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设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德,纠正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错误行为,以民办高校为例,开展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机制建设的研究.从诚信学习目标体系、诚信生活目标体系、诚信理念目标体系方面,构建了完善的民办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将设定的目标融入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确保诚信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从人文景观规划与硬件设施完善方面,优化了民办高校诚信教育环境,确保相关工作在校内的有序落实;健全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保证了档案的公开性与延续性.
其他文献
课程思政已逐渐成为当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及特点,阐述了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意义;分析、探索引入机械设备发展历程、融入行业大事件、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课程资源库建设等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为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为探讨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人际信任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采用修订版成人依恋问卷、人际信任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沈阳某所大学的45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成人依恋中的亲近依赖维度负向预测其社交焦虑感,成人依恋中的依恋焦虑维度正向预测社交焦虑感,人际信任在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表明大学生依恋中亲近依赖感越强,人际信任感越强,社交焦虑感越低.大学生依恋中的依恋焦虑感越强,人际信任感越低,社交焦虑感越强.
高校榜样文化建设是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的一种特殊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了新的内涵意蕴.当师生置身于浓厚的高校榜样文化氛围中,深化价值认同、陶冶品行修养及激发动力潜能等育人价值也不断凸显.为实现育人价值的最大化,高校应在强化育人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创新育人平台及完善育人制度上发力.
回顾百年党史历程,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始终决定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所采取的战略方式方法.基于这一社会历史存在现实,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多次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从唯物史观看百年党史会发现,期间存在着中国共产党的意志生成这一观念论传统.以百年党史各历史节点中的重大事件、重大转折、重大经验为主轴,中国共产党人
受知识产权权利属性和知识产权制度所限,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应格外谨慎,应尽力避免因过度保护知识产权而限制公共利益和创新激励.惩罚性赔偿虽冠以“惩罚”之名,但不应追求超出“预防”之需的惩罚效果.而反观我国司法实践可以发现,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受法官主观影响较大,以至于存在裁判尺度不一、法定赔偿取代惩罚性赔偿等现象,这直接影响惩罚性赔偿的运行实效.鉴于此,司法适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应在“预防”目的的指引和约束下,秉持《民法典》严格限制的立法精神,合理限定惩罚性赔偿的适用空间,尽量涤除对侵权行为的道德评价
东北地区现实发展与国家政策性规划之间仍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和社会差距,亟待构建符合地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解决东北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固化、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发展质量双重视角看,“十四五”期间东北地区应当重点推进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再工业化及多元化,不断优化和完善产业结构,并实施具有东北特色的人才发展战略.
民生权具有第三人效力.司法实践中应当厘清民生权第三人效力的适用情形,即只适用于私法自治明显违反宪法精神、私法自治显著影响弱者生存权两种情形.符合适用情形的前提下,民生权第三人效力的司法适用还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比例原则、尊重私法主体参与权原则、不减免国家义务预期原则.以民生权第三人效力司法适用情形和适用原则审视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案例,发现人民法院将民生权第三人效力标准同质化,造成“异案同判”现象.今后人民法院应当准确把握民生权第三人效力司法适用的情形,全面、充分遵循司法适用的基本原则,做到既保障民生权
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呈现出“局部震荡、整体上升、关键点爆发”的数量特点.政策制定主体实现合理迁移,呈现出多元协同格局,在市场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战略规划指引、配套支持服务四个内容维度下,高频特征词各有侧重,内部形成严密演进逻辑.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对文化产业政策“综合拓展、协同联动、包容发展”的演变趋势加以分析,以期为“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政策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2018年《刑事诉讼法》中正式确立.量刑建议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组成部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属协商性司法基本范畴,精准化量刑建议是其内在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而作为控辩双方就量刑问题达成合意载体的量刑建议,量刑建议精准化应为最佳表现形式.精准化量刑建议已被司法实践所接受,但其依然面临“确定刑”和“幅度刑”之争、量刑裁判主导权的边界冲突、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评判等问题.应明确精准化量刑建议的内涵,重申其正当性基础,在审判中心主义下保证精准化量刑建议的约束力而非裁判
乡村数字治理能力是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乡村普遍存在数字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数字建设历史欠账、数字服务需求表达失语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条件相对匮乏等问题.乡村数字治理能力的提升有五个维度,即文化维度上提升乡村数字意识与素养、经济维度上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及数字技术投入、社会维度上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整体协作机制、政策维度上建立健全乡村数字治理的政策体系、生态维度上打造乡村数字治理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