眠时间更长(P<0.05);POSA组的AHI、微觉醒指数、腿动指数、周期性腿动指数均低于NPOSA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此外,NPOSA组清醒期和睡眠期最快心率较POSA更快(P<0.05).结论 POSA组和NPOSA组显示出不同的临床特征,且体位性OSA具有更好的睡眠结构,NPOSA组心脏可能承担更多的风险.
其他文献
药物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复方是药物配伍的进一步延伸,要科学阐明中药复方疗效、优化复方配伍,单纯针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不足以讲清复方配伍规律及其基本药效与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整体,应通过复方作用于机体和机体所处的整体反应来判定其疗效,进而优化复方配伍.代谢组学通过分析机体相关代谢簇和代谢网络的时序变化,阐明药味及复方的疗效,进而解析复方配伍规律.单味药是配伍的基础,药对是配伍最基本的形式,方剂是复方临床应用的最主要形式.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四气五味”“七情合和”和“君臣佐使”配伍
目的 对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产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s)的微生物(简称产毒菌)进行筛选鉴定、定量分析和产毒能力测定.方法 运用紫外荧光法初筛淡豆豉炮制中各样本的产毒菌并菌落计数;对初筛菌株的18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测序结果经NCBI同源性比对、MEGA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
目的 研究首荟通便胶囊对慢性传输性便秘小鼠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 48只ICR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首荟通便胶囊(300mg/kg)组,小鼠ig复方地芬诺酯(10mg/kg)建立便秘模型,同时给予药物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肠蠕动和排便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D-乳酸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考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zonul
目的 解析近10年临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antipsychotic-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s,AIMS)的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及预测这些中药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文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治疗AIMS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再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高频中药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作用通路.结果 从44篇文献中整理出复方50个(最高频复方为六郁汤),涉及86味中药(最高频君药为半夏);通过频数统计和关联分析发现这些中药多味
槲皮素属于黄酮醇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抑郁、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免疫抑制、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学活性.从神经保护作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及神经突触可塑性等方面总结槲皮素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此外,从槲皮素糖苷衍生物角度总结了异槲皮苷、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4\'-0-葡萄糖苷、槲皮素-3-α-L-阿拉伯呋喃糖苷等抗抑郁活性,以期为今后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抗抑郁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为药物开发
目的 探讨补骨脂炮制前后致雌性ICR小鼠胆汁瘀积性肝损伤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补骨脂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雌性ICR小鼠连续30dig生、盐补骨脂水煎液,末次给药24h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相关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
目的 以氯、氮掺杂碳点(Cl/N-CDs)为荧光探针,基于Cl/N-CDs和绿原酸之间的内滤效应,猝灭Cl/N-CDs的荧光,建立了绿原酸荧光检测新方法.方法 以氯化胆碱与尿素形成的低共熔溶剂及柠檬酸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完成碳点制备,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对其光学性能、形貌及相关基团进行表征.结果 绿原酸在0.47~62.70μg/mL对Cl/N-CDs的荧光猝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于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检测,其检出限可达到36ng/m
目的 脊髓固有性肌阵挛(propriospinal myoclonus,PSM)是罕见运动障碍疾病,分为症状性、特发性和功能性,入睡期PSM是特发性PSM的一个亚型.本研究结合病例和文献总结其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加深对PSM认识.方法 研究纳入5例不同类型PSM病例,包括2例入睡期PSM、2例功能性PSM、1例症状性PSM.结果 2例入睡期PSM均为慢性病程,常有腹部抽动主诉,与入睡期相关.2例功能性PSM均合并情绪障碍,其中1例发作形式、起源部位多变.电生理检查显示功能性PSM肌阵挛持续时间更长,传导速度
目的 探讨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阳性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例抗SRP抗体阳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有起病方式各异,部分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近端为著的肢体无力及吞咽困难,血肌酸激酶均显著升高,血清中抗SRP抗体阳性.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也可合并部分神经源性损害表现.部分合并心肌酶及转氨酶的升高.肌肉活检表现为骨骼肌纤维的变性、坏死和再生.肥大、萎缩肌纤维可累及两型.炎性细胞可以出现,以巨噬细胞为
帕金森病( Parkinson\' 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脑干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1].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是常见非运动症状之一.EDS是指在白天应该维持清醒的时段不能保持清醒和警觉,出现难以抑制的困倦欲睡甚至突然入睡,最严重的思睡是睡眠发作,即患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进入睡眠,可在进餐、行走、工作和驾车时突然入睡,常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部分PD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