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ia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也不断得到深化。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这个平台来实施的,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和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努力研究和探索的重点。鉴于此,我校的语文教师也开展了新时期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工作。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研究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057
  任何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都需要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检验它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课堂改革,我校在开学初的大教研活动中创新教研新常态,分文、理科在一号阶梯教室隆重举行全校性的“高效课堂”示范课听课、评课和培训活动。下午由语文学科年轻教师执讲,课后分别由科研处进行点评,最后由科研处安排进行“高效课堂”操作培训。
  我们语文教师的示范课灵活地贯彻了我校“高效课堂”的课改模式,很好地体现了“效率优先”的新课改精神,凸显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几位主任在点评中,充分肯定了几位示范教师在课堂改革中的大胆探索和求变意识,以及在教学实施中把课本知识挪活、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的课堂处理能力。教师要时刻具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求寻求多样性,以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节奏和要求。
  本次高效课堂现场观摩活动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充分向年级师生展示我们在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在这个演示过程中,也让资深教师给予一些评价,指出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正与提高的地方。在展示过程中,对于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在全校进行推广。教师在具体的借鉴过程中切不可照搬照抄,一定要结合本学科和所教班级的特点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讨论法:讨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整堂课丰富而精彩
  1.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如教《老人与海》时,让学生讨论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教《苏武传》时讨论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值还是不值?通过讨论,学生对人物的把握更全面、更深刻。完善知识体系,通过教师的读讲练评,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弥补起来,杂乱的整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简约化的知识框架,综合解题思想方法,形成应试技巧。学生通过团体成员的讨论、争辩和教师的讲解,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这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根本性的改变。这不仅解放了教师,减轻了教师的课堂负担,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得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通过这种方式,让课堂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2.品读心得的讨论。让学生找出文章中触动最深的句子。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让学生受益匪浅。记得笔者在教《囚绿记》时,本打算用半节课结束这个讨论,学生意犹未尽,结果语言品味用了一节课。笔者建议,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优美的句子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谈论自己的真实想法,很多学生的见解比课本标准答案还要理解得到位和透彻,这个过程长期坚持下去,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总之,因为学生是发自内心喜欢,所以他们的理解就很透彻。整堂课下来,效果甚佳。有学生在周记中写道:“经典值得一品再品,如果老师不设问,我可能只读不品。”
  二、大声朗读法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朗读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语文的学习是需要语感的,当遇到看不懂文章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多读几遍,慢慢体会,说不定其意义就自然明白了,这真正体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意境。为了更好地展现朗读法的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朗读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效果。具体到新课程下的中学教材,诗歌、古文已占两个单元,调动学生的朗读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品尝文章的能力,如品茶一样,冲第一次,品不出味道,冲第二次,味道就甘醇了,读文章也是一样,读第一次,认识较肤浅,多讀几次,理解就深、就透了,便觉得文章更具魅力了。
  三、音乐穿插法
  如《鸿门宴》中第三、四两节是全文的重点,是整个事件的关键。朗读该段文字时配上插曲《十面埋伏》,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欣赏原文再现,通过影视视频还原课本的细枝末节。这能使学生更加容易和直接地理解原文的情境与气氛。
  又如讲《琵琶行》时播放《春江花月夜》,学生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诗歌中的意境。我们似乎可以呼吸到春天江边的气息,能够闻到清新扑鼻的花香,能够感受到在月夜微风下闭目享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学生在享受萦绕耳畔的曲调的同时,完成对《琵琶行》的赏析。
  又如讲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先用半节课让学生跟着音乐节拍学唱,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接下来赏析词就兴味盎然了。
  四、德育渗透法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书育人,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中国文明、礼仪、道德和情操,要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指引他们的未来,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合格和全面的教育。
  比如,钱学森,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司马迁,为伸张正义而受尽屈辱,写下史学巨著;《我与地坛》告诉我们:母爱的伟大,生命的珍贵;文天祥,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视死如归,保存了个人和民族尊严,体现了强大的爱国情怀;德育的效果好坏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大脑思想,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合理的布局。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黄书光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廖哲勋.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滨江中学331200)
其他文献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教师必须将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目前来看,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与深刻意义,还需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直接记忆为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了改善这种局面,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政治知识与原理的理解程度与认知深度。  关键词:生活化案例教学;高中政治;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要:学生学习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要从众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要不断积淀鲜活的例子,摆脱思维的惯性,提升思维的品质;对于学生存在的说教有余而说理不足的问题,要另辟蹊径、多角度提高。  关键词:思辨能力;材料积淀;转换思维;老材料新爆料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080  中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
摘要:智慧课堂教学是相对前卫的创新教学模式,其最大的优势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人机之间的多重互动,能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本文从比较智慧教室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优势出发,提出了智慧教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建的注意事项。智慧教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能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运用和学习能力,能极大地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智慧教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高中物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是很牢固,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甚至在课堂教育中无法听懂教育内容,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得到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并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融入物理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高
摘要:师生互动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想法,接受学生反馈的最为有效的方式,除此之外,在课堂上采用更加灵活的师生互动形式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以及激发学生所有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在设计教学过程的过程中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思考更具特色的师生互动方式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在中职阶段,学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专业的学习上。基础学科,特别是语文的学习并没有得到重视,这就造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的普遍现象。从长远来看,加强基础学科的培养力度对以后的职业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他们年龄较小,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于他们的教育方法和初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有所不同。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道德和法治比较特殊的阶段。目前,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很多的不足,很难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学习的热情普遍不高。因此,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效果自然而然也就差一些。本文将探讨怎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