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阴柔文化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以及艺术发展的动向都是与当时的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的,中国画的创作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给予养分,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内涵且与大众有共鸣的作品。传统文化的两大体系———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有阴柔的特性。这些阴柔文化也使得在绘画中形成了阴柔的审美倾向,并且同时也影响着现在人们的审美方式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传统文化;阴柔文化;中国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8-1
  一、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与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博大的人文素养,是构成多样性的世界文化的重要分支。从夏商时代到至今,传统文化在历史流变中不断的被整合和发展。在各个时代中有价值的文化被时代所接受并继续膨大发展,从而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不被适用的文化则像进化论里所说的,被淘汰出局。每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和发展都是与当时的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的,当然中国画也是如此。中国画的创作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给予养分,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内涵且与大众有共鸣的作品,传统文化的两大体系———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的一些思想和观念也影响着现在人们的审美方式和审美情趣。
  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对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中国古典美学提倡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但在实际上,中国的主体审美趋向自先秦起一直到当代,走的是一条以阴柔美逐渐替代阳刚美的线路。虽然在民族存亡的历史时期也会出现“如鼓万勇士而战之”的壮志豪情,但很快又会进入温柔敦厚、清淡柔美的审美理想。而在当代外来文化不断进入甚至渗透下,我认为不管怎样地融合或是吸纳,审美者的主体———大众的审美心理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以至于传统审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影响着整个中国画发展的动向或者是中国画市场。
  二、传统文化中的阴柔性的文化根源
  从先秦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状态到“法治严格”的短暂的秦王朝,而随之后的汉代则是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从此之后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正统文化的大体格局形成。同时儒家思想体系也作为治国之根本来维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的精神平衡发展。儒家思想崇尚中道,主张“发乎情而止乎礼”“温柔敦厚”的思想,推崇以礼治国,重德轻刑,在这一点就是具有阴柔的特性。儒家思想具有的阴柔的特性,使得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或是影响了中国古代绘画创作者的阴柔性品格。
  在战国时期的楚文化中,我们不难看出阴柔美是他们的主导审美风尚。在1949年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其中图中的女性和男性的形象都有着苗条的身材,落地的长衣呈现着柔美的曲线,给人以飘逸、柔美、神秘的感觉。这足以证明当时的阴柔审美文化在绘画中的存在和体现。汉末,时局动荡不安,长期以来作为治国之冈本的儒家思想体系并不能从根本上维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格的完善发展,这也使得人们对它的价值以及在价值下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从而以老庄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玄学兴起。玄学的兴起也标志着整个社会思想和美学精神都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而这种新的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形态就是任性放达、风神萧朗,不扬于礼法,不拘泥于行迹,追求超然绝俗的人生境界,从视觉上的表现形态即是潇洒飘逸,秀骨清像,这也是阴柔性的一种表现方式。
  三、中国画创作中的阴柔性
  就当代的中国画,特别是工笔人物画来说,许多画面都具有阴柔的特性,从人物的形态、神态来说都是如此。从工笔人物画来说,大部分的人物画创作都是以女性形象为主,这也体现了其阴柔性。然而男性形象自古以来都是阳刚之美的代名词。而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男性形象似乎就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再是阳刚、豪迈的形象,反而被含蓄、儒雅所替代。就比如说在王冠军的作品《锦瑟年华系列之水木年华》中,虽然画面中都是男性形象,但是其动态都类似于女性,长相清秀,画面具有阴柔性。从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几乎看不到那种斗志昂扬,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了,这也许也是这个时代人们真实精神状态的反映。在当代的工笔人物画中,大多数作品都是以静态的人物为绘画对象和表现对象的,就算有动态描写,也大多数是以柔美表现为主。很少有像汉代时期的《霍去病墓石刻》的那种高大深沉,也没有《击鼓说唱俑》的豪迈与激情。
  然而在表现手法或者说是表现技巧上,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就工笔人物画而言,淡雅、柔美、朦胧、天真、淳朴的作品不胜其数。其表现手法也是以朦胧、淡雅为主。许多作品都喜欢把简单的构图、干净的画面处理成若隐若现、扑朔迷离、朦朦胧胧的感觉,给人以柔和、温馨或是冷艳的感觉。单从数量来看也能说明阴柔性在当代中国画得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而在近几年的大大小小的画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阴柔淡雅的作品似乎成了展厅的主角。淡雅、轻松的画风渐渐代替了阳刚、大气的画风,这也正是中国传统阴柔审美思想影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2]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1.
  [3]徐建融.中国画的传统与二十一世纪[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5.
  [4]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
  作者简介:
  蒋彩霞,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画色彩是具有装饰性的色彩,是指中国画赋色不是真实物体表面色彩的还原或再现,而是根据作者意图改变物体的色相,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及其固有色的影响,所以说中国画的色彩是非写实的色彩。同时中国画色彩的运用且有很强的装饰性美感,这是基于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学说的色彩观与“随类赋彩”的设色手法。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装饰性;随类赋彩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
摘要: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篇关于山水画的论文,提出“澄怀味像”“山水以形媚道”“妙写”“畅神”等著名美学观点,这些成熟而又深刻的见解,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山水画的发展中起到了奠基作用。  关键词:宗炳;画山水序;澄怀味像;以形媚道;妙写;畅神;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J2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1-1魏晋
摘要:写实油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和方法,它是西方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实油画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语言。经过近代各种画系发展风格的影响,写实油画已经不纯粹是以写实为主,也加进了许多设计创作的元素在其中。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在蓬勃的发展过程之中,吸取了西方的油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写实油画作品,其中存在的挑战与问题也需要我们来解决它。  关键词:中国写实油画;困境;挑战  中图分类
研究基于网络控制原理的时延问题。分析了网络控制系统的一般模型。针对存在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提出网络时延的控制算法设计,同时通过对水下航行器网络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实
提要:改革开放后,西北出现了真正跨越男权时代,拥有女性话语权及社会认同的女油画家。通过女性绘画存在的个案研究,某种程度上可以洞见特定地区艺术及社会发展的水平。文章分析研究孙蛮、钟晓京、燕娅娅等人的创作,认为这三位画家各有风格,但无论从选材角度还是文化上都深切关心女性话题,能以较独特的女性视角去表达强烈的“女性意识”,关心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追求人性的完美。  关键词:理念;女性视角;诗意;主
民国时期,我国在岛礁归属、海产开发、海运交通等方面面临着严重危机。为了应对危机,一些个人、团体和民间组织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影音宣传、组织请愿、投资开发、武力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