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发生的“蛋奶工”事故,成了许多学生和家长心头难以拂去的阴影。有人说是商家缺德,有人认为是学校和商家“狼狈为奸”,有人甚至调侃学生的身心素质不过关。面对舆论的责难,陕西卫生系统相关部门紧急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确认陕西人人高乳业有限公司“灌装机调节阀杆腐蚀致使密封不严,导致在灌装牛奶的过程中使空气进入,从而导致牛奶发生变质”。不管真相是否全部被披露,事故本身也再次向人们说明一个道理:一颗马钉可能丢失整个“滑铁卢”。
笔者此前曾了解过陕西的“蛋奶工程”。去年6月,陕西省委一领导曾赴太白等地考察,充分肯定了“蛋奶工程”的意义,指出要认真实施“蛋奶工程”,使全省寄宿制学校每个学生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喝上一杯牛奶或豆奶,让三秦儿女能健壮一点。可如今,由于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安全责任荒漠化和监督机制脱轨,“蛋奶工程”的“强壮”使命走向了反面,作为想推进这一“民心工程”的领导们,谁能不窝火?
好在我们看到陕西相关部门已努力调查,并给出前两起事故的诱发原因。然而,仍有两起事故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处于信息不对称一端的民众难以获知详细信息。能否尽快公布后两起事故的原因,无疑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承载着学生家长对“蛋奶工程”信任指数的最后心理防线。
细心点的人或许会发现事件的最新进展是“对受害学生的损害赔偿方案将于近日公布”。可当我们仔细寻遍整篇报道,关于事故责任人的处置方案却只字未提。这不免让人心头一震。一边是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学生和家长痛苦无奈的表情,一边却是事故爆发后责任人的”变相避责”。这样的解决方案注定是跛脚的,也是难以服众的。
面对频发的蛋奶事故,受害者不能只满足于接受金钱赔偿,政府机构也不能止步于调查原因而息事宁人。应继续追究事故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失职,把问责机制认真落到实处。惟有如此,
“蛋奶工程”才能变成“放心工程”,同时也有利于逐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学生和家长也才会心甘情愿为“蛋奶工程”买单。
日前,陕西省政府召丹全省中小学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副省长朱静芝指出,要在夏季来临之际组织力量,对“蛋奶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一次专项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陕西“蛋奶工程”的受益学生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我们仍期待更为细致的“蛋奶工程”责任问责和监督机制迅速启动,因为这才是“蛋奶工程”形成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
笔者此前曾了解过陕西的“蛋奶工程”。去年6月,陕西省委一领导曾赴太白等地考察,充分肯定了“蛋奶工程”的意义,指出要认真实施“蛋奶工程”,使全省寄宿制学校每个学生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喝上一杯牛奶或豆奶,让三秦儿女能健壮一点。可如今,由于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安全责任荒漠化和监督机制脱轨,“蛋奶工程”的“强壮”使命走向了反面,作为想推进这一“民心工程”的领导们,谁能不窝火?
好在我们看到陕西相关部门已努力调查,并给出前两起事故的诱发原因。然而,仍有两起事故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处于信息不对称一端的民众难以获知详细信息。能否尽快公布后两起事故的原因,无疑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承载着学生家长对“蛋奶工程”信任指数的最后心理防线。
细心点的人或许会发现事件的最新进展是“对受害学生的损害赔偿方案将于近日公布”。可当我们仔细寻遍整篇报道,关于事故责任人的处置方案却只字未提。这不免让人心头一震。一边是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学生和家长痛苦无奈的表情,一边却是事故爆发后责任人的”变相避责”。这样的解决方案注定是跛脚的,也是难以服众的。
面对频发的蛋奶事故,受害者不能只满足于接受金钱赔偿,政府机构也不能止步于调查原因而息事宁人。应继续追究事故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失职,把问责机制认真落到实处。惟有如此,
“蛋奶工程”才能变成“放心工程”,同时也有利于逐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学生和家长也才会心甘情愿为“蛋奶工程”买单。
日前,陕西省政府召丹全省中小学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副省长朱静芝指出,要在夏季来临之际组织力量,对“蛋奶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一次专项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陕西“蛋奶工程”的受益学生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我们仍期待更为细致的“蛋奶工程”责任问责和监督机制迅速启动,因为这才是“蛋奶工程”形成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