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的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真实世界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多支血管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患者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长期疗效差异。

方法

选取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变的ACS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策略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PCI组和CABG组。采用门诊、电话和查阅再次住院病历的策略进行随访,记录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因心绞痛、心衰、脑卒中再入院。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共入选患者725例,成功随访655例(90.3%),随访时间(30.6±5.5)个月。177例发生终点事件(27.0%),其中死亡33例(5.0%)。(2)3组患者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因脑卒中和心衰再入院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再次血运重建(2.3% vs. 12.0%,P<0.01)、心绞痛(8.8% vs.17.6%,P=0.005)、总终点事件(20.7% vs. 47.9%,P<0.01)的发生率较低;与药物治疗组比较,CABG组再次血运重建(1.9% vs.12%,P<0.01)、总终点事件(22.4% vs.47.9%,P<0.01)的发生率较低;PCI组与CABG组比较,单个终点事件及总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R = 1.062,95%CI:1.044~1.080,P<0.01),高血压(RR=1.385,95%CI:1.007~1.905,P=0.045),未服他汀类药物(RR=1.452,95%CI:1.008 ~ 2.093,P=0.045)是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Ka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3组无终点事件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结论

对于真实世界中多支血管病变的ACS患者,3种治疗策略的病死率相似,但PCI和CABG可有效地减少再次血运重建、总终点事件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集中反馈、形成性评估分别对气管插管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3名,统一进行气管插管理论授课,理论测评后随机分为过程反馈组(n=40)和集中反馈组(n=43)。气管插管训练时,两组分别进行过程反馈和集中反馈,训练结束后进行技能评估,比较两组理论测评成绩和技能评估成绩。另选择4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1名,统一进行气管插管理论授课。理论测评后随机分为终末性评估组(n=44)
现代远程医学教育主要包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两大类,而后者又衍生出自主规划学习、协同学习及案例式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远程医学教育的特点和优势。针对多样化教学对象,应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并组合应用。而加强实训课程建设、完善各种教学资源和保障条件、培养合格教师队伍,是提高远程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回顾国内主要医学教育期刊2005至2015年登载的医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研究文献,发现近11年相关研究数量和质量有明显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与体系、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与引入、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研究范畴以医学生整体研究为主,对基础和临床专业教学也有较多涉及;研究方法中,一般性理论研究略多于实证研究。目前缺乏深度的理论研究和较全面的实证研究;相关研究存在深度、广度不足,标
病理诊断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却面临病理医师稀缺的困境。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医学课程结构基本和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等同;但法医病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法医学本科生的病理学基础起点高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借鉴医学发达国家的法医学病理医师及临床病理医师互融互通的培养经验,建议法医学本科生以同等学力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作为可选生源参加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报考临床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以缓解临
目的探讨"虚拟实验室(virtual laboratory,VL)+翻转课堂"在"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取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80人(实验组40人、对照组40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观看视频、讲授知识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实验组依托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虚拟实验平台,构建课堂小组活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对实验组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 1
针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实验项目陈旧、验证性实验居多、学生兴趣不浓且与实际工作脱节等问题。本研究以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为对象,探讨采用"课前分组、学生自主选题、师生互动讨论确定设计方案、实验结果汇报和经验分享"流程的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在初步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前提下,于教学最后3周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老年医学教学需要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医学、药学相结合,需要医学与人文科学相交叉。针对老年病学多病共存、疗效差、病程长、恢复慢及药物不良反应多的特点,提出将板书与多媒体方式结合、教师授课与学生讲课相结合、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课堂教学、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文献阅读、学术研讨、人文熏陶、深入社区养老中心进行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改革,以提高老年病学教学质量。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医学院校留学生基础化学实验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国际留学生1班76名学生为实验组,国际留学生班2班8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微课等教学方式与手段融于实验课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课后针对两组学生实施统一考试,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对组间成绩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实验内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针对该课程知识点繁杂难记的特点及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编写了顺口溜,并将其运用到课程开篇、篇章总结、规范操作等环节,以调节课堂气氛和帮助学生知识记忆。实践证明,课堂上恰当地使用顺口溜,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鲜活起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将知识化繁为简,提高学生识记能力和学习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