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肉瘤临床病理与免疫病理研究

来源 :罕少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6例血管肉瘤标本,做网状纤维染色(RF染色)及CD31、CD34和Ki-67、PCNA、P53等免疫组化染色,其中3例做电镜观察,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6例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7~66岁,平均46岁.临床呈侵袭性,易复发.其中上皮样血管内瘤2例.RF染色部分区域清晰显示血管轮廓,瘤细胞位于管腔内侧,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CD31为5例,CD34为4例;Ki-67为4例,PCNA为5例,P53为2例.电镜观察可见瘤细胞内有少数Weibel-Palade小体(W
其他文献
受煤阶和地应力的双重影响,深部地层煤岩井壁失稳可能与其自身岩石力学性质有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煤层气含量大小对煤岩变形破坏及力学响应的作用和弹性力学自身的缺陷,防
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右大腿上内侧肿痛、活动受限25天入院.有外伤史.体检:右大腿上内侧、腹股沟瘀肿,可扪及大小约8 cm×5 cm皮下肿块,硬实,压痛,局部皮肤温度高.血
提出了一种新型水基钻井液防塌思路,即在水基钻井液中引入疏水成分,在正压差作用下,使其在井壁孔隙和泥饼中形成弱亲水或亲油通道,通过毛细管阻力阻止或减少滤液进入地层,从而解决
气湿反转是目前解决油气藏水锁损害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氟烷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Zonyl8740的修饰,使岩心表面的润湿性发生了气湿反转。通过做接触角测量实验,发现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0岁,右利.因突然剧烈头痛、呕吐1 h来院就诊.行头颅CT检显示:右基底节区前部,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见圆片状高密度影,约2.1 cm×2 cm×2 cm,周边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盲肠憩室炎的处理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至2001年在856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发现6例盲肠憩室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