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柑桔生产发展回顾与展望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客观看待汉中柑桔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新桔园、发展新品种,经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各个阶段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柑桔;发展;回顾;展望;陕西汉中
  中图分类号 S6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21-02
  1 汉中柑桔历史与现状
  1.1 栽培历史悠久
  汉中柑桔栽培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史记·货殖列传》就有“蜀、汉、江陵千树桔”的记载。到唐、宋时代,汉中柑桔已被朝廷定为贡桔。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市桔园面积仅保存逾266.67 hm2老桔园,品种为朱红桔,产量不足1 000 t,已跌至低谷。
  1.2 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措施,加之汉中生态适宜发展柑桔生产,1971年在平川6县(城固、洋县、西乡、汉台、勉县、南郑),秦岭南麓浅山、丘陵地带,规划发展0.67万hm2柑桔,从此汉中柑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全市柑桔生产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桔园面积已达2.53万hm2,总产32万t,柑桔已成为汉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果业产业。柑桔保鲜、商品化处理、果品加工、脱毒桔苗生产,从无到有,名、优、特柑桔、绿色柑桔不断增加,果品质量大幅提升,为汉中柑桔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 40年柑桔发展回顾
  汉中属柑桔生产北缘地带,生产基础较差、发展比较缓慢,40年来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主要是加快新桔园建设,培育良种苗,推广早结、丰产技术;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加强桔园管理,推广高产优质,低产改造,调整结构,良种引进;第三阶段:2000年后,以柑桔提质、增效、发展与提高同步推行,优化品种,高标准、高起点建园。3个阶段,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推动全市柑桔生产科技向前迈进[1]。
  2.1 推广新品种,建设新桔园
  建设桔园,种苗是基础,连续多年以育苗场、各县苗圃为主体,以桔园林场、专业户育苗为补充,培育嫁接蜜柑良种宫川、兴津等嫁接苗超过1 000万株,发展了一批新桔园。汉中市从1975年开始,在秦岭南麓浅山、丘陵规划区集中连片,东起洋县槐树关、西至勉县老城建设桔园。到1987年全市桔园面积达到8 000 hm2,产桔7 990 t,形成了东西狭长的柑桔林带。当时,从规划布局到桔园建设,都是汉中市柑桔生产上的一次提高。
  2.2 推广科学管理,促进柑桔早结丰产
  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新桔园,绝大部分建在浅山、坡地,土层薄,结构不好,有机质含量少,立地条件、栽植技术都较差,桔树生长缓慢。汉台褒河红旗村有0.3 hm2桔园就建在全是料姜石的山上,幼树生长不良,看护人仅捡料石就用去1年时间。为此,科技人员在幼树桔园推广扩穴改土、合理间作、种植绿肥、建蓄水池等技术措施,通过加强管理,促进了桔园早结、丰产。红旗村一组,1975年建园,通过科学管理,1982年3.3 hm2桔园平均产量达24 t/hm2;城固桔园镇、杨家营村1985年53.33 hm2丰产园,平均产量12 t/hm2,其中有0.27 hm2桔园,产量高达93 t/hm2,这些样板园当时起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3 调整结构,引进良种
  随着投产面积和单产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难以预料的柑桔市场压力就越发显的突出,卖桔难的风险就会更大,为柑桔种植者和科技人员所关注。汉中市柑桔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早、中熟品种宫川、兴津面积、产量均占到总面积、总产量的90%以上,成熟期全集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适应市场变化,对早、中、晚熟品种要进行合理搭配,增加早熟,控制中熟,稳定晚熟,其品种比例调到3∶5∶2为宜[2]。
  汉中市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引进耐寒蜜柑新品种宫川、兴津等定为发展的主栽品种。据不完全统计,共培育嫁接良种桔苗超过3 000万株,为全市柑桔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种苗。根据汉中的生态条件和没有特早熟品种的现状,科技人员在引种时,把抗寒性放在了首位。按照这一思路,于1988年、1992年先后从上海市园艺所、上海柑桔实验站,2次引进宫本、桥本、胁山、大浦、市丸等18个品系,进行试验示范,累计高接换头特早熟6 100株,建示范园43.07 hm2,培育嫁接苗11万株。成功筛选出适宜汉中市栽植的特早熟蜜柑新品种——宫本、桥本、胁山,3个品种的抗寒性、早熟性、丰产性均优[3],1996年通过市级系统品种鉴定审定通过,正在适宜地区发展。
  2.4 推广低改技术,提高柑桔品质
  桔园管理粗放,导致桔树树势衰败,病、虫滋生,出现的老头树、秃头树、低产树越来越多,有的桔园缺株、断行,造成的有园无树、有树无桔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着汉中市柑桔发展,果品质量也不断降低。1987年,全市桔园面积8 000.0 hm2,其中结果园面积2 053.3 hm2,总产柑桔7 990 t,平均产量达3 885 kg/hm2,单产水平很低。1988年,市政府把桔园低改列入重点推广项目,通过实施改土、改园、改树、改施肥等综合技术措施,桔园面貌有了明显变化,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
  2.5 应用生物技术防治害虫
  20世纪60~70年代,柑桔吹棉蚧在桔园危害成灾,受害桔树轻者减产,重者死树、毁园,严重威胁着柑桔的发展,化学防治效果较差,还污染果实。1976年,科技人员由四川引进大红瓢虫在果园内人工饲养成功后,放回桔园,以虫治虫,效果明显。连续几年推广这项技术,全市完全控制住吹棉蚧危害。
  2.6 技术推广机构已形成体系
  技术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大规模发展柑桔产业以来,市政府和主产柑桔县都设立了园艺站或果业指导站、果业中心,从事柑桔生产技术推广工作。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城固县成立果业局、果业指导站、柑桔试验站,洋县成立果业中心。多次开展科技交流,并邀请中国柑桔研究所、华中农大、西北农大专家、教授来现场考察、调研,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专家技术培训提高了基层科技队伍素质,形成了一支以本科、大专青年干部为主,中、青年结合的技术推广体系[4]。   2.7 柑桔冻害
  汉中是我国柑桔栽培区划的北缘地区,存在周期性冻害。过去发生的大冻害就有5次——1955年、1967年、1975年、1991年、2012年,给柑桔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同时也给生产者、科技人员出了一道技术难题。为此,应做好冻前预防、冻后恢复、抗冻选优、适栽地发展、推广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料等技术措施减轻冻害。
  3 发展柑桔产业的思路
  为了使汉中柑桔生产走向国内和国际2个市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面对当前柑桔市场竞争激烈,人们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消费者不仅注重果品内质,而且越来越重视果品的外观,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过渡,由普通化向高档化过渡。未来柑桔发展要适应重产量转向重质量,由单纯鲜果经济转向综合开发利用、深加工系列产品经济来提高效益,把柑桔生产、科技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1 技术创新,提质增效
  汉中桔园多分布在丘陵、坡地,这些地方的土壤土层薄、黏重、透水、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难以生产优质果品。必须改变常规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创新、品种创新、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内涵,将技术组装配套,先从土壤抓起,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氮、磷、钾配合,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肥效、改善品质,生产具有本地特色、特点的果品。
  3.2 加快柑桔良种步伐
  引进良种,不仅要注重产量,更要注重品质,还要兼顾耐寒性。一方面加快引进适宜当地发展的柑桔良种,进行区试、建立良种母本园、繁育推广脱毒苗木[4];更要同时抓好对现有桔园品种选育;还应开展对本地少核朱红桔、冰糖桔传统特色品种的选育工作。二是优化早、中、晚熟柑桔比例,对特早熟的大浦、宫本、日南一号等优良品种要适当扩大栽培面积[4-5]。
  3.3 建立生态性桔园是提高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发展新桔园,应该选在生态环境较好,土壤、气候、水源无工业污染、条件优越的地方,建立优质柑桔生产基地。按照华中农大彭抒昂教授所传授的宽行密株(行距4~6 m,株距2~3 m)、起垄栽培、采用“省力化修剪法”、通过果园立体种养、覆盖反光膜控水增糖、喷施海岛素防冻保花保果等措施,逐步提高桔园的生态质量,生产出优质、无污染的有机果品。
  3.4 应用高新科技技术,加快对柑桔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柑桔不仅要向提质增效发展,还要研究开发系列产品,如营养型、保健型混合食品,以及罐头、果脯、饮料、香料,满足现在人们对健康长寿、美容的需要。
  为把汉中市柑桔生产、科技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生产管理、栽培技术、良种推广方面,都要彻底改变重发展、轻管理以及重产量、轻质量的局面,采用高新技术,选用良种、良法,高标准建园,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推广使用生物杀虫、杀菌剂,进行科学管理,建成一批生态型现代化桔园,真正实现优质、高效。
  4 参考文献
  [1] 丁德宽,饶文轩,敖义俊,等.2012年陕南柑桔冻害诱因及因应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3,30(5):17-22.
  [2] 孙华阳.柑桔生产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江德智,吴京.汉中地区特早熟温州蜜柑引种试验[J].汉中科技,1996(2):12-17.
  [4] 张永平,万恩梅,王永琦.汉中市柑橘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1(5):163-164.
  [5] 敖义俊,丁德宽,苏志玲,等.温州蜜柑矮冠密植园综合改良技术[J].浙江柑橘,2011,28(2):10-13.
其他文献
摘要 综述了油用牡丹的价值及其应用前景,概述了贵州省黔东南州引种油用牡丹的成功范例,探讨了对地方在创新培育新资源观念、改进经营理念、创新组织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发展林下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后总结了油用牡丹在促进贵州省地方油料生产、助推林下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入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林业;油用牡丹;引种;林下经济;贵州黔东南  中图分类号 S68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要 动物微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动物防疫检疫、动物医学、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认真掌握的专业基础课。该文基于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畜牧兽医教研室多年来对动物微生物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动物微生物的课程改革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动物微生物;课程建设;改革措施;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39-01 
摘要 为了丰富粤北地区鲜食葡萄品种、优化葡萄种植结构,开展了鲜食葡萄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引种的8个新葡萄品种进行适应性、物候期和果实经济性状的调查分析,初步筛选出4个适宜粤北地区栽培的鲜食葡萄新品种,即红富士、温克、金源680、阳光玫瑰。  关键词 葡萄;鲜食;新品种;引种;粤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63.10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
摘要 2014—2015年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进行了鱼菜共生池塘养殖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本文根据近2年示范推广情况进行了经济效益测算。结果表明:从经济效益来看,该鱼菜共生池塘养殖技术推广在其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共为社会增加纯收益3 152.314 1万元,平均年经济效益为622.978 4万元。从推广投入年纯收益率来看,平均每1元推广投入在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每年为社会增加4.99元的纯收益。可见
摘要 从育苗地概况、整地做床、搭建拱棚、苗木扦插、移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紫叶李育苗技术,以为同仁地区大规模培育紫叶李苗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紫叶李;育苗技术;青海同仁  中图分类号 S66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58-01紫叶李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枝干紫灰色,嫩芽淡红褐色,叶光滑无毛,常年
摘要 介绍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单产7 500 kg/hm2栽培技术,包括品种布局、化学调控、合理施肥、适量滴水和适时打顶等方面内容,以为南疆棉区棉花单产突破7 500 kg/hm2的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阿拉尔垦区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43-01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产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
摘要 于2014年在建湖县进行小麦后期“一喷三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多菌灵及其复配剂、25%嘧菌酯6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40%多·酮,适宜的对水量与增效剂均可增加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防效;增效剂;江苏建湖;2014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摘要 水提醇沉法提取阴地蕨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采用MTT法检测阴地蕨多糖对癌细胞CT-26、K562、WEHI-3细胞作用48 h后的增殖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和温度是阴地蕨多糖提取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优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100 ℃,料液比为1∶40(mg/mL),提取时间4 h和提取次数3
摘要 以东方百合商业品种Viviana的花粉为材料,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百合花粉,得到了4个分层,第1、2层花粉体积较小,第3、4层花粉较大,但每一层中都观察到了直径在150 μm以上的球形花粉,1、2层数量较少,3、4层数量较多。离心后的花粉分别置于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到花粉萌发率较低。  关键词 百合花粉;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花粉萌发  中图分类号 Q944.42
摘要 西藏很多地区农田灌溉条件差、干旱,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为探索西藏马铃薯抗旱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不同起垄高度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垄高50 cm种植,其次是垄高30 cm种植,最低是平作种植,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中建议采用高垄栽培技术。  关键词 马铃薯;栽培;垄高;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