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版人生

来源 :新海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ibo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城代表了中国,金字塔代表了埃及,埃菲尔铁塔代表了法国⋯⋯你要用什么来代表自己?这些限量的猛兽们,都穿上自己特有的外衣,打上限量的标签,或传统、或刚毅、或优雅⋯⋯它们整装齐发,带你尽情体验限量版人生!
  
  “醉”中国
  法拉利599 GTB中国限量版
  它从意大利沿丝绸之路一路驰骋来到东方,身着哥窑开片瓷器外衣,古朴自然,演绎古老中国的文化精髓。传递着“巧如范金,清比琢玉”的意境。
  法拉利599 GTB中国限量版,车身灵感来源于宋代哥窑开片瓷器,以手工漆绘形式精心绘制了哥窑开片瓷纹图案,并以小篆字体书写上了“中国”标识。启动键背底取材于意大利著名珠宝品牌的玉石,银质镶边,玉表上刻有小篆体“启动”二字。后备箱中的行李箱也是特别定制的,曾经作为东西方文明纽带的丝绸之路被精心刺绣在皮质行李箱上,沿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足迹,一路延绵从中国西域到达意大利威尼斯。它由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卢昊设计完成。
  限量程度:全球惟一
  限量亮点:全球惟一 Made for China
  
  精神领袖
  布加迪威航限量版
  蓝色、红色、绿色、白色这4种颜色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让布加迪来告诉你,它用这普通的4种颜色演绎了4位出色车手的传奇人生,这是他们精神的延续!
  在布加迪百年诞辰之时,为向公司创始人埃托里•布加迪的杰作Type 35 Grand Prix车型致敬,布加迪出品了这4台特别版威航。4种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国家:蓝色的法国,红色的意大利,绿色的英国,白色的德国。这4辆新款威航均有特别的前身—— 布加迪Grand Prix 原型车。4辆具历史意义的赛车象征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获得无数胜利的、传奇的布加迪赛车手们。这4辆布加迪特别版威航以当时的4个赛车手命名,蓝色:Jean-Pierre Wimille;红色:Achille Varzi;绿色:Malcolm Campbell;白色:Hermann zu Leiningen。在车内豪华真皮座椅的头枕上刺绣着车手签名。
  限量程度:每种颜色各一台
  限量亮点:百年特别版,赛手精神的延续
  
  卓尔不群
  迈巴赫Zeppelin限量版
  它带着独特的香气,游走在山川和森林之间,它拥有精致的工艺,超豪华的内饰,像是陆地上的私人游艇一样。但它已经不仅仅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这次让你的身体由内而外全方位体验着至尊的豪华定制。
  迈巴赫Zeppelin沿袭了迈巴赫标志性的双色专用漆面,银色“肩线”贯穿整个车身连接头灯和尾灯。20英寸轮毂也采用了镀铬渐变抛光技术,使轮毂看上去充满动感。座舱采用浅色高级真皮和高光钢琴漆面板装饰,后排座中央备有两个带Zeppelin标徽的银质高脚杯。后座中心的控制台还配备独特的水晶球,可以放置在后排出风口之上,按下按钮就可以释放香味,也可以自行定制自己喜欢的香水,让鼻子也享受一下这最奢华的服务。
  限量程度:全球限量100台
  限量亮点:定制香水
  
  超越自我
  BMW 7系施坦威特别限量版
  谁能想到有一天钢琴能和汽车完美结合?在这个冬天,跳跃在黑白琴键之间的音符与轰鸣的马达声谱写出一篇完美的交响乐,让两种经典完美融合。
  BMW 7系施坦威特别限量版在施坦威钢琴德国汉堡工厂曝光。两种颜色的车型外观及内饰都将采用钢琴键盘的黑白对比色。车身漆面质感可与钢琴漆面的闪耀光辉相媲美,每一层喷涂都经过手工抛光。整车车身贯穿的金色腰线,车尾部镀铬饰条上、座椅头枕上、钢琴生产商金色字体,处处流露出细节之美。黑色车内饰、门边装饰条、中控台以及仪表盘下部等部分都采用白金色,采用对比色以增加提亮效果。白色车则相反,对应的内饰则是黑色。车内并配以羊毛小地毯。两个绣有琴尾标志的后排座椅靠垫和开司米毛毯令豪华内饰更加完美。
  限量程度:不详
  限量亮点:钢琴漆般的车身,用两种经典诠释最高美学
  
  稀世珍品
  兰博基尼LP670-4 SV SuperVeloce中国限量版
  只要看上一眼就会有过电的感觉,就会被它狂野的外形所折服,这头“蛮牛”从来就不会低调,这次它披上具有中国精神的新衣,发出更加炫目的光芒。
  兰博基尼Murcielago终极版本的LP670-4 SV SuperVeloce中国限量版专为中国最具鉴赏力的超级跑车收藏家打造,全球限量发行10辆。车身采用了具有中国韵味的青铜色作为基本色,象征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雄伟、坚不可摧。一条充满激情的金属橙色漆饰带贯穿车身,配以黑色点缀,更增添几分神采。轮毂内散发出夺目光芒,如同火山中迸发出的炙热能量。车身侧面巨大的SV拉花使人立即能将它与普通版区分开。
  在全球范围内,只有10位顶级跑车收藏家有机会将这款奢华跑车中的经典之作收入囊中,它的与众不同在于它注定是稀世珍品,能将自己的名字刻在车内。Made for China也许就是它最珍贵的价值体现。
  限量程度:全球限量10台
  限量亮点:可将车主名字刻于车内
其他文献
东亚管理学院是新加坡第一所成功引进英国著名公立大学在新加坡开设亚洲分校区的学校,提供同步英国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等专业的优质教育,学院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旅游业迅猛发展导致了酒店和旅游业的全球扩张现象,旅游业在新加坡成为朝阳产业,伴随新加坡滨海湾综合旅游度假村和圣淘沙两个旅游综合度假村的大项目开展,提供了7万个管理专业人才的岗位,带动20万有关
期刊
你绝没有想到,当你进入某个品牌服饰专卖店的时候,你就已经掉入了一个“陷阱”,组成“陷阱”的元素包括当季的流行趋势、服饰搭配、色彩调和,以及你身边所生活的千千万万的人群的喜好,而这些就是让你慷慨解囊的所有理由。精心打造这个“陷阱”的人,叫视觉陈列师,你的喜好、气质、意图,甚至你可能出的价钱,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但他却往往被忽略成一个普通的店员、导购甚至是搬运工     “即使是水果蔬菜,也要像一幅静
期刊
虽说圣诞节起源于西方,但如今早已成为了不分宗教、不分民族的全世界的节日。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已经将圣诞节等同于一个与家人、朋友团聚的美好节日。家庭聚会、互赠礼物、装饰家庭、圣诞晚宴是大家最重要的庆祝方式,相比于过去,圣诞节的宗教色彩正在逐渐淡去。  在西方,只要是圣诞节享用的家宴都称为圣诞大餐。不过,有几道传统食品是圣诞节不可缺少的,比如圣诞火鸡、烟熏火腿、圣诞三文鱼、圣诞布丁等。传统的圣诞大
期刊
第一次对父母儿女说“我爱你”的时候,双方都感到羞赧,次数多了也就逐渐接受和习惯了。慢慢地就会发现,短短一句话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人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别的方面就会减少苛责,何乐而不为呢?  还记得第一次看外国电影的情境吗?看着他们大方的搂搂抱抱,亲来亲去,是不是都不忍心看了?人家没不好意思,自己倒先害羞了。从那时起,西方的文化就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直到现在,我们再看电影电视已经能够习以为常
期刊
若干年前,蔡明几乎在每一次说出自己的超前想法时,都会遭到强烈质疑,但最终都能变为现实。他说,每个人的成功,都取决于他当时的见识与视野,正因为对外界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才不断有新的认识和变化。  很难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定义蔡明,他太多面、太跳跃,故而头衔太多,实在无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描述。他是昆曲发烧友、狂热的看展人、曾经的文艺青年、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又是一位有着中国士大夫情怀的成功商人。  之所
期刊
他拥有完美的身躯,拥有魔鬼般的速度,拥有野兽的力量,就像传说中的恶魔骑士,驰骋在赛场上。疾速行驶像是他的宿命,轰鸣着、咆哮着,出现在每一个寂静的黎明和夜晚。Grand Touring是GT赛车的缩写,如今已经演变成为大马力的汽车。能被称为GT的车型,必不是流俗之辈,他们拥有完美的动力,成为世界各国车迷们梦寐以求的超级跑车。    疾速闪电  玛莎拉蒂Gran Turismo S Automatic
期刊
陈寅恪比王国维乃至梁启超、胡适、鲁迅、钱穆等近现代大家,更像一位“世界公民”——他骨子里有德国学究的严谨,英国绅士的风度,日本武者的执拗,又有美国牛仔的自由感,法国式的傲慢,还有一肚子印度式的超脱,他是一位自由活泼而又假装世俗的聪明先生。也正因此,他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内在灵魂和外在生命轨迹,贴切得如此严丝合缝,令人心生敬畏。     1925年,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筹建国学研究所,
期刊
当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个投资移民热国纷纷收紧政策的时候,人们毫无例外地将目光锁定于投资移民政策放宽的美国,改变了以移民加拿大作为跳板的局面,直接申请美国投资移民的人数增多;纵观全球经济格局在变,机会在变,个人需求也在变,投资移民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我们需要充分地思考。  GA:如何看待目前的美国投资移民热潮?  张容: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失业率逐步升高,特别是2010年10月美国劳工部公
期刊
吴老的作品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宁谧和柔美,外出写生多年,据说吴老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吴老对桥自有一番出自画心的见解: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
期刊
“没有人会是纯粹的纽约人,也没有人会感觉到自己是完全的外来者,但请小心,无论只是一位纽约的过客还是最终在此安家,纽约都有可能成为一份毒品。”在从巴黎到纽约的航班上,我反复咀嚼这句从法文杂志中抄写来的话。  纽约究竟是怎样的城市?值得让《在路上》的Jack Kerouac穿越了整个美洲大陆奔波8000英里后感叹身处时代广场的不可思议和迷幻情结,那是在1961年的纽约;黑人女作家Toni Morri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