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基督教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shan_l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基督教文化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然而中国作家对于接受基督教文化的价值立场差异巨大,使得相关文学创作在艺术审美效应方面产生了根本差异。本文通过独特的意象阐释、呼唤宗教感以及终极关怀的价值立场的探讨,分析了基督教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1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基督教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在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当代文学创作接受基督教文化的模式不同,因此文学创作所受影响和文学批评的特征也大不同。所以,就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分析来说,研究它的不同特征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宗教感的呼唤
  历久以来,人们对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评论看法各不相同,文学观的不同决定着评价准则的不同,也需对于文学是何物无法做出定性分析,但考虑文学包含什么要素难度不大。不可否认文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中,它与宗教间的密切关联向来存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著)中提出:文学原本就是宗教的一部分,却由于两者性质不同,所以文学最后才会被宗教分化出来。文学起源于宗教,它不受宗教外在仪式化程序的限制,但无疑是宗教精神实质的载体。基督教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使其确立文学存在的角度更为独特,即认识和表现真理的角度。文学在陈述事实,也在刻画人类灵魂,更在书写对宗教的情感,同时还仰望着彼岸的世界。中国文学却并不重视抒写这种宗教感,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周作人指出,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力量,并非纯粹文学和孔子、老子,而是通俗文学和道教,这里所指的道教并非庄子的道家。虽然这种观点深刻洞察到中国传统文学的精神,然而通俗文学和道家逍遥避世难以解决人们内心的矛盾张力,只能转移灵魂的焦灼状态。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儒两家,其道德准则和逍遥精神给予不了真正的人生安慰,很难真正深入人灵魂深处的不安和痛苦。由于缺乏这种崇高的宗教精神,中国文学才会极易在写实平面中消解,所以才需要基督教精神的介入来明确解决中国文学困难的方向,实现对宗教感的呼唤。
  二、独特的意象阐释
  宗教感的产生以及熏染过程十分漫长,对基督教信念的执着和认同与内在情感抒发关系密切,但在文学批评中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基督教文化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最显著的外在特征即独特的意象阐释和言说方式的确立。文学批评在自身发展体系中采用了基督教文化的意象表达和言说方式,这源于基督教文化影响力的日益成熟和批判主体对基督教文化了解程度的日益加深。纵观当代文学批评文章中对《圣经》的引用不在少数,信手拈来的经文和悲悯深厚的语言特色,不仅彰显出批评主体熟悉基督教经典的程度,更是他们领悟和感知基督教精神的体现。这些文学批评的思维模式日渐成熟,对阐述构思救赎、罪恶、忏悔、苦难等主题也越加完善。同时基督教文化对约定俗成意象表达的公认,促进着文学批评独特阐释的形成,比如同伊甸园、十字架、审判等具有指代意义和隐喻的语汇逐渐在批评过程中获得了确认。
  三、终极关怀的价值立场
  文学批评的价值呈现受到基督教文化对人类生命和灵魂的终极关怀上。文学批评以某个作品好坏的评定为主要职责,然而批评者采取不同的标准和立场,即便是批评同一部作品,其结果将天差地别。文学批评和其他学科相比不同,它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研究总结,以及在所有评论实践中的应用。但值得注意文学批评并非是断章取义,它在批评现象上有着普遍的意义规范和准则存在,正如刘小枫指出的这个界定是真实的意义,它能够开启每颗心灵,令个体对价值意义的内在意向得到很好的满足,并深入到每个个体的内心深处,使其切实地感受到它的确定和亲切。事实上,提出这一普遍准则就是阐发文学批评的规范,在这个方面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作用,不是对更值得褒扬的文化或更好文化的在乎,而更在乎它提示的这种意义真实。这种意义真实与基督教文化的终极关怀价值立场和对个体灵魂的关注正好契合,也就是说,这个层面的文学批评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努力的意义便在于此,它们对人类灵魂的关注,指向了终极关怀价值的建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督教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呈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的因素,也表达出对基督教的情感经验。对中国当代文学和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关系备受文学研究的关注,而本文以文学批评为切入点,从基督教文化影响着手,重点探讨文学批评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的特征及优势。
  参考文献:
  [1]崔海亮.基督教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和对策[J].科学与无神论,2014,(2):42-45.
  [2]刘芳文.论《雷雨》与基督教文化的复杂关系——兼评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关系[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4,(1):40-47.
  [3]解玲洁,周艳,王亚南等.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J].华夏地理,2015,(6):216-217.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我省热区广大群众发展咖啡积极性很高,各级政府也很重视,但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和投入不足,平均亩产较低。如何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咖啡品种,是发展咖啡产业化的关键,现将我省
第一部反映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表现全国新闻工作者杰出业绩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国记者》近日摄制完成。该片总片长3小时30分,共分6集,经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上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即CHINAP&E展会)于2010年6月10日在北京拉开帷幕。展会期间有很多令人心动的影像新品和新技术亮相,各个厂商也纷纷有话要数
今天,新闻竞争异常激烈,报纸只有办得“上”(全局性)、“下”(地方性)满意,既唱响主旋律,又让群众喜闻乐见,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们《聊城
摘 要:我国近代历史上,由于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国门被迫开放,这不仅影响了我国长久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与此同时为了开启民智,大量外国文学的译介作品也随之传播开来。这些外国文学对我国的小说创作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主要就表现在丰富了小说类型、改变创作艺术、拓展创作思维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中国小说;近代;外国文学;创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专家简介  陈会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9年,我还在上海读心理学研究生,当时在学校图书馆里,我曾借来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著作的《父母必读》翻看,也常阅读苏联的一本俄文杂志《家庭与学校》,曾经感慨,中.国为什么没有类似的杂志?  1980年,我偶然看到一本32开装的中文杂志《父母必读》,马上引起了我的兴趣,尤其是看到这本杂志的主办方在北京,不由地上我这个北京
期刊
经过10年报业的深化改革和跨跃式发展,地方报社的运行机制有了很多创新,综合实力也进一步增强。但近几年,地市级报社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自身体制与发展的矛盾也很突出。
摘 要:审视一下现状,我们就可以可以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文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弱。文字的魅力已经不堪“唯美”图片的压力,读图时代一步一步地压缩着文学的生存空间。70年代的诗歌写作、80年代的文学青年,这一切都在电影、电视连续剧的嘲弄之下走入了生存的死胡同。社会分工——这一社会发展的既定事实挑战着慢节奏的生活,也使文学孤独地守望在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一隅,似无再次走向辉煌的可能。在这里摘要就
种子包衣技术的原料种衣剂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常用的种衣剂类型主要包括化学型、生物型和途氧型。本文就从国内引进的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种衣剂在直播水稻上进行应用,对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