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所运用,它已经成为课改中教师行为转变的一个显著“亮点”,但合作学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主要从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意义出发,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主要误区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为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更好运用提供参考。
中学体育教学合作学习误区策略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人们认识的视角不同,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也就不同,最著名的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我认为无论是哪一种的合作学习,都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小组成员是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承担个人责任,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最终以个体发展和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和奖励依据。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合作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给了学生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
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但很多教师却只注重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
1.合作学习等于小组讨论
很多体育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中,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进行热闹地讨论和争执,把应该掌握的重点动作学会,然后派一名代表做出示范,结果是大部分同学给与喝彩,至于小组成员到底真正明白没有,教师根本不了解。
2.合作学习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很多体育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重要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经常出现的场面是:教师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后,自己就如释重负地站在一边看学生讨论,或者象征性地到每一组转转、问问,至于学生合作学习进展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偏离合作学习的主题,讨论的结果是否恰当,教师心里却没有数,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调控欠佳。
3.合作学习课课有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和探索性。也有时候,教师在教学中看时间紧,安排了学生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就吹哨结束,显然,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教学“摆设”,课课有合作学习,但学生真的有所收获吗?学生之间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和碰撞吗?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4.课堂合作安排越随意越好
在体育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学生按照站队顺序每几个人一组开始合作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会造成很大的差距,有些小组体育骨干多,有些小组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分组合作是不是安排的合理?是不是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随意性太强导致个别组的合作学习无法进行。
三、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深入合作学习小组中间,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进行合作学习,及时了解他们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教师要倡导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表现。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集中讲解,而对各小组的特殊问题可以在巡回指导中给予单独指导,同时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重视指导相对弱势的小组和个别成员,体验他们的学习困难,适时地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
2.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有以下几方面:学会收集资料和如何表达自己观点;学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让学生明确合作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小组成员之间加强合作意识,调动各个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集体观念培养。
3.合作学习要设计合理
对一些较容易的内容,都可以使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但必须设计好适合的合作学习的线路。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可以由各组技术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在组长带领下,相互交流,共同体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徒手模仿练习和持球练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但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接触较少的内容,教师讲解的多,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自身模仿练习中,顾及不到同伴情况,因此不宜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4.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分组,以学生为主体,使不同体育水平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和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充分考虑男女生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等差异的搭配,采用不固定分组合作学习以满足学生和教学需要。
5.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不同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性别特征的学生围绕具体目标,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和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教师应更多地把重点放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即使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充分肯定其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并对其进行方法指导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评价。通过评价,及时表扬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并分析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78.
\[2\]王永青.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4):65.
\[3\]刘艳.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师范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5):92-94.
\[4\]骆秉全.论合作学习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2(4):2-5.
中学体育教学合作学习误区策略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人们认识的视角不同,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也就不同,最著名的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我认为无论是哪一种的合作学习,都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小组成员是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承担个人责任,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最终以个体发展和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和奖励依据。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合作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给了学生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
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但很多教师却只注重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
1.合作学习等于小组讨论
很多体育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中,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进行热闹地讨论和争执,把应该掌握的重点动作学会,然后派一名代表做出示范,结果是大部分同学给与喝彩,至于小组成员到底真正明白没有,教师根本不了解。
2.合作学习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很多体育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重要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经常出现的场面是:教师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后,自己就如释重负地站在一边看学生讨论,或者象征性地到每一组转转、问问,至于学生合作学习进展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偏离合作学习的主题,讨论的结果是否恰当,教师心里却没有数,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调控欠佳。
3.合作学习课课有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和探索性。也有时候,教师在教学中看时间紧,安排了学生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就吹哨结束,显然,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教学“摆设”,课课有合作学习,但学生真的有所收获吗?学生之间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和碰撞吗?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4.课堂合作安排越随意越好
在体育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学生按照站队顺序每几个人一组开始合作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会造成很大的差距,有些小组体育骨干多,有些小组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分组合作是不是安排的合理?是不是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随意性太强导致个别组的合作学习无法进行。
三、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深入合作学习小组中间,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进行合作学习,及时了解他们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教师要倡导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表现。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集中讲解,而对各小组的特殊问题可以在巡回指导中给予单独指导,同时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重视指导相对弱势的小组和个别成员,体验他们的学习困难,适时地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
2.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有以下几方面:学会收集资料和如何表达自己观点;学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让学生明确合作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小组成员之间加强合作意识,调动各个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集体观念培养。
3.合作学习要设计合理
对一些较容易的内容,都可以使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但必须设计好适合的合作学习的线路。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可以由各组技术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在组长带领下,相互交流,共同体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徒手模仿练习和持球练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但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接触较少的内容,教师讲解的多,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自身模仿练习中,顾及不到同伴情况,因此不宜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4.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分组,以学生为主体,使不同体育水平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和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充分考虑男女生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等差异的搭配,采用不固定分组合作学习以满足学生和教学需要。
5.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不同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性别特征的学生围绕具体目标,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和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教师应更多地把重点放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即使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充分肯定其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并对其进行方法指导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评价。通过评价,及时表扬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并分析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78.
\[2\]王永青.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4):65.
\[3\]刘艳.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师范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5):92-94.
\[4\]骆秉全.论合作学习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