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记得我们来过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204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风里谁将你拨动
  秋夜里谁将你思念
  谁将你写下
  成为传奇
  
  年轻时,不知自己年轻,觉得一切美丽光景都是必然,且不会过去。得到任何人的爱都是理所应当,不需等待,悲伤一小下就有下一站的惊喜。等及明白一生只能深爱寥寥一两人,而相爱的人慢慢不可挽回的走远,才知自己的时代已过,并沉默怀疑,这一生真的爱过吗?为什么好像还没开始,就已闭幕要让出舞台给更年轻的面孔。这一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能够想起这个问题时,已心老身疲。风光也罢,苦等也罢,长痛也好,谁知道我们真正来过、活过、爱过,舍不得走?
  2010年的春天来得阴冷不定,久不上网只读佛经的时候,打开电脑屏幕,看见各处是标题新闻,一代艳星因身体器脏衰竭过世,享年65岁,性感女性,全裸出演,墓地好风好水,与多名政要墓地毗邻。连篇累牍,都是过往的追忆与新近的评论。她的名字叫狄娜,原名梁帼馨,1945年出生,她红遍香港时,我们这一代尚未出生。我们只是追着她的脚印,来感叹她的历程。在愚人节,她的陈姓友人宣告她离世,她临终告别时说,她不举办任何殡葬仪式,因为不想这样告别,只想大家记住谈笑风生的她,不想让大家见到面无表情的她。就是这个65岁离世的女子,仍如少女一样,爱惜自己每一根羽毛。相比我们这样平淡一生的女子,狄娜的人生丰富传奇,而一生传奇总会有尽头,传奇尽头是永远的平凡平淡。平凡是传奇的底与面,将传奇深深包裹,永远传奇的神秘下去。
  狄娜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曾是大学教授,精通琴棋书画,导致狄娜骨子里永不屑考第二,因为老师要扣她的分让她无法保持第一,便中学退学。16、7岁的小小年纪就出来当影星,在她风华正茂的年代,她真是美艳尤物,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丰胸大波,完美的黄金分割点比例身材,厚唇杏眼都让她不性感不行。她从影13年,拍下54部影片,而其中一部《大军阀》的全裸演出,让她一直活在人们口舌的风口,因为那时的裸露最大限度挑战当时风尚保守的社会。即使她如今过世,人们津津乐道的仍是那一段脱衣性感历程,而之后的历程因为不是明星便都仿佛不曾闪亮存在过。她17岁时,被泰国总理的弟弟追求,投资请她到泰国拍片,而她到及泰国,才知那疯狂追求她的男子,已是两个女孩的父亲。
  演艺路上的狄娜,怕是这样的男子阅尽多多,但从未有记述狄娜曾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令人惊奇的事。她仿佛小小年纪就平淡视之,这些男子,他们喜爱你,追逐你,却有家累,为钱为利都不能放弃这些,来净身跟随你。突然想起,曾有一个北京女同事,在新婚里,遇到当年的同学,同学亦已婚,对方猛烈追她,她当然离了婚等待对方也离婚,可是对方入了他国国籍,如果离婚,面临财产被大比例分割,女同事便闹来闹去,一会儿分手一会儿割腕,结局是男人婚也没离,她暂时不闹,又背着人家妻子欢天喜地。看着女同事义愤填膺,一会儿小鸟依人,一会儿破口大哭,骂这个男人或什么女人,会端杯水站在她身边慢慢想,到底女人来这世上一场是为什么呢?想被爱,不想失去,所以有时便难免会刻毒吧。可是狄娜从不曾如此,至少没有被人发现如此。
  这就是生生不息的人世,一个人来过,无论曾怎么风光,总有一天她又去了,我们从不知她想些什么,在那被津津乐道的情境中,她有过怎样的扶择与隐忍。我们只知道在演艺的巅峰时刻,她不演了,退出娱乐圈。曾去主持过电视台节目,天生绝佳的口材,让她迅速成为台柱子。也是在这时,她曾制造轰动香港的三角恋情,再这后她转身去经商,可是很快申请破产,她是香港第一个申请破产的人。而申请破产4年后她又赚回钱来撤消破产禁令,没人知道她怎样做到,可是结局摆在那里。没人看她哭天抢地,没人看到她如何如何,人们只见到站立不倒的狄娜。如果一定说有迹可循的话,她当年被泰国总理的弟弟追求时,见识结交过各国政要,有心无心听及他们谈论政治谋略。能查到的记录是,60年代初,泰国“政要”以独裁手段聚敛了巨额财富,却在1963年末暴毙。“政要”一死,他的弟弟随之失势,而他们名下的大量财产都交由狄娜代为管理,这笔财富成为她此后多年生活中一直隐瞒的一个巨大秘密,直到近年才由其亲口公开。正是因为这笔资金交由狄娜管理得井井有条,也为她争取到了许多其他机会。所以,没有成功是白白得来的,一定有出处,或辛酸或隐秘。
  而她从商后,曾有一段时期在香港公开表示支持共产党,希望回国效力,做一颗“螺丝钉”,而也许就是这样的机缘,让她在80年代回国从商,打开一路绿灯,而她无疑是懂得经营的女人。就是这样当年香港的艳星,在80年代奔波在中国的大地上,据称她推动了中美建交的步伐,而她做的生意更是做到了内地航空事业,参与人造卫星的建设。她让中国机场里用她的卫星定位系统。她就这样淡出众人视线,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没人知道她如何做到,其中经历了什么,想过什么,是否挣扎着,想放弃过,我们只看到她又从容走到人前,依然优雅。她甚至重新进入电视圈,主持了《大国崛起》,参与香港小姐的评选。当年长后,被问及当年裸露拍戏,她回复:每个人生有不同的阶段,就像今天的阶段与昨天不同。她过世时,身家逾十亿,这算是事业成功吧,一个经济独立的女子,有权决定自己恋爱几段,因为每一段她都不须依靠男子过活。但她离世前曾写下手稿《电影—我的荒谬》,看来她还是介意的,她也曾劝其他艳星,一脱成名的代价是一生无法洗脱。脱之前要想清楚。
  这样香艳的女子,为表明不爱钱财,下嫁一个游泳教练,但这场婚姻只维持了5年,没人知道他们是否幸福过。狄娜生下一女,看着她抱着小女的照片,觉得真美,那是女孩的娇媚、低调性感与母性的慈悲完美融合的表情,愿意相信那是她一生最美的表情。她为女儿取名马天爱,但此女成年后,变性成为男性,改名马天如。狄娜努力从容接受女儿的生活选择,而真的最后陪伴她人生最后历程的是她这个由女儿变儿子的骨肉。1999年,狄娜的前夫马益彰澄清与马天如无血缘关系。而这个声明,又是一段没有结局的公案,它被挑破,无人知真相,亦慢慢无人追寻。狄娜一生情史丰富,拜倒在狄娜的裙下之臣,除前夫游泳教练马益彰、为她自杀的李允中、有妇之夫刘家杰及名画家,狄娜主持节目时与拍档刘家杰及监制李志中的三角关系轰动一时,有指李志中曾为狄娜自杀,刘家杰为其抛弃妻子。想来这是不名誉的,但如今烟消云散,谁人还记得恩怨情仇。如果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所谓的爱情,矢志不渝,都是瞬间的坚持与挣扎,因为一切终将过去,最终会自己放下或不得不放下。所以,也许,一生风韵不断,与孑然一身没区别。狄娜也参悟到这些,然后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微笑着,继续着自己的人生,等到她的终点自然来临?
  她自己也称,即使这把年纪,仍是追求者众。也许这样的人生不寂寞吧,也许太热闹吧,也许相得益彰,她在这些男子中,找到她的快乐与幸福感了吗?没人知道,只知道她一生被人追逐,她过世时,是谁拉着她的手,别怕,宝贝。生与死都只是历程,生者如寄,死者如归。她离世的最后时刻,是甘心情愿微笑着撒手尘寰吗?
  这样一个女子,虽然生时我们不识,死后无关,可是她的死讯牵动了我们麻木的神经。她的死讯被排在娱乐版,和那些活跃的星星排在一起。娱乐才有报道价值吗?狄娜,香港历史上的红粉传奇,试问今天娱乐圈,有几人能重复狄娜的传奇?2010年3月31日上午11时10分狄娜在香港停止心脏跳动,终年65岁,完成她自己的生命。40年代中期出生,60年代,她是香港最性感的明星;70年代,她息影从商欠下70万港币巨债,又在短短4年内迅速还清;80年代,她在内地四处奔走,做生意赚钱,也捐献出大笔财富;90年代,她把卫星导航系统输入全世界52个飞机场;步入21世纪,她并没有停下来,参与欧盟发展 “GALILEO”(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抗衡美国技术霸权,之后在电视台主持过谈话评论节日。她一生喜欢人家称她“梁小姐”,这是一个让人心动难忘的称呼,无论她曾是谁的谁,她最终是自己的“梁小姐”。
  我在网上缓缓翻动狄娜的照片,从年轻到年老,从性感到大气,看着她微笑的、讨喜的、搔首弄姿的、冷漠的、端庄的、慈悲的,她一直是美的,虽然那美里带着天然的肉感。是一生有太多的恋爱的女子,在我看来是劫不是幸,因为她与惟一的一任丈夫离婚后,情史再多,亦未与某一人长久牵手。她也许欢乐过,但没有归宿或者她超越了这个阶段,她已不需要男人的关怀来完成人生,这一切都成谜,甚至在过世后都是谜,看来这谜得不同寻常。
  只想用几个字结束,若上善若水,可缓缓归。狄娜会听到吗?曾经与她有关的人会听到吗?尘归尘,土归土,愿归去的安息。尚活的平静,不须多言,我们自己记得自己便好。
其他文献
· · · 1 · · ·  过往年岁愈久,许多事情就开始氤氲在脑海里,混沌不清。  每每此时,灵魂的某一处,总有一根细线拉扯,不痛不痒的,仿佛叫我别丢掉,别忘记。  若要让我仔细检索往事的出处,那根细线牵扯出的关键字无非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充满希望又灰心丧气,满含过爱意却无奈侧身离去吧。  那是很多年前,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  他离开以后,我的语言开始深奥晦涩,一点也没有了那年日记里的浅白,多了
每年的寒暑假,家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访。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的物质享受,倒是精神上,因了这些千里迢迢赶来看他的学生,而始终舒畅开怀。我很佩服父亲有这么大的能力,可以教出如许多的优等生来,所以等到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师,便发誓要像父亲一样,能让更多的好学生记住自己。  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有一股子傲气在。但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原谅他们的这种骄傲。田为只有优生才能让做老师的感到光彩和荣耀,在
有的时候.我用我的名字来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如果它能诱我的肚子“咕噜”叫出声,那它就值得。后来我从卡波蒂的文字中,为这种判断找到一份更文明的形容:如果一本书能唤起我那种“怀旧式的饥饿感”,那它就是一本好书。  “‘哦天。’她欢快地喊道,气息吹蒙了玻璃。‘做水果蛋糕的天气到了’”。翻开卡波蒂的小书《圣诞忆旧集》,从开篇苏柯小姐的那声欢呼中,我闻到了一丝诱人的香气,甚至她还未开口,卡波蒂只用了一个
在新界,美丽的风光令人流连,有许多东西都值得回忆。那个周末,恰好在新界的大雾山下一个旅店过夜。夜里,一场入夏以来罕见的暴风雨,在睡梦中不约而至。  在路过大雾山底下的一条柏油小路时,远远就看到了路中间横着“禁行”警戒,我们轻轻地靠路边停下。透过车窗,我们看到,小路不远处,一位穿警服的警察,正弓着腰,用钳子抢修山体旁一处被暴雨冲刷坏的防护栏。他看见了我们后,迎面走来。友好地向我们道了声“早安”后,微
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  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    1987年底,王菲从北京移居香港,虽然从节气上是从一个冬天移居到另一个冬天,但繁华璀璨的香港哪里有
一个人看海的感觉很特别。眼前是超脱,身后是尘世。聆听大海,用生命的波涛去演奏心情的乐章,毫不掩饰,诉说自己的悲伤或是喜悦。一个人看海,是心灵与大海最直接的对话,它的伟岸会把自己的一切寂寥、伤感、失落包容进去,留下的是一片舒缓的心情,仿佛一切灰色的烦恼和不幸都能在它胸中渐渐溶解、扩散,直到被那永恒的蓝色所吸纳。一个人看海是宁静,是靈性与灵魂的撞击,之后是融合,是波澜不惊,是海天一色。  一个人看海的
小时候,因为天气炎热难以入睡,母亲会一边轻轻扇着葵扇子,一边哼着歌儿哄我睡觉一一“月朦胧,鸟朦胧,萤火照夜空……”在我眼睛一睁一闭间,看到母亲的脸在银色月光照映下,蒙上一层柔光:嘴唇嗡动着,仿佛吐着带有魔力的美妙音符,不一会儿我就会熟睡。  所以从小我就以为,这首曲子是母亲作曲、填词和演唱,只向我一个人唱。后来我才知道,作曲的是古月,填词的是琼瑶,歌曲一度流行。我又从不少人口中听说,母亲的歌喉并不
多想有一天  把世界感动成一个  电影院  让我们依偎在  自己的故事里     又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走在涌动的人流中,阿秋心头有着丝丝的暖意,虽然寒风依旧刺骨。  阿秋是个素雅的女子,仿佛集中了全世界所有的清灵安静,而那些纷繁浮华,都与她无关。抬头仰望天,冬日的暖阳好像能融化一切,让冰封已久的心慢慢开始复苏。真想大声喊:我回来啦!魂萦梦牵的地方,这片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的土地。当年离开,也是在这样
第四节古文课,任凭班主任在台上讲得摇头晃脑,唾沫横飞,直达物我两忘的境界,台下仍是一片如枯槁般的死寂。我度秒如年,索性转头问林小枫:“你看这老头,是不是又当自己是孔乙己了?”  林小枫丝毫没有在意我的问题,仅是死死地摊开双手,护住课本上那片不可与人分享的领域。此刻以后,我再没和林小枫说过只字片语,我俩各自心照不宣地放弃了这段来之不易的友谊。  偶尔,好事的同学会在私下相问:“哎呀,你怎么不和林小枫
1.  2003年我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读艺术,为了省钱便在一座离学校不远的小镇上租了一间破旧的公寓。公寓是在一楼,门口有木制的栅栏,栅栏上的白漆掉了一片,上面缠满了绿色植被。  为了解决生活费和学费,我没日没夜地打工赚钱,求学期间,我一度消瘦了很多。  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我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学校回来,掏出钥匙开门时,一个略带沙哑的中年男人的声音传来:“我关注你很久了。”  阳光很好,隔着半米多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