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动静论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公共艺术或以静成境;或静以成景;或以运动形态呈现;或流动着变换多姿的意象形态;或体现出互动状态,其形态、风格和样式多样,从动与静的角度思考其本质特征,对其进行形而下的考察,将有助于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创作。
  关键词:公共艺术 动静 流动 互动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公共艺术发展至今,思维多元,形式多样,其概念在现今世界各国尚无绝对统一的定义和诠释。它既不是一种特指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未曾有过艺术宣言或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作为标识,它具有一种流动性。很多时候人们都围绕着它是“环境艺术”还是“公共雕塑”、“公共性”或“艺术性”、“个性”谁占主导的问题讨论,如果仅停留在这些形而上的角度来谈,那将无法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它。而从形而下的角度去研究“公共艺术”,或许我们能够有所得,因为它与人们的审美有关,与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关。
  公共艺术概念模糊,我们暂不去争辩,重要的是如何创造设计公共艺术,提升艺术含量,不是一味地专注于概念与社会学意义。动与静的形态普遍存在公共艺术之中,本文从动与静的角度讨论,意欲使其显露本质特征。
  一 以静成境
  物理世界中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然而,以静成境或者静以成景的公共艺术中并不存在真实的物理运动。“万物静观皆自得”,“宁静以致远”这些静的哲学体现在其中,它们塑造了一种境界,体现出了一种意境。同时,静态的公共艺术也能表现“动”,这些“动”是宇宙的真相,展现生命与精神。动者是精神的美,静者是物质的美。静态公共艺术中所表现的动,是视知觉中的动,是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联想和想象开阔了意境,使静止的视觉形象转化为活动的视觉形象,是意象中的动。
  以静成境或者静以成景的公共艺术表现在很多静态的景观和雕塑上,目前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主体是静态城市公共艺术。这种公共艺术是指城市公共艺术自身所蕴含文化的主动彰显。其具有很强的视觉植入性,所以公众被动的、单方面的接受较多。静态城市公共艺术多以历史纪念性题材为表现主题,如纪念碑、伟人雕塑和记述历史事件以及传说的雕塑壁画等。
  作为城市文化形象象征的城市公共艺术,都力图表现出城市内在的精神内涵与意境。静以成景的公共艺术给人观赏评鉴,或获得欣快悦目;或具有充实凝重的感觉;或感受到某种精神的感召等。如深圳的《拓荒牛》表达出深圳人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兰州黄河《母亲》雕塑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珠海的《渔女献珠》展现得是一种开阔的情怀。
  二 以静致动
  到静为止主要表现在自然物的运动与公共艺术的静止相呼应或者是静态的公共艺术表达出动的感觉,如水的流动、喷洒展现出生生之气,揭示出生命本质。以静致动的公共艺术通常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无声无息地融入进去,让人们身临其境,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种在环境里呼之欲出,形成动感,使人感觉视觉上的愉悦。
  此类公共艺术有如成为了自然界的一部分,例如,西班牙雕塑大师奇伊达的作品《风之梳》:在高高的悬崖上镶嵌进去铁叉,像悬崖上长出的大树枝,巨大强硬的意象之梳伸向天空,对抗着大海温柔的咆哮,搏斗着海风肆意的呼吼,大海与风狂烈的躁动被铁梳所定镇,表现出大自然与人造物的互动。
  物理科学中上有一名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态的公共艺术也同样能表达出动的感觉,考尔德作品不锈钢雕塑《人》,坐落于蒙特利尔,高达21米,它耸立在大厦密集的城市广场上,高大而雄伟。因为“按照视知觉规律,凡是被看作“图形”的物体总是呈现出运动状态,而被看作基底的物体总是倾向于静止状态,因此,盯住一件物体就会造成这个物体的运动”。这个庞然大物,在一群高耸入云的长方体状的高楼中,显得动人而戏剧,表现出剧烈的震动、飞起或上升,仿佛人在行走、在舞蹈,表现出强烈的动感。
  三 运动形态
  运动形态是指公共艺术体现出真正物理状态的运动。与静止的物体相比,运动着的物体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一些具有时间要素的动的公共艺术展示出新的视觉效果。动态公共艺术将时间延伸,让人们能多角度,多方面的欣赏或者感受公共艺术,强化环境特征的作用。它犹如运动赛场上的刚健、灵动、优雅……或表现出举重赛场上的力量之美;或体现出田径场上的速度之美;或显现出水立方中的柔情之美;又或展现出马术比赛中的优雅之美……其运动的形态与人们精神的和谐之美展示出多变的魅力,跳动着时代的旋律,体现着历史的血脉渊源,并突现丰富的“以动显神”、“动静统一”的哲学真谛。“运动”是旺盛生命力的外在表现,有了动便有了生机,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区域,而不是纯粹的装饰和几个孤零零的艺术品的存在,点缀着都市的景观,冲淡都市人紧绷的情绪,陶冶人的心灵,从根本上体现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和崇敬。
  动态的表现手法有以下这些:靠自然力变化的公共艺术。指没有机器驱动,而是通过外力水、风、气流等的作用使其做不规则的运动,靠人工动力变化的公共艺术:由发动机、马达、机械力、电力、电磁力等动力装置驱动产生运动的效靠声、光、图像等变化的公共艺术。
  世界著名艺术家考尔德很多户外作品利用电动马达产生机械运动,或者运用铁丝、钢片等材料制作,悬挂在金属线上,通过空气流动,风的吹动或者观赏者的摆弄等使作品产生动感,这种动感表现出人为的或大自然的节奏、大自然的韵律,体现出一种原始的、自发的生命力运动,使欣赏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动的世界,产生各种联想,让人沉浸在视觉艺术的乐趣之中。1939年,考尔德为纽约现代美术馆创作出3米宽的巨大动态作品《龙虾陷阱与鱼尾》。《南十字》运用了拉丁十字的稳定结构,作品占据着240立方米的空间,在仰视它的时候,会觉得如同一个大风力发电机,或者一个大荷兰风车。
  在国内有能够旋转的威海赤山雕塑,使人们欣赏到各个不同的面。还有无锡灵山动态公共艺术,它是集雕塑、音乐、喷泉、瀑椎、烟火于一体,其主要完成的动作是人像雕塑的升降、旋转以及花瓣的开合。   四 流动意态
  流动意态主要是指公共艺术形象呈现出过程性和流动性、捉摸不定、变幻着具象或意象形态,多是沙画、焰火、录像艺术和具有表演性质的艺术。这类公共艺术给人多变之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是最具诗意的公共艺术。其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综合吸取了其他艺术的多种艺术成分,并有机融会于自己的艺术符号体系之中,使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更为丰富,有时它还具有情节的丰富性,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满足观众审美需求。
  沙画表演是近年来风靡一种绘画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表演形式,突破传统艺术,创意奇特、妙变无穷,配合光电影效和优美的背景音乐,美轮美奂,令人拍案叫绝。这一公共艺术具有极强的流动意态,其以“沙”为墨,以“手”为笔,配合光电影效和优美的背景音乐等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沙画师将创意、绘画、表演融为一体,结合静态画面地展示和动态情节地串联,构成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舞台表演艺术。
  流动意态杰出的代表有匈牙利艺术家弗兰克的公共艺术《创世纪》:在日本作曲家喜多郎激昂悠远的音乐伴奏下,弗兰克就像上帝创世般用手指造出各种各样的生灵,有远古的鱼类,有奇怪的龙形,在大象的基础上,抹去再多加两笔又变成猴子。用沙的堆积、涂抹、流变、黑白阴影造型,描绘追求新生和自由的亚当和夏娃。“笔触”简练又传神,在《创世纪》的最后,亚当带着夏娃奔向远方,他们幸福欢欣地逃离了束缚。弗兰克创作的激情无处不在,而在这里,沙画的画面流动变换过程就是生命发展史的演进过程。
  焰火公共艺术最著名的便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2001年APEC会议大型景观焰火表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焰火组成的29个巨大脚印,沿永定门、前门、天安门……一路向北,朝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走来。最后一个巨大的脚印在“鸟巢”上空化作漫天繁星飘落,聚拢成体育场内闪闪发光的梦幻五环。焰火艺术富有灵性的声、光、色、形的变化营造出变化无穷,气势如虹、豪情万丈、绚丽多彩、难于忘怀的场面,让人们的情感得到充分地调动与宣泄。
  五 互动状态
  在静态公共艺术中,公共艺术与观者之间是单向度的观赏,是无参与性的。公共艺术不应该只是让人被动接受,它更应该成为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依靠、攀爬,甚至可以进入,使人感到亲切,充满活力。更应该鼓励审美客体主动思考与创造性的参与,使接触作品变成富有乐趣的体验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飞速发展的技术和先进的传媒手段,艺术和科学的紧密结合,使公共艺术不断出现了许多新的具有“互动”要素的表现形式。它运用动、光、水、声音、影像等非物质要素的各种表现手法,创造独特的视觉化效果。使人们的心灵更加丰富,使环境变得更加惬意、优美、协调,且具有弹性。它是设计师、艺术家将创作的目光投向了公众,使公共艺术与环境,与“人”发生更多的交流,体现出更多的人性化。公共艺术的互动形式归为以下两类:
  1 体验式互动。是让公众参与到作品中去,甚至可以操作它,改变它。让一个普通的公民,体会参与艺术的享受和快乐,体会到公共艺术互动的内涵。如株洲规划展览馆的动感踩吧地幕随着人的脚步涟漪微起、荷花绽放、鱼儿惊散,充满乐趣。
  在巴黎的塞纳河以西的加西哥里亚诺桥上,有一座开放的、鲜花般的大型雕塑,这是当代著名法国观念艺术家索菲·卡尔和美国建筑师法兰克·盖瑞联手合作的作品《电话》。里边挂着的一部没有数字按键的电话机,承担不了普通公用电话的职能,但是每周说不定什么时间,艺术家索菲·卡尔会与路人对话。电话的这端是未知的随机路人,那一端是艺术家本人在娓娓述来一些故事,真实的或虚构的,在这一个公共空间里投掷出一些个人内心的东西。亭子内壁被路人写满了感叹,或悲伤;或感慨;或欣喜;或遗憾。
  2 创作式互动。是指公众参与到创作作品中,发挥想象与创造才能来成就作品。创作式的公共艺术也是互动性最强,公众参与性最高的。在互动的过程中,艺术家将创作权交给审美客体自由发挥与分享。加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把独乐变成众乐,把小众变成大众。人们参与其中,体验自主创造与设计的快感,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艺术家,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创作式互动的例子有:由英国雕塑大师安东尼·葛姆雷主导的《土地》的创作由大概440个制作者在象山小学的操场中制作了小泥人,这其中有学生、有村民、也有美术学院的学生。所有的小泥人带着制作者每个人的印记,整个过程充满创造与互动。120吨泥土,最后成为了二十二万个小泥人,然后在广州,北京,上海和重庆四地展览。
  六 结语
  公共艺术是一种具有动静皆宜、互动性质的多形态艺术,不仅具有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及城市设计学等内涵,其实践也超越了一般的物质形态层面,其原因来自于多元的文化局面,艺术上大众化的浪潮,精英主义一定程度的消解,艺术更多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公众互动、交流。
  作为面向社会公共领域的公共艺术,不论静态、动态或者互动,必须重视它在审美功能之外诸多的社会情境及多元化期待——如社会与公民教育,文化传承,历史纪念,道德结构,地域特征,景观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和制约,在其特定城市公共空间中记叙着城市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风情,提升城市品质,传递社会理想,塑造城市性格,慰籍城市人心灵,凝聚城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公共精神。
  参考文献:
  [1] 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王峰:《新技术背景下的公共艺术互动探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第1期。
  [4] 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5] 孙明胜:《公共艺术的观念》,《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2期。
  作者简介:漆竞舟,男,1977—,湖南株洲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的创作与理论,工作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宁波市某冷库保温层使用新型PEF发泡材料,保温层外没有做保护层。新冷库投产使用不到一个月的某日停电,冷库工人为发货照明临时找来蜡烛,点燃以后放在保温内墙边,发完货没有
今年是辛亥百年。百年的时光行来不易,昔时的文化丛林甚是繁密,时过境迁之后却成了枯枝落叶。早几年,文学文化界已为“祖师奶奶”张爱玲招回魂魄。可惜文字有天然的弱性,哪里
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大型独立项目——“文化精神生成”(Culture Mind Becoming)的VIP预展在莫拉宫(Palazzo Mora)和马赛洛宫(Palazzo Marcello)隆重开幕,展览时间
SIP-1型便携式声强仪是适应国际上最新推出的噪声源声功率级声强测量法而研制的.它是双传声器声压梯度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高技术产品,可用于电机、家用电器、电动
好友冰儿很粘人,从小被父母宠坏了,嫁人后常把撒娇当饭吃、把任性当天性,其中最典型、最令她先生吃不消的就是夜里要枕着先生的手臂睡。开始几次,她先生受宠若惊,也表现得英
中国女人眼里的美国男人似乎浪漫多情,中国男人眼里的美国女人呢?陈立彬和凯瑟琳是在上海某沙龙庆祝会上相识的。不久,陈立彬正好有个机会到美国作一年的访问学者,而凯瑟琳也
河北教育出版社为青年学者辛广伟的专著《台湾出版史》面世,于9月1日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两岸三地出版界人士出席者多达150余人。新闻出版署和中国版协领导人,内地和香港
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合作编辑出版的20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以下简称国际中文版)从1999年4月问世至今已经快一年了。且不论这部历
想揭开通用电气成长为1000亿美元巨人的奥秘吗?有逐鹿商场、问鼎全球,成为杰克·韦尔奇第二的梦想吗?让罗伯特·史雷特的《通用商战实录》助你一臂之力。 通用电气首席执行
G1700W级超声功率计的研制寿文德,王一抗,陶海东(上海交通大学仪器工程系上海·200030)对肿瘤的热疗已成为治疗晚期大肿瘤的重要辅助手段。超声加热治癌法具有加热深度大,便于聚焦且疗效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