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选材需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逐渐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和数学的价值。本文就结合生活实例组织教材, 在实践中渗透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作了一些探讨, 望对读者有一些启发, 对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长期的活动,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富有挑战性, 有利于学生自主观察、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 且具有现实意义。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动手操作过程, 而是自主探索与相互合作相结合的过程, 是数学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相结合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渗透数学, 让生活问题融入数学课堂,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生活实例合理组织教材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既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在人们实际生活中无处不见。因而, 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生自主思考、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 与人交流合作和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等。结合生活实例组织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观察、推理、验证和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知识见相互联系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作用。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以成为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 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积累的过程, 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其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感悟学习方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二、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科书与实际生活问题结合的产物,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讨, 把课堂搬进生活, 让生活融入课堂, 使数学思想真真正正渗透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方法, 并能运用这种思想、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学学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
例如: “五一” 期间, 各个超市都在做活动, A 超市所有商品一律八五折, B 超市商品买大送小, C 超市一次性购物达150 元以上抵20 元现金。这是个很好的实际生活的例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购物需求, 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自行分析去那家超市买会更加合算。此外, 教师还可将这一问题延展, 将家与超市的距离, 所需时间, 车费等因素都考虑进去, 又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三、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主, 而数学实践活动则是以数学理论知识为基础, 是联系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知识范围, 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和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而,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可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的人和物, 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情上着手,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积极自主的投入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 教师在“平移与旋转” 一课中, 教师可让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前、后、左、右的移动, 让学生体验平移的特性; 另外, 教师可用一个圆规在黑板上旋转一周,黑板上将会留下圆规旋转的轨迹, 这样的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数学问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大量存在,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过我们收集、整理、综合、抽象后, 便可变成我们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的很好的材料。
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表明: 人的创新意识并非存在于现有的知识积累中, 而存在于形成结论成果前的探索过程中。只有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驱使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是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最有效方法。教师可以恰当的利用学生的这种被激发出的思维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 在剪纸实践活动中,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剪对称小人的方法: 在对折的小纸片上画半个人, 剪完后,把纸摊开, 就是一个人。此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4 个小人等的方法。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想的结合,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认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中介, 数学理论知识为主,数学实践活动为辅的师生双边活动。数学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达到, 并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将数学思想有机的渗透到教学实践活动中, 拓宽学生知识面, 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让学生的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此外, 实践活动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习情感, 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舒翠兰.学生数学学习信念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技能开发, 2003.
[2] 宋晓平.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3]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3.
[4] 代钦.论数学建模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4) .
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长期的活动,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富有挑战性, 有利于学生自主观察、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 且具有现实意义。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动手操作过程, 而是自主探索与相互合作相结合的过程, 是数学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相结合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渗透数学, 让生活问题融入数学课堂,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生活实例合理组织教材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既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在人们实际生活中无处不见。因而, 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生自主思考、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 与人交流合作和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等。结合生活实例组织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观察、推理、验证和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知识见相互联系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作用。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以成为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 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积累的过程, 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其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感悟学习方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二、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科书与实际生活问题结合的产物,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讨, 把课堂搬进生活, 让生活融入课堂, 使数学思想真真正正渗透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方法, 并能运用这种思想、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学学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
例如: “五一” 期间, 各个超市都在做活动, A 超市所有商品一律八五折, B 超市商品买大送小, C 超市一次性购物达150 元以上抵20 元现金。这是个很好的实际生活的例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购物需求, 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自行分析去那家超市买会更加合算。此外, 教师还可将这一问题延展, 将家与超市的距离, 所需时间, 车费等因素都考虑进去, 又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三、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主, 而数学实践活动则是以数学理论知识为基础, 是联系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知识范围, 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和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而,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可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的人和物, 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情上着手,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积极自主的投入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 教师在“平移与旋转” 一课中, 教师可让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前、后、左、右的移动, 让学生体验平移的特性; 另外, 教师可用一个圆规在黑板上旋转一周,黑板上将会留下圆规旋转的轨迹, 这样的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数学问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大量存在,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过我们收集、整理、综合、抽象后, 便可变成我们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的很好的材料。
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表明: 人的创新意识并非存在于现有的知识积累中, 而存在于形成结论成果前的探索过程中。只有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驱使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是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最有效方法。教师可以恰当的利用学生的这种被激发出的思维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 在剪纸实践活动中,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剪对称小人的方法: 在对折的小纸片上画半个人, 剪完后,把纸摊开, 就是一个人。此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4 个小人等的方法。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想的结合,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认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中介, 数学理论知识为主,数学实践活动为辅的师生双边活动。数学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达到, 并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将数学思想有机的渗透到教学实践活动中, 拓宽学生知识面, 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让学生的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此外, 实践活动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习情感, 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舒翠兰.学生数学学习信念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技能开发, 2003.
[2] 宋晓平.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3]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3.
[4] 代钦.论数学建模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