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路径研究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l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此举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指明了方向。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从单节课的教学设计入手,尝试为高校思政課课程建设提供实践路径。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以思政课为抓手,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本文尝试从单节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入手,探索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思政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学生正处于懵懂的青年时期,是树立正确三观和理想信念的关键期,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仅影响个人发展,更关乎国家、社会的大局,其意义不言而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并学会运用,在凸显其科学的理论性的同时也体现出其作为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存在误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课程。这种误解实质上是对意识形态本质的一种不了解所导致的。意识形态具有多种基本社会功能,作为上层建筑必然会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但不应过分夸大这种反作用,仅仅看到其政治性,忽视其科学性。个别学生由于对意识形态科学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对其产生了误解。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无需理解、只需记忆的课程。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去理解,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十拿九稳。所以,当学生们精力有限的时候,就会降低本门课程的精力投入配置比例,寻求时间与成绩的最高性价比,从而影响了对本门课程的真实掌握。
  第三,哲学部分在该课程中的占比最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需要丰富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基于此,个别学生就会认为本门课程太过于专业了,属于哲学专业学生才可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自己作为一名非专业学生,能理解多少算多少、能掌握多少算多少,得过且过。
  (二)学生兴趣缺乏
  第一,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讲述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关于人类怎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课程。由于其哲学的性质,往往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缺乏现实性,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从而降低了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不高。
  第二,该课程教材主要呈现的是基本原理,缺乏用方法论指导实践的具体案例,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其没有实践意义,无法像管理、医学等专业课程那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本门课程可以用在何处、怎样使用,没有满足学生的直接需求。
  (三)教师对学生真实想法准确掌握的不足
  第一,学生不愿敞开心扉。这其中的原因有害羞、胆怯还有不信任。有的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想法不成熟,其他同学或者教师知道后会笑话自己;有的人会认为就算有问题告诉老师,老师也解决不了,甚至有可能成为案例,反而使自己受到影响。
  第二,教师自身经验缺乏,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与共情。教学过程中只有知己知彼、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但是在实际授课中,由于成长经历、工作环境、年龄等因素,教师常常无法做到与学生共情,难以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路径
  (一)理论联系实际,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方法论的魅力
  展现方法论魅力的最好途径不是理论说教而是实践,是用活生生、鲜活的实践来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落脚于课堂教学,则可以遵循由直观感觉到归纳逻辑、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路径,使学生由眼睛开始,经大脑辨别,终至内心认可。可以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历史事实,让学生自己通过逻辑去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只要是正确的分析,这一结论必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符合,进而增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信服感。同时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应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他们无法找到解决途径的时候,再告知其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指导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魅力所在。
  (二)课堂对接社会,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兴趣缺乏,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由课程特色带来的晦涩难懂,以及直观感受的缺乏。授课如同烹饪,色香味俱全才能诱发食欲。因此,对于课程设计,可以适当走下讲台,对接社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就是要提升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其解决方式就是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授该课程,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
  (三)加强沟通,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
  授课与学习,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因材施教的第一步就是要“识材”。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非常重要,但清楚学生内心的想法也不可或缺。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让学生信服、从内心认可和支持比纯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与学生的共情,要知学生之所知、想学生之所想,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视角去引导才能更加使人信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831/c64094-31843368.html,2020-08-31.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2019-03-19.
  [3]冯秀军,咸晓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74-78.
  [4]王延华.基于热点话题翻转式教学法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5):46-50.
  [5]王洁.高校思政课教学从“灌输”到“贯通”的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J].新西部,2020(17):159-160.
  [6]王霞.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J].高教学刊,2018(22):157-159.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其他文献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1921—2021,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写下了怎样的百年传奇?  在黑暗中诞生,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起,在奋斗中壮大,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组织,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山河破碎的中国走向强盛,让备受屈辱的民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1925年,毛泽东橘子洲头独立寒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宣言。  今天,走过百年风雨征程,习近平总书
期刊
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凡人英雄们,在这里接受党和国家隆重表彰。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毛相林等10名同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这是一群投身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的人,这是一群时刻将人民牢记在心头,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的人,这是一群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脱贫事业的人。  他们的奋斗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成就了无
期刊
近年来,部分基层干部反映,因为要参加同一主题的重要会议,自己一整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重要的话可以讲三遍,重要的会真不必开三遍,这样基层干部可以腾出时间好好研究如何結合本地实际开展工作。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更好投身到地方发展中,既需要从思想上转变,扭转“开会才算重视、发文就是落实”的错误观念,也需要改进评价机制,真正让“做得好”取代“说得好”。
期刊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新兴学校教育用地长时间“规而不建”问题被曝光。近年来,一些地方大兴土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却“龟速”前行,给百姓生活造成極大不便。追本溯源,不排除是一些地方对教育等花钱却不能马上带来政绩的民生实事,能拖则拖、能缓则缓。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小了说是失职懒政,大了讲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期刊
据媒体报道,西部某地一正厅级官员被查后忏悔:我每天就像变脸一样,在工作、生活、家庭中始终戴着正直面具,但在利益面前,瞬间切换一副贪婪的面具。这番忏悔,点出了“两面人”贪腐官员的共有特质。近年来查处了一批“两面派”官员,这些案件一再警示,戴上面具并不能遮掩违纪违法的真面目,搞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变脸”戏法,最终只會毁了自己、误了家庭、害了国家。
期刊
大学毕业后的卓玛回到木泽西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贡嘎雪山祈福,这是村里人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她是村里首批大学生之一,无论是当初走出大山,亦或是如今回大山,她们都知道自己肩负着一种责任,就是要用知识改变村里的贫困。回村后的卓玛在松茸产业园从事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管理工作。  木泽西村位于雅江县八角楼乡,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与草原过渡带,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650毫米,独特的青藏高原亚湿润
期刊
从山脚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哈尼梯田级数最多达3700级,顶端梯田仿佛垒到云里。当地人说,这是云上梯田,是雕在大地上的诗行。  哈尼人利用复杂的水渠系统,将水从树木繁盛的山顶引入梯田,构建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当地群众传承了祖辈的文化和技艺,探索出了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书写了动人的生态故事。  千年的传承  “这辈子和梯田分
期刊
苹果发布会上,一款名叫AirTag的蓝牙追踪器火了,能帮你追踪身边各种物品。最常见的用法是,在钥匙串上挂一个,通过iPhone上的“查找”App能随时看到钥匙在哪,即便丢了,哪怕不在一个城市也能找到。  “永不充电”的电动汽车  Aptera推出了一款名为Aptera EV的新型太阳能三轮汽车,采用了永不充电技术。新车车顶上有太阳能电池板,能收集足够的阳光,将其转化为电,只要一直晴天,车就能永久续
期刊
目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提升及人们对美的更广泛的追求,口腔美学也随之受到更多的关注。前牙区是面部容貌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前牙发育异常及变色如氟斑牙、四环素牙、釉质发育不全,牙形态及排列异常如扭转牙、畸形牙、牙间隙以及各类牙体缺损时,不仅应考虑功能因素,还应考虑美观效果,对于临床中如何实现更好的美学修复治疗一直是口腔医生所面临的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前牙区临床常见病例的瓷贴面美学修复并分析总结各类患者修复中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为前牙区瓷贴面美学修复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通常,对于牙体缺损面积较大的牙齿,尤其是2壁或3壁缺损的情况,在进行根管治疗后需要对其进行桩核冠修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桩材料为金属、玻璃纤维和陶瓷等。纤维桩因其美学效果及合适的弹性模量而广泛应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粘接失败等问题。因此,有众多学者对纤维桩粘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对于根管壁和纤维桩两方面的化学和机械处理,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粘接系统的影响。本课题的研究是基于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创新,以往研究表明Er:YAG激光单独处理纤维桩和根管壁能够达到提高粘接强度的效果,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