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_lzh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其探究性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质疑和创新,给予学生自主理解课文的探究空间。通过探究性的教学引导过程,使学生的阅读过程受到重视,而不仅只是实现对学生阅读结果的一种单一性教学目标。那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对这种探究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探究性;学习;教学研究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而且在当前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及学校对阅读的重视程度更高,而且阅读内容及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元化。在当前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也开始成为教学的重点部分,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的阅读引导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使其真正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和谐且愉悦的阅读环境,使其主动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来,并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但当前还有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引导中,让学生感觉到整个阅读课堂的死板、压抑和枯燥,导致学生无法提起对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开始被动阅读甚至抵触阅读,长此以往则可能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学情及兴趣等,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作用,使其真正掌握阅读的主动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逐渐投入到阅读中,并体会阅读的乐趣与价值。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
  通过学生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质疑并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可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阅读方法,并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提倡学生大胆质疑,以此来为更深入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这种质疑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思考、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让其自主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进行质疑、探究,逐渐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而且在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点拨,对于一些比较开放性的问题则可由学生自主通过各种方式来予以解答,在这样的阅读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探究性能力。
  三、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心情感,不断丰富和提升其写作情感能力
  更深层次的阅读以及优秀的写作水平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非常感性的属性,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所以语文知识的学习,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其逐渐通过阅读塑造个人端正、正确的情感态度与思想。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及表达方式等进行全面分析,揣摩和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由此逐渐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其中的情感,以此活跃学生思维,使其找到情感的共鸣,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其更为深入的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的探究性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尽量不要去干扰学生自由主动地阅读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阅读,教师只需要适时地给予阅读的点拨或启发即可。如,在《钓鱼的启示》这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如果在一个非常漆黑的夜里,你费了好大工夫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要高高兴兴地回家,此时别人却让你把鱼放回去,这时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呢?以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其带着这样的问题投入到阅读中去,然后再组织学生通过其自主阅读及探究阅读的过程,回答之前的问题,而对于问题的答案也是开放性的,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适时地指导和点拨。同时,为了引导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与学习,可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文中的“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每次想起这件事都会对父亲充满了无限的崇敬呢?然后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探究性地阅读交流,使其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与理解,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綜上所述,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其通过开放式的自主探究性阅读过程,不断提升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在探究阅读中学会更深入地思考与理解,体会阅读中作者的思想情感,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陈君.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方法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25(1):51.
  [2]孟锋.探究性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14):71.
  [3]韩常巨.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J].速读(下旬),2016,23(12):234.
其他文献
患者,女, 28岁,以"发作性肢体抖动7年余,行走不稳数月,加重半个月"为主诉入院.7年前逛街时,突然出现头部抖动,约1分钟缓解,无意识障碍及肢体抖动,未在意,后反复出现发作性肢
综合实践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由学生自主来进行探究活动,这种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在许多学校中,综合
例1,男,47岁.以肢体麻木乏力10个月余就诊.右侧明显 ,下肢较重.曾于当地行腰椎CT 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治疗后无明显好转.间断按"腔隙性脑梗死"治疗,亦无明显好转.遂来
患者,女,45岁,以"发作性心前区闷痛5天,再发4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天夜间睡眠中突发心前区闷痛而醒,伴左背部放射痛,持续约10余分钟自行逐渐缓解.入院前4小时于凌晨睡眠中
摘 要:对于建模思想来说,主要是借助数学语言的形式,进行数字结构的教学思想表达。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且还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主要针对于此,提出了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分析了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研究了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方法,从而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学生思维能力
摘 要: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需要体育老师以身作则,以学生为主体,把老师的品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把德育的目标和体育技能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内化体育技能并提高自身的德育与素质。对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德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素质  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只为了让学生增长知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体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下臂杆组焊是受电弓的重要零件,目前镗孔加工过程中由于结构和材料的原因导致焊接后变形较大,加工完成的产品,形位公差误差较大。从工件装夹,刀具选择和设备改进以及加工方法
为改善车流量以及平均等待时间,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设计实现了智能交通的时序控制,该系统能够通过地磁传感器及视频分析检测在城市内各路口的车流量和等待过路人数,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