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增强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y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自信的根基来源于我们历史悠久、经时间沉淀、拥有广博内涵与底蕴的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建设对于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强大精神力量。具有中国特色且不断传承发展的中国先进文化在多元化的今天被更加丰富而全面地展示给我们。然而越来越繁荣发展的新形势下,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建设正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传统纸媒的代表图书馆和现代新媒体两方面来分析,提出在当前我国增强文化自信建设道路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塑造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巩固树立文化自信,坚决捍卫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化自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230-02
  当前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文化自信建设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来分析出对策,让文化自信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从图书馆的建设和新媒体文化传播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新媒体在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形式下出现的具备传播文化信息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也可以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它有着丰富的形式内容、最大限度的互动模式、覆盖范围广、传播方便快捷等特点,因此在现代传媒产业中有着一席之地,并且發展的规模和速度持续增长。新媒体是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对信息和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思潮随之进入到我国,如今新媒体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状。新媒体除了通过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手机电视等这些常见的形式之外,还通过许多新型的方式方法向人们传递信息。它的出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方便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以及加深了人们对信息的参与程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在方便人们的同时,其同样存在弊端。新媒体所传播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毫无营养,毫无根据,内容空洞且不切实际,稀释了中国文化的原有价值,使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产生偏差,更甚至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借助新媒体、自媒体故意发表有失真实、具有针对性的负面言论,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大众思想很可能造成一定误导。
  文化自信的建设需要正确的文化底蕴基础、严谨的文化发展模式、积极的文化引导方向,以上新媒体所存在的问题对文化自信的建设造成严重阻碍,这些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二、针对新媒体在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文化自信建立的根基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发展的先进性和独特的优越性。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的缺陷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认识度的匮乏是直接导致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甚至崇拜的原因。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会增强我们文化自信的信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先进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成为一种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源泉,是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的沃土,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不动摇必须传承发展和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对新媒体的严格监督和管理是文化自信建设发的关键
  完善新媒体文化建设,想要解决问题必须究其根源,首先对新媒体平台严格把关,一些网络直播平台传播的内容完全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材和品质不达标,内容低级、粗俗,相关部门应严格监督及控制此类问题信息的制造、传播,严格规范相关制度。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问题新闻传播大环境,促进社会问题新闻的健康传播和发展,也是积极地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对文化自信的建设具有实质上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各项教育是文化自信建设的保障
  注重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教育工作,使其对主流文化形成正确认知,主动传播有营养的文化与精神。媒体人的素质一部分决定了大众获取资讯的质量。我们应注重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首先,树立新媒体人的文化自信意识,其只有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保证文化自信的建设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
  (四)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发展的动力
  文化自信应注重文化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文化自信的发展同样需要文化创新。举个例子,此前有韩国媒体报道我国多家电视台的多个综艺节目有抄袭的行为,先不论报道是否真实,不能否认的是,国内目前的一些电视节目的确有很多是购买国外的电视节目版权换汤不换药地录制,我们绝不能忽视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带来的影响,必须坚持对文化创新的倡导。创新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能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更自信、更有代表性的新兴文化,从而更好地发展自信的文化。
  三、传统纸媒图书馆在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书刊是纸张与文字的结合,记载并传播了文化。电子设备飞速发展,文字、图像、影音的电子化使书刊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所以现在的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单纯借书、读书、学习、获取文化知识的场所,它是融合并体现信息科技和人文关怀的环境,更是文化自信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失、发挥重大作用的一个环节,图书馆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
  如今图书馆建设考量的不仅仅是藏书的数量种类。它的建筑外形、设施格局、书籍陈列、信息系统、环境卫生、色彩、人员等等这些关键因素或者细微之处都是文化传播中的点睛之笔。下面对图书馆在文化自信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图书馆兴建的问题与对策
  对图书馆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问题。图书馆文化系统的特点是投入的时间较长,建设图书馆的过程较为缓慢,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影响力体现出成效,因此,图书馆的兴建不受重视。大型图书馆的建设能在一定范围、一定人群中提升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在合理考虑投入时间、空间、资金及人力的前提下,根据社会调查情况,在有需要的地方采用建立流动图书馆的办法,让能在图书馆看书不再成为奢侈,让获取健康良好的社会文化机会惠及大众。   (二)图书馆日常管理问题与对策
  对图书馆的管理是否讲求科学的问题。图书馆所藏图书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即为了人们获取知识接受文化。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日常服务是能否体现图书馆是否具备人文关怀的一个衡量方面,图书馆的管理是否科学高效,图書馆的体制是否健全合理,这些在加强文化自信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科学高效地对图书馆进行管理,能加快读者获取文化知识的效率,促进文化自信建设。
  (三)图书馆的设备及技术问题及对策
  图书馆设备系统不够先进。先进的网络技术直接决定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的检索系统,图书馆的数据库管理情况,图书的分类,各学科的建设汇总等各个情况,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能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增强读者的体验感受程度。在基础技术完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无人式刷卡进出、红外线扫描技术报警系统等高端技术,不仅提升图书馆的档次,也体现了科技、信息、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更能增加我们的自信感。
  (四)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养问题与对策
  工作人员散漫,存在长期依赖和懒惰心理。坐等读者上门,并不具有积极主动向读者介绍图书的意识,不及时掌握读者的需求,图书更新不及时,服务不具有创新意识。这些都是当今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的现象。图书馆的服务由系统和人员两部分组成,在信息系统达到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人员的素质意识和业务能力也应该有所提高,这就需要对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及职业素质进行教育,长期定期对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培养出具备优质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能够给读者提供轻松、放松、舒服安静的阅读氛围的工作人员。另外,增开特色阅览室,提高公众对图书馆的热情,开展具有创新性、有特色的服务环节或方式,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
  (五)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工作人员与读者的互动活动,方便读者获取文化知识是图书馆服务文化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除了需要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培养,也需要广大读者的参与、配合和支持。首先,应该加强对图书馆的宣传,使得人们从根本上了解图书馆的功能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认识到所接触的图书馆的特色或者能吸引读者的地方。其次,可以设立流动图书馆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安排图书馆到社区,到农村,到更多的基层,以满足那些不能接触图书馆资源的人们的需要。再次,可以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比如组织读者把自己家里看过的、不需要收藏的读物捐给图书馆,或者组织读者借助图书馆的平台与贫困地区进行文化知识交流,再或者可以通过提供图书馆的个性特色服务来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比如设立共享雨伞,下雨天可以方便来馆读者,好借好还的模式更在细微之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需要践行的,这更是对社会健康文化的一种巧妙传达,是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的有效措施。
  四、结语
  在文化自信的建设发展过程当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和挑战,发现并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应对,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在文化自信建设的道路中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入新的素材与能量,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加坚定有力。
  参考文献:
  [1]郑秉勤.论图书馆的服务文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3).
  [2]王燕平.试论图书馆服务文化的创建[J].新世纪图书馆,2007(3).
  [3]蒋永福.论图书馆服务文化的三大要素[J].图书与情报,2003(5).
  [4]李惠娜.我国图书馆服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2).
  [5]毕耕、谭圣洁.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传播[J].红旗文稿,2016(15).
  [6]张春和、张学昌.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理路分析——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理论与改革,2016(6).
  [7]余虹.新媒体时代如何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OL].人民论坛网.
  [8]王伟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求是,2016(12).
  [9]张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理论导刊,2014(5).
  [10]陈晋.文化自信与中国道路[J].文化软实力,2016(1).
  [11]许克斌,葛万鹏,高倩楠.论道路自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理论,2016(10).
  [12]张永军.文化自信如何增强[J].西部大开发,2014.
  [13]欧阳淞.坚定党的历史自信[J].求是,2013.
  责任编辑:刘 健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台湾地区新领导人的上台,引发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规定的变化,作为两岸青年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的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选取杭州师范大学赴台学生为调查样本,以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运用推拉理论等分析陆生选择赴台学习的原因、学习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一定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赴台学习 调查分析 推拉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必要环节,将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是当前大势所趋。新时代背景下,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深挖胶东红色文化的内涵,在与党性教育融合方面作出了有益实践。  关键词:红色文化 党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080-02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要环节。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党
[摘要]电影源于生活的同时也“高”于生活,在电影多产量化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佳作少之又少。电影高于生活之处,在笔者看来它是对现在的生活夸张化了,它的情节为大众服务,它的模式成了一种按部就班,虽然它依旧以现实为基础,但却少了那份“纯真”。《野鹅敢死队》以大见小,从大立场出发,《包氏父子》以小见大,从一个国家的一类人群出发。两者在思想上、欣赏审美上、艺术表达上均为佳作。像这类电影,应该被提倡。在电影浩
摘要:进入新时代,受到互联网、智能化、清洁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提高就业竞争力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调研分析,工科毕业生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欠缺上,同时缺乏较为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发挥个人特长。学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 就业 能力提升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马克·吐温与查尔斯·沃纳合著的《镀金时代》使得一部小说的名字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时期的名称,甚至到今天“镀金时代” 已经穿越了国界和时代,成为一个代名词。对美国来讲,镀金时代指的是美国在内战后的飞速发展时期,人们醉心于一夜成名和暴富。镀金时代的美国梦和人性都遭到扭曲,这是时代和人性的悲剧。  关键词:《镀金时代》 代名词 美国梦 人性 扭曲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择业、就业时会产生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各高校的逐步扩大招生,我国大学生人数开始逐年增加,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就业方向的不确定性,使得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问题逐年突出。解决好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问题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发挥大学生人才资源的社会作用与社会价值,提高对大学生人力资源的整合效率,缓解当前的就
摘要: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塑造了各类“疯癫”人物形象,他们身上具有“疯癫”和“觉醒”并存的特质。这类人物不仅是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传达着某些观念和思想。解读这类人物需结合戏剧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戏剧情节和语言,探索“疯癫”和“觉醒”存在的内在关系和深层意蕴。  关键词:莎士比亚 《李尔王》 疯癫 形象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
摘要:笔者结合JX学院2014—2017年的师资流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影响学校教师无序流动的主要原因以及改善民办高校师资流动性大的相关对策,从而提升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维护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 师资流动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144-02  为进一步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国家在“
摘要:在长久的文化交流中,中韩两国的文化发展相互影响,并形成本国特有的模式形态,本文比较两国传统建筑中屋顶装饰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思索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现代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建筑 屋脊 文化 差异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116-02  中国、韩国作为邻国,其地理环境有着诸多相似点,以此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圈,此文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正逐步向国际化办学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立院校开始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形式,同时也对配套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全面剖析和解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校企紧密结合、管理服务育人及学生独立自治的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升合作办学质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大学生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