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牙槽损伤固定方法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方丝弓托槽技术和牙弓夹板技术在外伤性牙槽损伤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将91例外伤性牙槽损伤需进行单颌固定的患者分为两组,共134颗牙齿,分别采用方丝弓托槽技术和常规牙弓夹板技术固定,记录患者复诊过程中固定装置的稳固情况,以及半年后临床疗效和牙周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复诊过程中固定装置稳固情况和在牙龈炎、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的改变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1),在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结论方丝弓托槽技术是治疗外伤性牙槽损伤可靠的单颌固定方法。

其他文献
1 临床资料  例1,男,27岁,塌方致颈前部铁皮切割伤10 h,经他院诊断:气管、食管断裂,急诊送至我院.体检:心率120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25/75 mm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0.93.意识清楚,胸骨切迹上3 cm有一约10 cm长横行创口,气管自环状软骨下完全横断,环状软骨粉碎性骨折,环甲膜破损15 mm×10 mm,食管横断仅后壁
期刊
近年来,颈椎损伤发病率明显上升.尽管颈椎损伤诊治手段和技术已有很大提高,但是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获得早期有效救治?如何减少死亡率?如何降低伤残率和伤残程度等一系列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医师.全球众多医疗和研究机构在不断探索颈椎损伤的治疗问题,但许多根本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颈椎损伤及其继发性损害导致的一系列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研究表明,对颈椎损伤的诊治虽然有了一些新的概念,但同时也遇
期刊
笔者对手术证实为髓核突破后纵韧带的脱出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期刊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波及关节的复杂骨折.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跟骨关节内骨折恢复原来的解剖关系和坚强内固定对其治疗的重要性.笔者自1999年4月至2003年7月对31例共43侧跟骨关节内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3~26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
期刊
上位颈椎疾患因其解剖部位特殊,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我科从2000 年11月至2003年3月,共手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25例,效果满意.
期刊
传统跖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术.近年来,由于内固定器材的不断发展和外科技术的改进,使用微型螺钉加压钢板内固定克服了骨折端不能紧密接触、无法有效制止旋转及患肢不能早期活动等缺点.2000年3月以来,笔者对50例多发性跖骨骨折采用微型螺钉钢板加压内固定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患者男性,29岁,因车祸致肝脏损伤在外院行剖腹探查术,肝脏裂伤处填塞明胶海绵.术后3 d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术后10 d 转入我科治疗.MRI示肝中叶巨大血肿.入院后第3天患者出现腹腔内大出血,腹腔引流管周围流出大量新鲜血,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进腹后见肝脏Ⅳ、Ⅴ、Ⅷ段间巨大血肿,肝脏表面两处裂口,长约4~5 cm.Ⅳ段处裂口较浅,行水平褥式缝合;Ⅴ、Ⅷ段间裂口很深,置长纱布条压迫止血;胆囊
期刊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6岁,因石股骨颈骨折入院.8年前曾因左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期刊
胸、腹部创伤在创伤中的发生比例很高,且常同时发生,其伤情复杂,常累及心、肺、肝、肾、胃肠等重要脏器及大血管,直接造成这些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同时还会因急性大量失血引起组织低灌注状态及缺氧,伴随全身应激反应及严重生理紊乱,常迅速导致一系列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因伤情发展快,救治常需争分夺秒,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治不仅可直接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可减轻创伤后继发性损害,降低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加强早期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