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礁石

  我的成长过程基本靠自己。
  记得第一天幼儿园入学,别人的父母都给孩子买好作业本、铅笔和橡皮,在教室外等着,怕孩子第一天不适应,课间休息时送水和冰棒,等放学带孩子回家。
  我爸,写上我的名字,把我放在教室,就骑自行车回家了。课间休息别人和父母说话,我坐在教室四顾茫然,感觉自己像是被抛弃了,伤心得不得了。堂哥庭庭当时应該上二年级了,知道我那天报名,所以去找我。庭哥在教室后窗户瞅了半天看到我,特别开心地叫我。我走到窗前,庭哥递给我一根冰棒,看我满脸泪水,拿他的衬衫呼啦一把擦掉我脸上的泪水,问我还缺啥,我哭唧唧说老师让买本子、铅笔和橡皮。
  庭哥说你等着。快打上课铃时他拿了几本四年级用的作文本和几杆铅笔、几块橡皮从后窗递给我了,嘱咐我好好上课,放学自己别走等他一起回家。回到家祖母关切地问第一天上学怎么样,我说我爸把我丢下就走了,祖母就说我爸有事情要去市里,小叔在市场等他交接。我虽然明白,但心里仍旧不开心。
  多年后我提到这件事,我爸只说当时觉得有堂哥在,堂伯父也在那里教书,幼儿园老师是我们本家,应该都会照顾我的,所以没想那么多。
  等我上一年级时庭哥就换学校了,他要骑自行车上学。每次放学路上我会走慢点,等庭哥从乡道的柏油路拐到小路上,隔很远他会叫住我,载我一起回家。后来我也升到庭哥的学校,而他已经上初中。三年的时间我要骑自行车上学,冬天刮风下雨落雪都要自己骑车。但我力气小,顶着风向骑车没力气,要下车扶着车子走。有一次下暴雨,庭哥生病请假回家,路上遇到我穿着雨衣、扶着车子边走边哭,心疼地抱着我哭半天。因为我上学早,比同龄人小两岁,那个年纪还不如自行车高。
  后来我妈打电话,听伯母说这事,坚决要把我带去广州上学。结果仍是我自己带着钥匙上学放学,我爸妈为此争辩了几年。那些年去我妈那边过年,就被留下上学;放暑假回江苏,就在江苏上学。他们俩完全不关心我怎么想,而我经过几年的漂泊,直到上高中都没有交到朋友。高中之后因为户籍在江苏,他们不能再争了,我才安心上了几年学,交了两个朋友。
  小时候我爸不常在家,我跟着祖母生活也觉得很幸福,没觉得自己跟其他人有什么区别。那时庭哥替我收养了狗狗。每次回家我们还没看到它,皮皮就狂奔而来了……我爸一直不让我养宠物,说要等我自己能负责了再养。后来狗狗意外被毒死了,至今我没再养过狗。庭哥现在每次提:你再养一只狗狗吧,我都含糊过去。

  那时只是因为我妈不在身边,家族的几个婶婶总是用刻薄的话说我,不让他们的孩子跟我玩,所以我小时候跟着堂哥们长大,伯父伯母也都很疼我。爸爸还年轻,奶奶还在,田里有我爱吃的瓜果梨桃,院子里的大枣树枝繁叶茂,毛毛虫落地时我路过,碰到就是一身过敏反应,痒到哭。家里人不管多忙都得迅速带我去医院打过敏针……再后来,老房子拆掉了,枣树砍了,祖母过世后我再也没有家的归属感。祖母过世后的半年时间里,我爸都有点精神恍惚,他把银行卡交给我,让我自己取钱用。我说不用,我妈给我一张卡了,他也没反应。那时家里人都告诉我要多关心我爸,所以我除了上学,还要关心我爸的吃穿用度。
  非典那年我在江苏上学,考入比较好的县中,但是别人找关系先定了名额,率先入学了,学校就让我等通知。伯伯只好带我去家附近的初中先入学。那个学校不用住校,非典时也不上晚自习。有次我爸回家,问我怎么不上课在家看电视。我说学校不上晚自习。我爸疑惑:“高中了还不上晚自习,你不高考了?” 我说我还在上初中啊。他“噢”了一声欲言又止,愣半天最后出门走了。
  后来入了县中,要住校,而且是两周回家一次。因为是第一次离开家生活,又比同龄人小,秋天降温时没带足够衣服,冻着;降雪时被子不够厚,也冻着。结果年底时大病一场,期末考也不理想,就跟伯父商量转去镇上的中学。开学时我爸送我去学校,看着我满手的冻疮,问我怎么搞的。我说天冷你们都没给我送衣服和棉被,冻的。我爸就说他看别人也都没送,以为学校会给解决。可是同学的父母们每次下雨降温都会送厚衣和棉被的。从那之后,每年十月不到,我就自己把厚被子厚衣服准备妥当。
  高中时,大伯家的堂哥(家族排行老三,我叫三哥)和堂嫂从北京回市里开店。因为我是独生女,以前家里商量把三哥过继给我爸,我爸百年后他送葬,以及负责我出嫁后需要娘家人出面的事情,所以三哥三嫂接管了我的生活。嫂子每周会去学校给我送换洗衣服,每次放假回家我就直接回市区的堂哥家。高二的一整年都没见到我爸。高二小高考时回家拿户口簿和身份证报名,发现家里没有户口簿。打电话给我爸,他说找不到就去补一个。别人报名时,我却在补户口簿。后来我就把所有证件随身携带。有几年,行李箱就是我的所有。那些年我没有家,也没有归处。
其他文献
融冰记  王家庄的冬天 辽阔如北方夜晚  而王家庄的冷 蓄聚一室之内  更确切来说 蓄聚一桶之内  冷绝非诱惑 但你无法心如止水  水自己也不能 它沿桶壁爬行  满个季节都在爬行 窸窸窣窣  你也在人间爬行 几近窸窸窣窣  可你們并不相亲 甚至相煎太急  它以筋骨 以躯肢构筑壁垒  你借用阳光 继而炉火攻城破池  冬日渐沉 你们梁子愈结愈深  有人劝你释怀 不少人也曾劝它  你们差点约定 一笑而泯
你很爱吃柿饼,这是我室友对我的喜好评价。  为什么呢?我有去想过这个问题,或者说这根本不算个问题。我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每天上学前都会带一些零食当作点心,基本上每个小朋友都有。我那个时候被母亲管得很严,我吃什么东西她都会严格地看管。  母亲总是说柿饼很脏,小孩子吃了不好的。别的同学带了柿饼来吃,我总是很眼馋。我看着那一小块白白的柿餅,咬开里面的肉是晶莹剔透的黄色,用手一挤就可以挤出来果冻一样的肉。我
写下周苏红和汤淼的事情,让记者心里颇为纠结。一对在竞技运动方面获得成功的男女选手,如果在感情生活上有缘走到一起,马上就会被称为“金童玉女”组合。但是,当大家都不得不面对残忍现实的时候,方知“理解”二字说来简单,真正以“理解”作为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太难太难。    两人都是7号,都是主力接应    女主人公周苏红,浙江湖州人,生于1979年4月23日,11岁进入浙江长兴县业余体校练排球,15岁进入
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从16世纪开始,西方航海家、旅行家、传教士陆续来华,通过他们,欧洲唤起了对这个东方古国的热情,至18世纪中期尤为炽烈。这时,中国赢得欧洲人普遍的钦敬和颂扬;但是,19世纪以后,原先较为一致的看法被打破了。  对中国的介绍,最初偏重于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后来转向政治文化制度,于是批判代替了赞美。这里包含着对制度优劣的价值判断在内,未始完全出于武力征服者的骄蛮
在伦敦时间7月30日举行的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中国年轻组合曹缘/张雁全发挥出色,以总成绩486.78分战胜场内人气最高的英国戴利组合,勇夺冠军。  参赛选手中,英国跳水天才少年戴利与名将沃特菲尔德的组合是唯一击败过“源泉”(“缘全”的谐音)组合的选手,此次作为东道主出征,更引来英国首相卡梅伦亲临现场观战助威,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前三轮的比赛中,戴利组合一度对曹缘/张雁全构成威胁,直到第四轮
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获奖者只有一个——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而在中国,被公众和媒体关注的却有两位,托马斯和张一一。因准确预测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内定”托马斯,今年30岁的作家张一一被网友追捧为“预测帝”,风头直追南非世界杯上的“章鱼保罗”。随后他发表的《致瑞典文学院院长的公开信》,称诺贝尔文学奖的公信力“很值得怀疑”,“没有资格当世界文学最高奖”,更让他成为舆论中心的争议人物。 
曾有调查报告指出,人最憎恨的人是同事。想想也对,父母、家人、伴侣、朋友,甚至老板,有些可以选择,有些可以逃离,即使无法逃离,起码可以缩短共对的时间。偏偏同事,是极难选择,更无法逃避的。   与父母家人缘薄的,成年后可以搬出去住,与我们共对一生的人,毕竟不是父母,亦非子女,而是伴侣。而伴侣,是可以选择的,情浓情淡,缘来缘去,爱深时融二为一,缘尽时形同陌路,再见做不做朋友,老死往来与否,均是当事人可
和一个女孩调情的最好方式是聊一聊村上春树,相信女孩一般都知道,你们的话题可以由此轻松打开。但如果要聊到村上龙,那你大概是和不一般的女人在聊天。  一直以来,我理想的丈夫类型应该是村上春树,而理想的情人类型却是村上龙。他们分别代表了男人的两种完美境界:前者是好先生,中规中矩地长大,考入早稻田大学,平日里作息规律,生活健康,爱跑马拉松到写出一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书。翻开一看,发现他从夏威夷跑
让我先用三个小故事来讲讲男女思维的差异。  故事一:男人接到老同學电话,说周末过来出差,好久不见,聚聚。男人说:“行啊哥们儿,没问题。住我家,咱哥俩好好聊聊!”老同学欣然应允。男人回家和女人说了这件事儿,女人有些不快:“你怎么不和我商量商量啊,我什么事儿都和你商量后才做决定。可你总这么自作主张,你心里有没有我啊?”男人也有些不爽:“那我总不能和我哥们儿说我得问过我老婆之后才能决定吧?”女人生气了:
一般来说,友人一添孩子,该名友人,便可在通讯录中剔除。许有例外,但绝大多数,他再也匀不出时间应酬朋友。  那小家伙无处不在,努力扫兴。  通五分钟电话,都听到婴儿在一旁波波作声,企图夺得全副注意力。识趣者自然长话短说,甚至不说。  待孩儿长大,更精彩剌激的对白包括明明好好在谈论下季图书走势,忽然之间会听到一声暴喝:“小明,不准把妹妹的头按到水厕里去。”然后电话中断。  这朋友还怎么做呢。  出来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