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灰暗处,更添一抹亮色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民间文学的常见样式,有着鲜明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语言朴素平实;想象奇特,充满神奇色彩,艺术感染力强。毋庸置疑,感受情节的生动和体会奇幻的想象是这类课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很多老师仅仅着力于以上两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一些次重点的处理,以致课堂衍生出了一些灰暗角落:1.重情节的生动性而轻情节的复杂性,带来情节梳理的忽视;2.习惯性重视“高级语言”的品味,忽略朴素语言的欣赏;3.因想象奇特而将人物神化,引发学生心理上对主人公的疏离。
  这些灰暗角落,显然有煞课堂教学的风景。教师要立足于此,基于学情,精心预设,处理好梳理情节、品味语言、亲近人物这些次重点的教学,于灰暗处,为课堂更添一抹亮色。现以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一文为例,来谈谈民间故事教学中一些易忽视的次重点的处理。
  一、有“法”有“形”,让复杂的情节可理
  民间故事这类文体,情节相对复杂些。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有些教师干脆越俎代庖或者让个别优秀的学生包干代替。殊不知,更多的学生听着似懂非懂。教师若能正视它,将过程展开来,让学生亲历梳理的过程,并教给梳理的方法,使学生看到思维的路径,那么,再复杂的情节也是可以梳理清楚的。
  1.教给方法,让梳理过程有法可依
  这个故事的时间跨度较长,人物较多,情节也比较复杂。这些纷繁的情节,对阅读能力弱的学生来说,犹如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先行梳理,再引导学生一步步梳理清楚。且看如下教学片段:
  师:这个民间故事的情节有点复杂,下面我们就来好好梳理一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个故事,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生: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师:对。故事类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写的。
  生:还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的短语。
  生:“古时候、一年一年过去、一天晚上、第二天黄昏时候”。
  师:开头这个“古时候”,是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谁能说得确切一点?
  生:牛郎小时候。因为第一句话说“古时候有个孩子”,再加上后面讲“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可以知道前面在讲牛郎小时候。
  师:在这些时间里,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生:牛郎小时候,孤苦伶仃,与老牛相依为命。
  生: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哥嫂把他赶走,牛郎和老牛独立生活。
  生:一天晚上,老牛开口说话,给牛郎做媒。
  生:第二天黄昏时候,牛郎结识了织女,两人结了婚。
  师:现在,你能来说说这个故事情节发展的经过吗?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你是否从中学到梳理情节的方法了呢?
  生:只要把时间和对应的事情联系起来,就是一个个情节。
  师:掌握了这个方法,再复杂的情节,我们也能梳理出来。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时间变化,再找出事情的发展,最后连缀起来,便能连贯地讲述情节的发展,可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学生亲历了梳理的过程,体验了民间故事情节丰富的特点,更习得了梳理情节发展的方法。
  2.动态呈现,让梳理过程有形可视
  语言是思维呈现的最基本、最常用、最便捷的方式,假如能辅之以直观的形象,有声有形,声形同步推进,将梳理的思维过程充分物化,那么,学生就一定能在听觉、视觉的同步运行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理清较为复杂的情节。
  在上述梳理过程中,随着师生交流的推进,教师借助课件及时呈现相关的内容,直至完成整个梳理结果(如下图):
  上图中,关键的字词,形象的符号,合宜的布局,很好地阐释了什么是情节,有哪些情节,情节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这样,让抽象的思维有形可视,让复杂的情节梳理不再复杂。
  二、引导关注,让朴实的语言可赏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口语化特点突出,朴实无华,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也正因为其明白如话,教学中对语言的品味就被忽略了。其实,这些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语言,经过岁月的洗礼,历久而弥新,大俗又大雅,同样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蓝本,需要教师引导关注。
  1.品通俗之语,赏朴素之美
  这个民间故事由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整理。文章读来明白晓畅。其中的朴素之大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欣赏。且看如下教学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从几个方面讲述了牛郎对老牛的照顾。吃好、喝好、住好,知冷知热,这真是——
  生:十分周到。
  生:无微不至。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挺周到”。
  师:作家叶圣陶在整理这个故事时,为什么不用“无微不至”呢?
  (很多学生面面相觑)
  生: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口头讲的,“无微不至”有点不搭。
  师:是啊,“无微不至”是个成语,虽然表现力更强,但比较书面化,不符合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大家看看这篇课文,叶圣陶爷爷在整理这个民间故事时,通篇没有很“高大上”的用词,而都是“接地气”的语言,让人读来明白晓畅。这就是朴素之美。
  上述教学片段,教师借“挺周到”三个字辐射全文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民间故事口语化的特点,感悟明白如话的语言的朴素之美。这是民间故事这一文体的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一次很好的审美教育。
  2.品匠心之处,赏雕饰之美
  民间故事中,也会用上一些修辞、细节描写或者俗语略微雕琢一下,以增強故事的表现力。
  文中第12自然段,老牛做媒时指引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该修辞手法的作用。且看如下教学片段:   师:老牛做媒时所说的地点,改为这样说——“在右边那座山后的树林前边的一个湖”,不是更简洁吗?
  (很多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大家对比着读读看,有什么发现?
  生:文中这样说,有点像我们小时候一直喜欢讲的“门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很有趣。
  师:是啊,这样说有什么作用呢?
  生:讲起来很顺口,听起来也好记。这样一步一步说,方便牛郎一步一步记。
  师:句子之间咬尾巴,环环相扣的写法,叫“顶真”。它让我们更好记更好讲。那就让我们在读中体会这有趣的语言吧。
  (生读得兴味盎然)
  师:谁能来把这个地点讲一讲?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顶真”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在对比朗读中,发现这段看似普通的文字中潜藏着的盎然趣味。
  其实,这篇文章在语言运用上还有不少匠心之处。如细节描写“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歹毒而又虚伪的嫂子;如“眼中钉”这一俗语,形象地写出了哥嫂对牛郎的厌恨,进而凸显出哥嫂的贪财和无情。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赏这些语言运用的匠心之处,在领略雕饰之美的过程中汲取其中富含的文学养分。
  三、走进内心,让神化的人物可亲
  牛郎善良、勤劳的美德,对生活的热爱及独立自强的精神,都是值得学生汲取的宝贵的精神养分。可是故事中的牛郎后来与织女这个神结了亲,再加上他小小年纪就十分自立自强,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将其神化。要让学生从牛郎身上得到感染,先要让学生与牛郎“亲近”起来。走进人物内心,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看如下教学片段:
  师:牛郎跟我们一样需要交流需要关爱啊!他的这种需要就在跟老牛日常的闲聊中。请大家设身处地为牛郎想想,他会跟老牛怎么说?
  生:劳累了一天,牛郎依偎着老牛,躺在柴草上,难过地说:“我已经很卖力地干活了,为什么哥嫂还要对我不理不睬呢?”
  生:中秋节的夜晚,牛郎坐在山顶上赏月,他对身边的老牛说:“别的伙伴都有爹娘,我多么羡慕啊!要是我的爹娘还活着,我能跟他们讲讲话该有多好啊!”
  ……
  师:大家想牛郎之所想,痛牛郎之所痛。这么一说,我们仿佛感觉牛郎并不遥远,他似乎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只是他的生活比我们不幸。但是他身上有很多打动我们的地方——
  生:受哥嫂虐待,他还能独立地生活下来,还对老牛呵护备至。
  师:这份自强、善良,很是可贵。
  生:他这么不幸,有时居然还会哼哼小曲,可见他还是很乐观的。
  师:苦难的生活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爱,也没有泯灭他的善心。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站在牛郎的角度来替牛郎倾吐一番。这样,学生就走进了牛郎的心里。经历了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的过程,牛郎就如邻家少年般走进了学生的世界。这样,他身上的种种可貴的精神,更易打动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提倡实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所强调的不是模式本身,而是模式所蕴涵的指导,即人人都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种教学情境下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也即是体现这种指导思想。    1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要与课堂问题适当处理相结合    学问,要学必须要问。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以问题形式将学习内容分层次编制成提纲。让学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阐述了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算法和结构,并用于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作了分析。  关键词 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NFIS);实验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6-0032-02  Study on Quality Evaluation of
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这样一篇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课本中从内容方面给了一些提示:大脑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人能在火星上生活,能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这些提示确实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把自己的梦想通过想象得以实现。  经过实践,学生在写想象作文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一些想象过于浮夸,极其不切实际;想象的目的性不强,不知道为何想象;还有一些学生想象力贫乏,不知道
摘要立体显示技术是未来信息显示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立体显示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并给出如何利用目前个人PC机的主流显卡Nvdia的显示驱动实现立体显示的方法。通过利用立体眼镜以及我们自行研制的立体显示器测试表明目前在利用立体三维显示技术改进和提高多媒体装备和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方案中,采用Nvidia显卡进行实现是最为简便、成本最低的最佳方式之一。  关键词 立体显示;双目视差成像;Nvidia;多
蓝字草头表义,监表声,是形声字,本义是指可制蓝靛的草。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说,蓝草制成蓝靛,蓝靛染出的青碧色,比蓝靛更蓝。引申以泛指蓝色。也常用来比喻晚辈超过长辈,学生超过老师。但如问:“这种工艺是誰发明的?”可能许多人都答不上来了。三千多年前,在山东淄川一带生活着一个叫蓝的民族,制蓝靛染青碧这种工艺就是蓝族发明的,所以这个民族就号称为蓝,这与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
当今以信息教育为主导的教学现代化,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为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纵观信息技术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的软件教学,我们认为,应正确按以下分类且运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合理开发和运用多种数学教学软件;另一方面可以有选择、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发挥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全面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1 CAI辅助
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越发显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单一的用教材教表达方法的禁锢中走出来,融合好各种课程资源,从而有效落实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达成训练目标。  一、打破学科壁垒,让交际“无界限”  仔细阅读统编本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在内容编排和版面设计上增设了许多图画,这本身就是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的一种融合。在执教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是设计者(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及直觉投射于未来,以期改变学生学习现状的活动,也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某一语文内容学习需求(与困难)的分析,综合运用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日益走向成熟,一代又一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这届展示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候召开的;因此,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这是一次在新形势下,采取新模式,具有新特点的展示会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正处在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历史关键点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当前和今后
一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的确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别样的快乐心情与张狂姿势。一改长期的愁苦之态,全无惯有的拘谨压抑,喜极而泣,手舞足蹈,痴醉神迷,不掩饰,不虚夸,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