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表达下调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o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AT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设计并合成靶向LAT1的小干扰RNA(siLAT1)和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CON),并在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中进行转染,48 h后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行敲降效率的验证。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干扰组(siLAT1组)和阴性对照组(siCON组)细胞增殖,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siLAT1组和siCON组细胞的迁移能力。

结果

siLAT1和siCON瞬时转染HT29细胞48 h后,siLAT1对HT29细胞LAT1 mRNA表达的抑制率为(73.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0,P<0.01)。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靶向LAT1的小干扰RNA(siRNA)的敲减效率(0.68±0.06比0.21±0.04,t=4.492,P<0.05)。CCK-8实验表明LAT1基因敲降后的细胞株HT29增殖能力弱于阴性对照组(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在转染后siLAT1组迁移细胞数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66±11比156±29,t=5.083,P<0.05)。

结论

LAT1表达下调抑制了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方法分析国内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至2019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应用Revman 5.3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高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低血白蛋白水平、胰管直径<3 mm[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202-5p通过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V亚族2(TRPV2)调节三阴性乳腺癌(TNBC)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干细胞中的miR-202-5p表达量。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RPV2、雌激素相关受体β(Esrrb)、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
目的观察藤梨根提取物(RAE)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研究其机制。方法将HCCLM3细胞细胞分组为miR-NC(转染miR-NC)、miR-34-5p(转染miR-34-5p mimics)、RAE +anti-miR-NC(转染anti-miR-NC)、RAE +anti-miR-34-5p组(转染anti-miR-34-5p),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
冷休克蛋白是一类在低温条件下表达上调的序列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可通过与目的蛋白质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结合,调节这些蛋白质在低温、缺氧、紫外线照射等应激条件下的表达,并参与细胞的增殖、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在细胞快速适应这些应激条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期刊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和核糖体蛋白15a(RPS15a)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75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SIRT2和RPS15a表达水平。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胃癌组织的SIRT2表达率为70.67%(53/75),明显高于胃癌癌旁组织
目的观察双基因重组载体在兔乙醇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抑制成脂与促进成骨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80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1)双基因组:马血清致敏后烈性白酒10 ml/(kg·d)灌胃,一侧股骨头内注入转染双基因重组载体pGFP-V-RS-siPPARγ-exCGR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2)无关序列组:马血清致敏后烈性白酒10 ml/(kg·d)灌胃,一侧股骨头内注射转染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复发性前列腺癌全新突变,并构建前列腺癌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利用外显子测序分析了30例复发的和44例未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测序的平均覆盖率和平均深度分别达99.4%和44.8X,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建立了一个包含5个突变的预测前列腺癌复发的模型。应用随机森林包的函数rfcv(Random Forest Cross-Validation for Feature Selection
目的探讨大鼠颅脑液压冲击伤脑损伤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1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应用Dixon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造模后6、12、24 h、3 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以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测定Caspase-1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