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有利于博物馆公共教育水平的提升,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本文分析了我国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的现状,以南通博物苑公共教育项目的探索为例,提出了提升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博物馆界有一句话:“如果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它的灵魂。”[1]可见教育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通过教育方能发挥藏品的价值和意义。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实现博物馆社会价值,积极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实践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一、博物馆及博物馆公共教育的界定
  2007年,国际博协的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2]较之于2001年的博物馆定义,有了重要调整,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业务目的首位。反映了国际博物馆界对博物馆社会责任的强调。
  博物馆公共教育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及从私人收藏场所向社会公众展示、服务场所转变的过程而逐渐产生。人们对博物馆公共教育的认识历经不同的发展变化,从单纯的意识形态到馆校合作,甚至更广范围的教育。博物馆公共教育是全民教育,任务是传播文化知识、提高公众文化素养。我国博物馆先贤张骞先生创立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的目的就是来辅益他创立的通州师范的教学。[3]
  2015年,作为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部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以整章篇幅突出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将教育功能摆在第一位,这与国际博协对博物馆运行的目的相一致。
  二、我国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观我国3400多家博物馆,工作重点一般仍在收藏、展览、研究上,博物馆公共教育尚未真正进步。资料显示,美国博物馆的年观众量是其人口总量的三倍。美国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國民教育思想,培养了对博物馆的深厚感情。[4]国内博物馆无论从“质”还是“量”上,都与之存在明显差距。
  目前,国内公共教育活动举办较成熟的有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少数博物馆,大多数博物馆仍处在起步阶段。究其原因,客观上,经济水平不高,缺乏资金投入,影响了公共教育体系开展的环境、制度等,限制了博物馆公共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观上,对于博物馆公共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公共教育意识不强。
  三、南通博物苑公共教育项目的探索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家公共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卓有成效地开展着不同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动。
  (一)持续开展“知南通·爱家乡”巡讲及公益科普巡回展活动
  每年开展“知南通·爱家乡”公益巡讲,赴县区学校、武警校、南通市支队等免费讲解南通历史,并发放宣传资料,受到大家好评。
  每年全省科普月、“爱鸟周”期间开展公益科普巡回展览。2013年走进启东市实验小学等开展科普巡展,为参观的学生热情讲解,并发送科普宣传资料。2014年,博物苑首次引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公益性展览——“中生代王者归来”流动科普车,并到各学校巡回展出,给观众以参与互动体验。
  (二)推出“阳光少年”公共教育活动
  “阳光少年”公共教育活动针对少年儿童,以苑藏文物为基础,进行系列教育课程的开发,目的在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目前,共设有:“张灯结彩迎新春”和“新春纳福——传统年画”两个课程,都是“1 1”模式即理论加实践。“张灯结彩迎新春”课程,理论方面,工作人员带领学生们了解灯笼的来源、文化内涵等知识;实践环节,给学生们准备了灯笼制作材料包以及制作流程图,教他们制作灯笼。“传统年画”课程由指导老师讲解木刻年画的起源、题材等;实践方面,主要让小朋友身体力行,亲自在陶瓷上彩绘纹饰和印制年画。
  (三)免费举办“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
  免费培训“小小讲解员”旨在培养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博物苑选择优秀学员成为小小讲解员志愿者,假日里为观众志愿服务,让他们成为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此活动自2011年正式开始,每年一届。四年来共招募培训小学员495人,录取192人为小小讲解员,他们利用节假日到博物苑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
  (四)开展“小小科普员”培训活动
  “小小科普员”培训活动是一项针对未成年人推出的公益性科普实践性活动。培训课程设计有趣,以参与体验为主。整个活动新鲜有趣,无论是探幽园林小径,体验自然的奥妙,还是参观自然厅展览,动手制作植物标本,都积极鼓励学生用眼去观察,用手去制作。
  (五)相继开展“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格物明理”、“自然真趣”系列教育活动
  举办“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系列活动之“植物园冬季奇袭营”、“探梅”等活动共9场,参与人数500多人;开展“格物明理——走进文保单位,亲近文化遗产”主题活动8场,观众400多人;推出“自然真趣——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由“叶贴画制作辅导”、“植物标本制作”等五大活动组成。活动通过工作人员的专业授课,帮助学生们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六)以加强馆校衔接为目标,开展互联共建活动
  南通博物苑与栟茶中学联合举办“弘扬五四精神,担当社会责任”为主题的成人礼仪社会实践活动,配合学校深入开展“八礼四仪”活动,为传播南通的历史与文化做出有益尝试。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共建协议,在社会教育、艺术设计等方面深度合作,为职工培训、交流创造良好的平台。高校将博物苑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提升公共教育活动的建议
  博物馆是公共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目前,国内多数博物馆尚未真正发挥公共教育职能,与学校教育结合不够,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一要更新服务理念。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自身在公共教育中的资源优势,着力提升公民公共文化素养。更新服务理念首要的即是扩大博物馆公共教育的受众面。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建设是建立在全民教育之上的,其服务对象普及社会的每一层面。
  二要提升人员素质。在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中,工作人员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公共教育的成效。工作人员具备博物馆专业背景,若能熟悉教学策略,熟练地运用于公共教育活动中,必将成效显著。博物馆可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教学培训机会,提升专业素养。博物馆亦可建立高素质志愿者队伍,从专业教师队伍中产生志愿者,服务于博物馆公共教育。
  三要丰富馆内教育活动。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除了馆内展览陈列外,可充分利用自身历史、人文等资源优势,进行阵地教育。根据不同的公众,设置特色公共教育。如“阳光少年”活动课程,依托博物馆文化资源优势,针对儿童教育特殊性,形成寓教于乐的教育新模式;“社会大课堂”活动,针对中学相关学科知识点,进行博物馆现场教学;“文化博览”活动,基于成年人良好的文化素养,博物馆可定期举办文物品鉴会等,提升文化品位。
  四要加大宣传力度。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3400多家,如何在众多博物馆中凸显自我,需要各博物馆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对外塑造公共教育形象。博物馆利用巡展、巡讲等“走出去”的形式是进行宣传的有效途径。深入学校、社区等做讲座、举办培训活动,可以带动不同年龄层的公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
  五要深入馆校合作。“馆校合作”实质是博物馆与学校之间教育的对接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整合。博物馆是公共教育的积极力量,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与学校结合,符合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潮流。博物馆可与学校结对,为学校提供社会实践基地,给师生提供馆藏资源,深入各學校举办讲座;学校教师可定期到博物馆讲授公共教育课程,为博物馆工做人员作教学培训。双方增强互动,资源共享,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刘鹏.一切为了观众:卢浮宫博物馆的公共教育活动侧记,江苏省美术馆.
  [2]宋向光.国际博协“博物馆”定义的新调整.http://blog.sina.com. cn/zggxbwg,2011.
  [3]赵鹏.漫步博物苑.南通,2002:12.
  [4]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94.
  [5]中国国家博物馆.http://www.chnmuseum.cn.
其他文献
【摘要】苗族年俗文化是苗族人民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历数千年而创造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物质创造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蕴着深刻的苗族民众意愿和风俗信仰。本文以花垣县排料乡芷耳村闹年大会为例,对之活动背景、仪式内容作简要介绍,并着重分析了苗族年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苗族;年俗;芷耳村;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苗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由于独特的宗教信仰、地域环境、风俗
【摘要】凤翔村世代都制作符箓,各种符箓用于家与庙两个场所。家庭使用的符箓以纸质符箓为主,寺庙使用的以布质、墙绘、木质符箓为主。家庭使用符箓的目的是保护家宅平安,福寿安宁。寺庙使用符箓主要是符箓是寺庙的组成部分。符箓的制作材料和用途都不一样,但从色彩上都基本遵循尚青镶黄挂红的基本原则。本文从制作的材料质地进行分类,从质地的不同解释不同质地符箓的使用功能和禁忌,详细介绍凤翔村的符箓文化在凤羽白族中的重
【关键词】小学生;挫折;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0-0025-03  【作者简介】穆利娟,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6)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早期,有些学生的耐挫力较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承受不了。因此,教师和家长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生活不可
【摘要】文化生活作为居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旅游景区的角度分析,文化能够深深根植于园区建设之中,通过“文化建园”达到园区景致与文化内涵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化建园”的基本含义,根据合肥包公园的现状和历史沿革,以其未来的改造和发展为例,探索“文化建园”理论在包公园建设中的实践路径和指导作用,同时阐述了合肥包公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探讨包公文化在公
【摘要】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来源于中西方古典生活与审美方式及思想传统的不同。“韵”和“律”这一对概念将中西古典音乐美学上的差异表达得很清晰。作为中西古典音乐代表性乐器的古琴和钢琴则分别呈现了“琴韵”与“琴律”两种不同的美感形态。  【关键词】古典音乐;韵;律  【中图分类号】B83-02 【文献标识码】A  中西方古典音乐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为形式上的大相径庭,而根植于中西方古典生活与审美方
【摘要】当今,在中国传统地方戏曲的创作中一直存在“保留传统”和“创作革新”的困扰。作曲家、剧作家以及灯光舞美设计师在创作新剧目时都以一种探索的脚步进行艺术变革。如何使中华民族伟大、丰富的传统地方戏曲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河南省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新编的大型历史剧—豫剧《灞陵桥》的成功上演,无疑让笔者和观众对中国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全新的认识。本文以《灞陵桥》为
【摘要】本文借用音乐分析,立足于视唱练耳课堂教学,对视唱中常出现的旋律形态进行归纳,总结不同旋律形态的功能与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旋律形态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此外,还用实例说明在旋律听记过程中通过听觉分辨出不同类型的调式变音,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听记方式,以期更好地还原音乐基本要素且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能力。  【关键词】视唱练耳;旋律外形;表情特征;调式外音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贾樟柯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导演,他始终把镜头推向身边普通百姓甚至边缘人群的生存现状,坚持底层叙事,弥补了缺失。  【关键词】贾樟柯;民俗意象;边缘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一、“民工导演”贾樟柯——自觉底层代言者  贾樟柯出生于1970年的山西汾阳,1993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贾樟柯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小山回家》至2015年最新作品《山河故人》,贾樟
【摘要】托斯蒂是意大利19世纪,唯一不受歌剧形式干扰,而潜心创作其他音乐形式作品的作曲家。他将自己完全投身于室内歌曲的创作(早期创作的部分神圣歌曲除外)。这在19世纪的意大利音乐界的确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当然,这也证明了托斯蒂的才华和天赋。托斯蒂并不是一位開派拓流的大作曲家,但他写的许多室内乐声乐作品,如《再见》《理想佳人》《玛莱卡莱》《小夜曲》等,一直深受世人喜爱。然而在当时,托斯蒂及本人却并
【摘要】抓拍是摄影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生动、准确地抓拍生活中激动人心的美好瞬间,是摄影记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随着当前摄影活动的日益普及,抓拍方法正在被广大摄影者所注重。在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形象地表现时代的风云,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这是摄影艺术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新闻摄影;瞬间;抓拍  【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识码】A  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照片,往往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