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及其动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ai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诸多学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它可以改变社会场景以确立新的交谈性质,也可以反映出说话者的心理以及对某种语码所持的态度。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本文,语码转换的定义,以及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语码转换的类型、动因及其社会功能。
  关键词:语码转换;语码转换类型;语码转换动因
  作者简介:热西旦·阿布都瓦依提(1990-),女,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2
  语码转换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前已经由不少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过探讨,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涉及的学科包括语言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中社会语言学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深入,体系更加完备。
  一、语码转换的定义
  在社会语言学中,语码(code)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它可以是一种语言、方言、语体或语类。语码不像方言、语言、标准语、语域、皮钦语等术语一样,因为这些语言本身带有一些感情色彩,有时候甚至由社会偏见的烙印,语码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中性,不要小看这种所谓的中性,其实中性在很多时候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在进行论述时,需要区分一下两个术语,即语码混合(code-mixing)与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前者的意思是操双语者集团内部的语言行为,后者的意思是指双语者在同一话题或不同话题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双言语行为。学术界往往对这两个术语运用标准不太统一,而且这两个术语本身的意义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本文在论述之前有必要说清楚一点,本文采用的是语码转换这一术语,以免造成混乱,因此特此说明。
  二、语码转换的类型
  语码转换的类型有很多种,也有很多学者曾经作过相关研究,比较早的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Gumperz就把这一现象当成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如果将这一现象看作是社会现象的话,其侧重点就是用语码转换来改变或者影响人机关系,这是说话者最为关心的一点;不过后期他将其又看成是一种语境化的提示,在这种语境化的作用之下,能够显示或者解释说话者的意图。往后发展,他和学者Blom又将语码分为两种,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语境和社会来分类,分为会话型语码转换和情景型语码转换。会话型语码转换主要是由会话本身的因素引起,情景型语码转换指由于参与者、话题或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语码转换。
  除此以外,也还有其他学者对此进行过分类,Poplack以语码转換发生的位置为划分依据,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语码转换: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句内语码转换(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句间语码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附加语码转换的意思是在单一语言表达的句子或分句中插入另一种语言表述的附加成分。句内语码转换顾名思义就是指句子或者分句内部的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就是在句子之间发生的转换。
  Muysken提出了词汇等同、插入、交替三种类型。分别来说,词汇等同就是在语言之间尤其是两种语言之间共有一样的语言结构,此种语言的词汇可以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词语在意义上是相同或者相通的。交替型则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语码转换,因为它只是发生在话轮之间或者话轮之内。插入型则是指在一中语言结构中插入另一种语言表达的成分。
  Auer提出了两种语码转换,语篇相关的转换(discourse-related alternation)和与交际者相关的转换(participant-related alternation)。他是根据语码转换时的不同对象来提出的类型。与语篇相关的转换(discourse-related alternation)就是可以在交谈中有一些交际行为或者完成交际行为,顾名思义是以说书人未中心的。与交际者相关的转换(participant-related alternation)则是相反的,它是以听话人未中心,主要的侧重点是着重考虑听话人的语言嗜好和能力。这两种语码转换主要实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转换,只是其强调的中心不一样,因此研究者在研究这意义具体问题时必须首先识别这一区别,以免受到误导。
  三、语码转换的动因
  很多学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的原因,通过寻求社会因素(如种族、性别、年龄、社会)和语码转换在宏观层面上的关系来寻求转换的社会动机。Myers Scotton提出了有关语码转换的心理动因和社会动因的标记模式理论。她认为,语码代表着一组组权利和义务,会话是一个双方商议“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过程。语码选择既是手段又是标志。语码转换主要有两个交际目的,进行无标记选择和有标记选择。无标记选择是指在惯例语境下交际双方按预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用无标记语码。有标记选择指说话者转变到一种不能代表双方预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语码。有标记选择意味着改变双方预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改变双方的社会距离。
  H.Giles和Smith在研究语码转换的心理动因方面的研究较为出名,他们提出了语言适应理论。根据该理论,语码转换分为言语聚合(convergence)和言语分散(divergence)两种。言语分散的意思就是说话人在使用语言时尽量使自己的语码和其他人的区别。而言语聚合则相反,具体是指一些成员在说话时使自己的语码更类似于另一个群体的语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赞同和讨好谈话对象,这样的话就会拉近于对话者的对象。
  四、语码转换的社会意义
  1、反映社会身份
  社会身份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的民族、身份、地位等能体现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的东西,他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标示身份。语言则是一样,语言本身也带有一些印记,比如,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自然成为一种权威、现代性的象征,能够使用英语被看作是一种融入现代化社会的象征之一。比如在中国,英语几乎成为每一位学子必学语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再比如梵语在印度是传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象征,与印度这个民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反映社会关系
  很多学者认为语言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表达一种事物或仅仅只是为了交流,而是具有丰富的其他功用,比如反应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语码主要是通过两个因素来改变社会关系,一是共聚量,一是权势量。权势量顾名思义,是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与他的支配他人的权势大小,地位越高的人,全是越大的人,则权势量就越大,否则相反。共聚量是指人谈话之间的社会差距,一般具有类似社会经历的人或者具有职业、年龄、学历等因素相近的人,在谈话时会有比较多的共同话题,也会使得双方谈话时距离更近,这样的话就代表共聚量越大,反之,则共聚量越小。
  3、反映社会情景
  社会情境的定义就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场景。语言使用的场景很多,比如学校、家庭、工作等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说话人的态度,如何说话,使用怎样的语言都是考虑的因素。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语言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在工作时是尽量使用工作语言,而在家庭环境中则是使用较为轻松的语言,基本遵循在什么場合使用什么语言的原则。而这些社会经验也会反过来制约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的语码选择。在这些话语痕迹之中,我们能看到社会文化的变化和变迁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结语:
  本文从语码转换的定义谈起,接着对主要学者在这一具体问题上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侧重在他们在语码转换上的分类。回顾是为了未来更好的研究,因此笔者花了较大篇幅来回顾这些相关历史研究。由这些结论中可以看到,语码转换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或者一种墨守成规的语言规则,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与人际之间的一种语法规则,它本身蕴含着很多很有意义的文化含义。同时纵观学术界的研究,这一问题也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去研究,从多方面呈现这一研究问题的多面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语言紧密相关,因此这一研究也社会文化和社会交际,因此意义极为重大。
  参考文献:
  [1]陈立平.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7).
  [2]樊建华,金志成.语码转换的文化及心理因素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6(4).
  [3]杨娜,任海棠.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新视角[J].西北大学学报,2011(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着消费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为产品做广告,而广告的品质就成为企业和拍摄人员更加关注的问题,一个有特色的广告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在了解现今国内影视广告的创作状况后,发现很多的摄制组并不重视前期的分镜头脚本。本文通过对分镜头脚本简述,分镜头脚本在影视广告拍摄前期工作中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希望对未来我国的广告拍摄工作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摘 要:《狮吼记》是明朝后期戏曲作家汪廷讷的一部以惧内为题材的喜剧戏曲作品。作品中的柳氏经常杖责、体罚丈夫陈造,被塑造成形象丰富的“妒妇”“悍妇”形象。然则柳氏“妒”和“悍”的表面下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意义。本文将通过作品中的具体情节来分析柳氏的具体形象以及这一形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狮吼记;妒妇;柳氏;原因  作者简介:张婷婷(1994-),女,四川绵阳人,现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
摘 要:陆俭明先生在其著作《现代汉语语法》及论文中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对“吃了他三个苹果”这类结构作过分析,认为这是双宾结构。本文想通过结构助词“的”的分布及从语法的三个层面分析说明V NP1 NP2这类结构分析为单宾结构的合理性。  关键词:“的”的基本功能;句法;语义;语用  作者简介:董姝珅,女,汉族,湖南长沙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H14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中医药科学管理的基石,是中医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务院
摘 要: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汉语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很多词语古今词义是相同的,但很多词语的词义范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希望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明确古今词义范围的变化,准确运用词语。  关键词:古今词义;范围;变化;原因  作者简介:宋凯凯,女,汉族,河南商丘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语言
新版GMP颁布后,我国制药企业将面临重新建设和GMP再认证。为了更好地使制药企业在新版GMP认证中减少缺陷项目,提高通过率,也为了新版GMP的顺利实施和提高我国制药工业整体水平。
王亚楠,男,汉族,1961年生,1992年参加新闻工作,中共党员,现任伊犁晚报社总编辑,主任编辑职称。在伊犁新闻界,王亚楠以善于思考,勤于总结,敢于拼搏而闻名。当记者期间,他深入
范家乡是辽宁省绥中县9个贫困乡之一,这里山多地少,土质瘠薄,交通不便,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头脑僵化,致使改革开放的步子不大,经济发展缓慢。1995年,新的一届乡
摘 要: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就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历程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围绕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策略,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错别字;规范化;网络用语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
摘 要:寒暄语是语言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润滑剂”,日语的寒暄语格外发达和复杂,其寒暄语的背后,蕴含着日本独特的文化和日本人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日语;寒暄语;日本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钟金铃(1986-),女,苗族,湖南张家界人。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1  在日语中,寒暄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