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长做水边人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在多水的乡村,屋后百米就是条大河,再往北百米,又是河,再北还是河,继续往北,是更大的乌龙河。还得往北,有一座石板桥,逆着宽大的水流西上十里,是石安运河。运河的船闸在镇上,那座高得让人头晕的大闸,是我小时候理解我们镇的最重要的地标。名副其实的“零公里处”,只有想到那座闸,整个青湖镇才能在我的脑海里像沙盘一样徐徐展开。与此相同,我理解故乡,必须以一条条河流为参照:从这里到那里,是一条河的距离;从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得跨过三条河;从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至少有八条河那么远。没有水不行,如果哪条河断了流,我就会觉得对故乡的把握进退失据。不幸的是,在我离开故乡的这些年,一条河追着一条河消失。要么干枯,河床底下裂出惊心动魄的伤口;要么干脆沧海变桑田,有一天我从村后的小路往家走,突然找不到自家的老屋,该大水汤汤的地方长满平坦的麦苗。不过是一条河床造了个反,退水还耕,但世界真的就此改变了,我在屋檐后逡巡不已,担心离开一年后,进错了别人家的门。
  所以,我眼热一切有水的地方。比如济南。
  济南号称泉城。我必须以趵突泉为起点才能想象出整个济南城。我知道我的想象完全是一厢情愿,错得上了天,但还是忍不住让趵突泉长出无数的根须,联通黑虎泉、珍珠泉、金线泉、卧牛泉、马跑泉;然后让它们再继续联通,在城市幽深之地暗暗运行,奇经八脉般网络出一座完整的城市。由此,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个别致的泉城呼之即出。我想象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是幸福的,院中掘井即饮,门外川流不息,青苔沿台阶逐年往上爬,一个娃娃长大,慢慢就有了成人的高度。泉水较河水更胜甘甜清冽,生在济南是第一有福人。
  忽有一日,去到章丘,朋友力荐,到章丘要看名泉。宋人曾巩说:“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出,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百脉泉就在章丘。我基本上是个地理盲,看地图时必须默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才能确保不出问题,多少年里一直想当然地以为,大名鼎鼎的百脉泉也在济南。朋友说,当然在济南,章丘就是济南的一个区,很多年前叫土鼓县。郦道元《水经注·卷八》称:“百脉水出土鼓县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如此,百脉泉不在济南在哪里?那必须看。
  去百脉泉公园,正值夏日的中午,太阳晒得头皮都揪到了一起。进了公园,往树荫底下一站,浑身的皮肤都舒展开了。我说等一会儿,我凉快一下。朋友说,在这个大公园里,这地方是最热的。好吧,我抽了抽鼻子,果然闻到了清冽的水气。在水边待久的人,这个问题上鼻子是不会跟你说谎的。我强烈要求直奔百脉泉。
  曲径通幽后,但见一片滚水,三五成群地翻动水花,那些巨大的泉眼仿佛一朵朵永远在怒放的雪白牡丹。朋友说,那就是百脉泉。明白了,百脉百脉,百泉俱出,成就了这一片涌动的水。凑近了看,涌动的水花之外,一串串气泡从僻静处像珍珠一样冒上来。“方圆半亩许,其源直上涌出,百脉沸腾,状如贯珠,历落可数,故名。”泉泉相接,水水相连,据说水下的世界玲珑剔透,随便用棍棒往水底戳几个洞,众多沉睡的泉眼就苏醒了,一直戳下去,那将是何等壮观,整片水中,在一朵朵不懈盛开的巨型牡丹之间,挨挨挤挤的都是贝色的珠串。我把手伸进烈日下的水中,珠串击打指头,有一种执着刚烈的柔滑,鼻子没说谎,清凉沁入肌骨。资料上说,百脉泉水冬暖夏凉,长年恒温十七摄氏度左右,信然。
  百脉泉西南约三十米处,有一眼“墨泉”。到墨泉这里,就发现量词“眼”太小了,也太安静了。这只动荡的“眼”得有一两个平方米,若不是周围圈上地栏杆框住了,我怀疑墨泉会比现在还要凶猛庞大。泉水像一头精力不竭的独眼困兽,绿森森、黑幽幽地一个劲儿地要破井而出。水从巨大的泉眼里往上翻滚,跃出水面近半米,形成一个沉郁的半球,绿得如此浓釅,完全是一只墨玉做成的圆球在滚动。章丘的朋友说,要是水量更大,这只墨玉做成的球冲上去一米不在话下。我站在墨泉边上,迅速脑补了一下,发现想象力有点跟不上:那哪里是个圆球,分明是一根直径一米的玉柱顶起了一个圆球,简直像神奇的大自然在诡异地玩杂技。
  好了,继续往前走,还有很多泉。那盛开在水面上的五朵的泉之花是一组,成梅花状,故名梅花泉。据说是人为设计的,找好合适的位置,在水底扎出足够大的孔眼,一眼泉水就奔腾出来。这地方泉眼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如果你想这朵花有六瓣、八瓣、十五瓣,都沒有问题,多扎几个眼就是了。过梅花泉,有一眼偏安一隅的娴静的泉水,旁边的石头上刻着“漱玉泉”。即使你不知道南宋李清照曾居住于此,也明白此泉与她有关,漱玉词嘛。
  女词人李清照就生在章丘百脉泉畔的义仓,喝着百脉泉水长大,所以,在漱玉泉边,看见“宋代建筑、江南风景、民居形式”的李清照纪念馆就不必意外了。据说这是全国几处李清照纪念馆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中国文学史中,水是一条断不掉的文脉,江水、河水、湖水、海水,都曾隆重地参与到诗词歌赋里,《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屈原的汨罗江,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曹操的《观沧海》,《水浒传》中的梁山泊,鲁迅的穿行着乌篷船的运河,沈从文的湘水、沅水和《长河》,孙犁的荷花淀,汪曾祺的里下河,现在是李清照的泉,墨泉、百脉泉和漱玉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养人,水更滋养文学。当年李家离百脉泉尚有一程,李清照的父亲,文学家李格非还是决定举家迁移,枕泉而居,想来不惟是为了汲水方便、图个清凉。也许他们也需要以水为坐标,从此展开对世界的想象,由章丘(土鼓)而济南,而山东,而中原,而整个中国,而俯仰天地之大、品察万类之盛。精神与生活之富足和丰润,词采与想象的深远与绚烂,傍泉而生,依水而立。遥想居于百脉泉边的李氏父女,每天从泉水跳珠间看见每一滴水中映照出的朝日和夕阳,内心该是万流涌动,沛然不绝的吧。
  有一天,李清照带着使女在风发泉涌的湖中泛舟,边饮酒边作诗,不觉酒意上了头,酩酊不止,船进了田田莲叶之中。水深莲高,小船左右打转,绕不出来了。说话间黄昏已至。父亲李格非找到她,问她去哪了,女词人递上作业,曰《如梦令》。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顺便说一句,做姑娘的时候李清照酒量就相当可以,堪称女中豪杰。她喝的酒叫百脉泉酒,佳酿也。好水出好人,好水也能出好文,好水当然还能出好酒。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开展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趣味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够将音乐知识转化为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吸收音乐知识。高中音乐教学必须要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赋予学生愉悦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关键词】 高中音乐;趣味教学;策略  音乐教学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组
在云台山上  在和尚洞旁  有座石像  头发是石头的  目光是石头的  年龄也是石头的  我不知道这人是谁  正如放羊人不知道这是块什么石头  他说这人叫刘仲莹  我说这种石头叫汉白玉  本來对话已完毕  山里人就是实在  我走出很远很远  放羊人还让上两声呼喊
一  有学者总结,2010年代之后,青春小说在图书市场上无以为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过多消耗了作者的个体经验,但这种经验又不能以同等速度在生活与创作中延伸。换言之,假如一个作家过分仰赖个体经验,他终究有一天要面对写无可写的创作窘境。庆幸的是,《九月火车》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青春小说,我们不会在阅读后抱怨自己把一整天的时间花费在了一个小青年的无病呻吟上。毫不讳言,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作品——青春与
江南  明前的龙井,败了  江南的雨没有骨头  油菜花的明黄在漂泊  西湖不要去看,断桥不要去走  人之间没有爱情,人间  法海在金山埋首捡拾硬币  秋刀鱼的姓名跟季节无关  储黎燕指给我看是在春天的宁海湾  许班长所说的刀鱼是别的味道  不要再问,姓名也会生锈  洪武年间的香灰把自己遗忘在镇福寺  从凡尘里望过去,他不像住持  更像晾晒在笸箩里的一枚笋干  但他是个有心人,绕过没有围墙的寺庙  
这得追溯到十年前,那时李浩在《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上班,他选了我的一个小说,后来这个小说获得杂志的年度奖,我去领奖,吃饭的时候他们介绍说这是李浩,我们客气了几句,就算认识了。颁奖会的第二天,在“全国中篇小说论坛”会上,李浩发言,他讲了小说的现代性问题,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当时正是“底层文学”的提法很火的时候,李浩没有说“底层文学”,而是说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问题,给我的感觉是:这人不俗,有理论水平。
为了访友,我来到了这里。  笔墨酣畅,文友雅致。似兰园,满腹锦绣文章,却不着痕迹。  荷塘,莲叶田田,留不住我匆匆的脚步,因为竹林水岸,是我流连忘返的所在。  月亮門内,小径寂寂,竹叶厚厚,不用去清扫,因为这就是一片地毯天成。一粒粒竹笋,冒出小脑袋,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用自己的萌萌娇态轻轻地喊:我们要午休啦!  小径尽头,鹦鹉园畔,天鹅湖,绿水油油,天鹅们娴雅优游,在水面漂浮滑行,制造轻微的波纹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体现。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英语阅读伴随学生英语学习的始终,良好的阅读素养对他们的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进行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是我们应该认真研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核心素养;英语阅读;思维能力;阅读素养  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体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期
龙洞位于济南市东南部,东连白云山,西接禹登山,南冠城墙岭,北望龙奥大厦、东荷西柳,形成一片群山环绕的秀丽景区。面对着苍翠明丽的龙洞群山,我不时抒发感慨,产生了吟诗的冲动。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带群山,山势奇绝,密林深渊,历史丰盈,素以龙洞寺(又名寿圣院)祈雨灵验而闻名遐迩。传说当年孽龙作恶,禹发神威,力缚苍龙,只余龙洞供后人猜测评说。龙洞其实分东、西两洞。东龙洞生于绝
不知道葛水平早年学过画没有,只知道她搞过戏曲,好像也有过舞台表演的经验。现在主要写小说,成绩斐然,创作之余画水墨。贾平凹看了她的画后说:“每个人都有绘画潜质,只是大与小和开发与不開发。”这话有理。儿时的涂鸦肯定早于识字与写字的启蒙,而且往往出于本能和自觉。  绘画当然与技术相关,但是作品的好坏却更多缘自心性。中国自古分画为神、妙、能三品。陈子庄先生解释其为:“变化多端,高度概括,极似物象,不拘外形
贺绍俊  大概十多年前,在《芳草》做主编的刘醒龙很兴奋地对我说,他们发现了一位藏族作家,写得太有特点了,《芳草》将要连续几期拿出版面推他的作品。刘醒龙说的这位藏族作家就是龙仁青。那时候我正好读了好几本书写西藏的小说,因此对藏族文化充满了兴趣。西藏文化博大精深,但我发现人们对西藏文化的了解往往停留在皮毛,甚至还带有偏见和误解。从这个角度说,我更愿意多读一些藏族作家写的作品,看看他们自己是怎么诠释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