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指导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sh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未来的世界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从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三个方面来授予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指导
  
  未来的世界,最宝贵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作良种,种一粒会绿一片,收一筐。又如古人云:“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之以渔,终身受益。”与此相同,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除了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而学生掌握了好的方法,也就是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但教师往往侧重“教”的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书轻人,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满堂灌、填鸭式等繁琐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一种懒惰性和依赖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成为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影响小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学习方法指导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学法的指导呢?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认为: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也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崔峦老师也曾在论及叶老的预习观时这样说到:预习是“训练阅读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这一环节指导得法,做到切实有效,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可见,预习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提高学习效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环节,而且良好的预习还能够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
  (一)抓住共同特点,安排预习内容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也有共同的弱点。如即使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理解事物也往往是孤立的,不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反映在阅读上,理解支离破碎,抓不住重点,深入不下去。
  (二)注意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一个班的学生除了共同的弱点外,还存在阅读能力的差异。程度好的学生能自觉运用学到的预习方法按照目标去预习;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读书结结巴巴,生字还不会查,文章的段落分不准,主要内容概括不上来。根据这个现状,要变“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预习目标。
  (三)围绕训练重点,循序渐进
  教材中每篇课文,体裁不尽相同,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设计预习还要从教材特点出发。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分别安排了一些重点训练项目。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紧紧围绕这些重点训练项目组织教学,预习当然也不例外。但这种预习并不等于教师把重点训练项目直接交给学生去理解,而是要促使学生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去读书,去思考,去寻找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二、课堂学习方法指导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为了更好的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利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得到最大的发展,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我们都应该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练为主,结合知识传授,将学法指导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点拨渗透
  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渗透,适时点拨,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醍醐顿开,从而自然而然地掌握“法”。
  (二)主动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授给学生“法”的时候,如果能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并通过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体现出来,那么将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在汇报学习过程时,由于“授人以渔”中这个“渔”是出于学生之口,对其他学生更有说服力。这个有学生自主设计和参与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
  (三)学以致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根据课文的结构方式或写作特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举一反三,能让学生在很快的时间内掌握学法,更好地理解课文或者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复习方法指导
  语文知识浩如烟海,而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又说过:“温故而知新”,足见复习是语文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复习方法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两点切实有效的做法。
  (一)回忆法
  因此,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得临时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二)背诵法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增强记忆力。据生理学家研究,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
  总之,在终身教育日益风行的今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吕叔湘先生也说得好: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个“利器”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受用一辈子,才能完成个人“匍匐前进”向“直立行走”的历史转变。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读、写两个方面,而写又是主要矛盾。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写”就体现在作文上。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下功夫,不但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   一、培养兴趣  指导学生搜集文章,变为自己的“作文集”。喜爱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学生写作文的起始,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精心采撷,把自己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3月住院NAFLD患者397例,根据彩色多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 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
[摘 要]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关键词]数学德育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在改革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虽然初中数学的教学很具挑战性,只要我们教师能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好数学,使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感悟  高中《数学
【摘 要】 如今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为了知识而学知识的习惯,学生学过的知识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得并不能运用。如果我们要改变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就得让高中英语教学“动起来”,就得改变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观念,为高学生创设英语教学的环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 动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要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确是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要使学生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则必须落实到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当中。这里,笔者提出了几点教学方法。   一、兴趣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明知学习十分重要,但却不愿意进入学习状态,不愿去接受学习任务;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