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槐与奥斯丁

来源 :中国作家·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m9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赵初到洋槐村是八月末,秋季开学前一星期.洋槐村是联排公寓,在大学城安娜堡,属于密歇根大学,是大学租给带家属的研究生、访问学者和青年教师的宿舍.公寓呈长条形,两层楼高,每家独门独户,每两家的门口共用一个小花园.rn像大部分美国校园,密歇根大学也是到处绿树成荫.洋槐村那几排公寓之间种满大树.不仔细看,那些树跟美国北方的林荫树没有区别——枫树、橡树、海棠,以及高的像梧桐树,春天开白花的布兰福特梨树.等到第二年四月,老赵才注意到原来洋槐村不是白叫的,门前大树开花了,一嘟噜一嘟噜雪白的穗状花,从明亮的绿叶子间挂下来——这不就是他大学时宿舍前的洋槐嘛.槐花的香气实在是太熟悉了,让他很蒙.到美国五年,忽然遇到开花的槐树,瞬间起了故园之思.在北京,槐花的香气是春天进入夏天的信号,怎么美国也有而且一模一样呢?
其他文献
《派对恐惧症》和《在梦屋中》(Inthe Dream House)给我们的印象是,卡门·玛丽亚·马查多是个写人类情感、性别危机、性少数群体的作家,但她不认为这些主题会限制她未来的写作,也不认为只有两种性别.她的故事充满了一种奇妙的揭示力:能让人意识到日常的两性关系,乃至爱情之中都潜伏着暴力,自由和无力可以同时发生,或者说,发生中和.她说这种智性“来自于我对世界的观察和我的个人经验”.
第一天,他捕获他的时候,只记得慌乱且痛.那天风很大,浪潮推着他撞到尖石,蚌壳都被冲破.就这样,那个他,小小的晶石住了进来,裹进他腹肚,留在身体里,本是为了愈合伤口,又好像是陪伴.rn他和他濡濡地讲话,也骨碌碌打滚儿玩.游荡在身体中,日夜波漾.那个他变成圆润的珠子,长出和自己的手心一样的光彩,有时看着像岸边的月光.
期刊
从1950年代末开始,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多部小说先后被几位大导演看中搬上银幕,在电影节上频频亮相.1958年,法国导演勒内·克莱芒把《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拍成了一部好莱坞风格的大片,大投入、大制作,有西尔瓦娜·曼加诺、安东尼·博金斯、理查德·康特、乔·范·弗利特、阿莉达·瓦莉等一众明星参演,史诗般的画面几乎赢得了媒体的一致好评.杜拉斯名利双收,用小说的改编费买下了位于伊夫林省诺弗勒堡的一栋大房子,但她的内心其实非常失望.十五岁半白人小姑娘的内心故事被忽略了,以至于很多年后,自恋的女作家依旧耿耿于怀:“所有的
期刊
9月的某一天,从北京到上海出差教学的路上,耿军随身携带了一本赵松的短篇小说集《抚顺故事集》,在高铁上就看了起来.“之前赵松有本《积木书》,我的演员袁立国在那儿看,我问他这是什么书,他说有点意思.后来又有人跟我提过,说他写的《抚顺故事集》还挺好的,推荐我很长时间了,我刚买来看.”rn回北京的路上,他包里又揣上了北岛的《今天》杂志,以及朱岳的新书《脱缰之马》,“还有人说我和朱岳长得挺像.”
期刊
今天早上,我梦到了孔雀.很奇怪的梦.我和一大群人从教学楼出来,准备回宿舍.天突然降温,我忘了从谁那里随手抓过一条毯子,披在肩上.孔雀跟在我们身后.据说每天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它都会窜进校园骚扰路人.我不管它,继续走.有个声音叫我,快把毯子丢掉,它以为毯子是你的羽毛,会来追你.我没听,太冷了.孔雀果然追上来,在人潮里精准地劈出一条小路,直直朝我杀过来.我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被它喷射而出的精液溅到,其中一滴落在手背上.它以为我是它的同类.但问题是,我是女的,而它是雌孔雀.
期刊
一rn父亲弥留之际,我从旧金山飞回了杭州.这一回来,有五年我都没再回旧金山.父亲葬礼之后,最难过的就是母亲了.几十年朝夕相处,突然身边少了一个陪伴的人,屋子空了,心也空了,不知道该怎么来打发日子了.rn母亲退休前是浙医二院的内科医生,也是医大教授.大家叫她沈医师,或者沈教授.母亲退休后,每天与父亲相伴在一起,难免有口角和争论,但母亲在父亲面前是一个强者,家里事无巨细、样样操劳,虽然辛苦点儿,却是很有成就感,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期刊
费兰特在《碎片》中说:“我做研究、翻译、教书.写作对于我来说不是工作,研究、翻译和教书也一样,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在翻译到这一段时也恍惚起来,这几乎也是我的生活方式,这些内容一点点在我的生活里扎根,像肿瘤一样不断膨胀,占据了生活的主体,而且相互争夺资源,挟裹着我,逼迫我交出灵魂,让我无法做出其他选择.所以每次有人问我,想不想和费兰特见面时,我总是断然说:不想.因为这些年精神层面的“交流”太细致入微了,让我疑心见面也不会超越这强度.在作者、讲述者和小说人物这三个层次的“埃莱娜”之间,我更愿意凝视那个讲述者.
期刊
丈夫调到距东京老远的青森当支店长,因为对都会的喧闹有些厌倦,我跟着去当了两年家庭主妇.我们本来可以选择市内稍好的公寓,可我想既然来了乡下,不如找个空气新鲜的住处.这样我们租了一栋距市中心有近一个小时车程的别墅型的楼房,住得称心满意的.意外的是从这里开始了我人生中的一段奇遇,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开头只是一些小事,让我不解地重叠在一起,随着谜团一个一个地被解开,终于发现那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事件.由于自己是唯一的目击者,我想不去动笔把它写出来的话,它很可能就会永远地被埋没,不为世人所知晓.rn就把它权当是一个故事吧
期刊
1rn黄乔希从死亡的沉睡中睁开了双眼.rn他隐约地看见一片苍茫,渐渐辨认出云层.云层恣肆地覆压在一条河上,在远方被一座险峰刺穿.河水的颜色深极了,似乎在这大萧条年代,生产商把大桶大桶的黑褐石油倾倒了进去.沿河的灰石子河滩无休止地延展.他正是躺在这片河滩上,裹着一袭丑得半死的医用白袍,还结满冰,竟觉不出冷;头像被人从中间劈开,又草草地缝合,剧痛难挨.他吃力地抬起手臂,贴住心口,捕捉到了节律;又摸摸脸颊,感觉出轻微弹性.暖风从河上飘荡过来,一波接着一波,消解身上的冰枷.rn他挣扎着坐起来,悄悄掀开袍子的下摆,
期刊
一商雨量rn这座建筑的外形像一只张开翅膀的鹰,它的两翼舒展着伸向天空,可是那又分明不是鹰的翅膀,更像两把梳子,梳齿分开着伸向天空,那是被折断了的大厦的外墙吧.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纽约“9·11”纪念馆的印象.室外是初秋的阳光,走进室内心情一下子沉了下来,歪斜着扭断的钢梁悬在墙上,曾经可以超速运转,六十多秒就可以到达一百多楼顶层的马达,气息奄奄地躺在地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