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90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常态下的市场需求之间客观存在着矛盾,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重视适应新形势的卓越人才的培养。本文从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是一次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卓越人才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受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201428)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28-01
  所谓的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是指以专业特色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性地培养文化素质扎实,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就业与创业能力强,满足本行业持续发展的高层次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1.旅游管理卓越人才培养的意义
  旅游管理本科毕生在初入职场时,理论功底不如研究生,操作能力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相比也不具优势,加上就业期望值偏高,结果在职场上出现了普遍存在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能力、心态与市场需求的多重偏差,成为了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行业内直接就业率低,就业初期流失率高的重要因素。
  重庆师范大学于1995年成立了川渝地区首个旅游系,经过20年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区域性品牌,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据《中国校友会》2015发布的高校专业评估公告,重庆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价为四星级专业(即高水平办学专业。四星级专业目前国内旅游界最高办学层级,它要求专业办学水平排全国前15%)。
  在旅游产业被国家确定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形势下,新的旅游行业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旅游教育正处于理性发展、谋求突破和锐意变革形势下,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乘势而上,谋求创新,培养适应时代、满足行业、面向国际的旅游行业精英。
  2.开展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以学校发展提档升级战略为指导,以培养旅游管理卓越人才为目标,贯彻和实施“3向,4性,10化”的卓越人才培养理念与思路。
  (1)“3向”培养宗旨。即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市场导向、就业指向、岗位定向培养为宗旨。
  (2)“4性”培养机制。即,以强化专业技能的应用性、理论知识的复合性、行业素质的外向性、创业能力的多元性为抓手,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可操作、前瞻性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3)“10化”培养手段。即,通过培养过程团队化,教学目标项目化,教学过程双向化,课程考核项目化,学生管理自主化,实习就业创业化,考察线路精品化,基地运营企业化,学院管理平台化,任务导向模块化的10个手段,创新旅游管理教育教学理念与体制,建设卓越旅游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3.卓越人培养模式的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
  突出专业优势,全面启动旅游管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校企合作在培养卓越经营管理人才方面的功能。以市场为导向,建成与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智业等企业开放协同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追踪前沿,探索与人才培养先进国家和地区相关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学生互换、境外实习、境外就业等形式的海外开放办学平台。
  (2)远期目标
  建成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结构合理、校企互动、良性持续的精英人才教学团队和“行业实践+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旅游管理师资队伍。并最终建成西部首席、影响全国的旅游管理卓越人才培养基地。
  4.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价
  首先,从服务地方的角度来看,是否建成了西南地区首席旅游管理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基地和卓越教师储备营地。
  其次,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来看,是否建立了系统的和持续的管培生、精英班、教学基地、创业基地等卓越人才培养基地与基金。
  第三,从开放办学的角度来看,是否开创和运行了海外合作办学点,形成了与海外高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有效互动。
  第四,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是否形成了旅游管理卓越人才培养系列精品课程,是否形成了旅游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校与市场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最后,从量化考核的角度来看,是否制定和有效执行了包括行业内就业、创业、升学、竞赛、科研等指标在内的卓越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白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上旬刊: 26-27.
  [2]马勇, 魏卫, 邓念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 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 2005: 62-66.
其他文献
目的:
  子宫的自然衰老与其他器官一样,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女性生育年龄被不断推后。已有研究表明,与非高龄产妇相比,高龄产妇不孕及不良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这种增高是否与子宫衰老有一定关系呢?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本课题旨在研究衰老相关基因在正常及反复自然流产女性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以探讨子宫内膜衰老对于高龄及反复自然流产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1)收集正常及反复自然流产孕妇的子宫流产蜕膜组织,根据妊娠情况分为正常妊娠组
目的:
  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是胚胎植入和成功妊娠的必备条件,其异常会导致不育和流产等结局,除了雌孕激素的作用外,一些细胞因子也参与了此过程。mTORC2在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作用,Rictor蛋白作为其特异性的支架蛋白,其在蜕膜化过程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Rictor对基质细胞蜕膜化的作用及对人自然流产的影响,以期为研究自然流产打下一定基础。
  方法:
  1.分离和培养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SiRNA沉默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Rictor基因,人工诱导蜕膜化。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开展DIY实验的意义,以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为参考,在“制作菌类的孢子印”和“验证实物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两个微实验方面,提出了初中生物DIY板块微实验的优化措施,以期为初中DIY微实验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 DIY 微实验 苏科版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51-01  微
期刊
自闭症(autism)又称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语言交流困难,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是其三大核心临床症状。在美国ASD发病率约为1/68个新生儿,我国的发病率约在1%左右,占儿童神经精神疾病首位。目前认为自闭症的发生是遗传、环境和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已明确与自闭症发生相关的致病基因有600多种,如
【摘要】仪容仪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学校提升学生素质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当今国内的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里,学生的现状令人担忧,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把他们打造成一个符合时代进步,能积极完善自我,具有创造才能,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仪容仪表 学生现状 形成原因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92-01  爱是什么!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太阳,能让坚冰融化,爱是奇迹,能点石成金。爱别人是权利,被人爱是幸福。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既是义务,更是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96-01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的引领者,也是班级各项工作的协调者,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桥梁。班主任工作辛苦、琐碎、繁杂。在现代教育中,班主任必须在班级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导
期刊
δ -catenin(δ -catenin) 是β -连环蛋白超家族中的粘附连接相关蛋白,在神经系统的功能发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人染色体5p15.2上的δ -catenin基因变异和人类疾病之间显著相关,这些疾病包括,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猫叫综合症、近视、阿尔茨海默病、传染病和癌症等,但δ -catenin 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研究未见报道。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种发病率高、预后差的脑损伤性疾病,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错综复杂,大量研
【摘要】欣赏坦培拉绘画艺术需要一种独特的目光,探索研究坦培拉绘画艺术更需要一种独特的气质和定力,本人在创作坦培拉实验性作品《事事如意》的过程中,静心沉潜下去,将理性和感性融汇其中。  【关键词】触摸 坦培拉画法 事事如意 感悟  【中图分类号】J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99-01  “坦培拉”一词早有耳闻,我有幸在中央美术学院培训期间,对这一西方传
期刊
【摘要】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尊重差异,增强文化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内容,“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认知各民族文化,学会尊重、欣赏、包容他民族文化,完全显示出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文化内涵,对当今高校音乐教育乃至中国高校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重乐感 高校 音乐教育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