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工程骨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0207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学,构建一种能够具有更高成骨能力的工程骨.方法 利用贴壁法分离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以BMSCs为靶细胞,进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基因转染.将BMSCs及转染细胞与nano-羟基磷灰石(HA)/聚乳酸羟基乙酸(PL GA)支架材料复合,观察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 转染结果显示空白质粒转染率为39.1%、BMP-2组为38.4%.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的孔径为100~400 μm,大部分孔径为250~ 300 μm.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发现接种5d后细胞黏附在支架孔壁上,细胞伸展良好,各组细胞黏附数量在nano-HA/PLGA复合支架材料的上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分泌较多胶原样物质,并可见细胞周围有钙结节形成,以BMP-2质粒转染组细胞周围钙结节较多.结论 虽然nano-HA/PLGA支架材料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骨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的要求,但生物相容性良好,其富含微孔的结构令人满意,在材料力学方面增韧、增强的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缺氧预处理(H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炎性因子、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15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缺氧预处理(HP)组、假手术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脊髓损伤后2、6、12h和1、3d各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水平.于6h、1、3、7、14 d各时间点,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损
本研究旨在探讨诱捕受体3(DcR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发生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BUC患者154例,尸体解剖收集正常膀胱46例,构建组织芯片,均经病理检查确诊.BUC中男131例、女23例;年龄27 ~ 96岁,平均61.5岁.病理分级低级别95例、高级别59例;非肌层浸润60例、肌层浸润94例;无淋巴结转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适应证和手术要点.方法 随访40例应用肩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进行治疗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随访时间为24~58个月,平均35.9个月;年龄15~54岁,平均27.8岁.40例均为单方向性不稳定.术前平均脱位次数为14.1次(2~90次),其中28例发生于主力侧.术中采用金属缝合锚(Mini-Revo)进行Bankar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干预肝纤维化是否以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为作用靶点,并观察BMSCs对肝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n=16)和二乙基亚硝胺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n=16),分析TGF-β1在BMSCs移植减轻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对肝癌发生的影响.结果 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模型组与干预组肝脏炎症活动度Scheuer评分均值为3.5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水平及其在NSCLC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检测63例NSCLC患者及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GF-1水平,并比较44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水平.结果 血清IGF-1水平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NSCLC患者血清IGF-1
期刊
目的 总结6例手部高压注射伤的诊治体会.方法 分析1997年5月-2007年10月,6例手部高压注射伤的病情特点和治疗效果.6例患者均为男性;受伤部位分别为示指2例,中指2例,拇指1例,手掌1例;注射物质均为油漆;就诊时间为伤后1 h至2 d.所有病例2~24 h给予清创治疗,2例直接闭合创口,3例清创2次,1例清创3次,后4例以逆行掌背动脉或骨间后动脉皮瓣覆盖创面.术后给予系统康复治疗.结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