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黄被孢霉利用玉米粉糖液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发酵条件优化

来源 :粮食与油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玉米粉糖液为碳源,用深黄被孢霉突变株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氮源种类、碳氮源质量比、碳源质量浓度、硫酸镁质量浓度、接种量体积分数、pH、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菌株发酵效果的影响.以生物量和油脂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发酵条件.结果 表明:选定氮源为酵母粉、碳氮源质量比30:1,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质量浓度80.0 g/L、氮源质量浓度2.7 g/L、硫酸镁质量浓度0.7 g/L、柠檬酸钠质量浓度2.0 g/L、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2.0 g/L、接种量体积分数10%、pH 6.0、温度26℃、发酵时间6d.在此条件下,深黄被孢霉菌体生物量和油脂产量达26.12、14.63 g/L.经气相色谱分析深黄被孢霉油脂中脂肪酸组成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一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1.4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6.28%.
其他文献
以储藏前小麦为对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储藏温度、时间对小麦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储藏期内小麦蛋白的酰胺Ⅰ带均向低波数方向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表明疏水氨基酸残基暴露形成分子间氢键,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其中,α-螺旋和总β-折叠含量显著减少(P<0.05),β-转角含量显著增加(P<0.05),储藏后期出现无规则卷曲(P<0.05).河套春小麦蛋白二级结构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由有序转化为无序.相对低温条件下储藏可以延缓这些转化,有利于小麦品质的保持.
以花生为原料,对花生发芽过程中水分、多肽、淀粉等组分含量及蛋白酶等相关酶活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花生发芽时间的延长,水分含量大幅提高,干重比随之降低.发芽过程中代谢酶系统被激活,大分子储藏蛋白质被分解,以干重计多肽含量可达未发芽种子的2.4倍.还原糖含量和γ-氨基丁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于发芽3d和2d达到最大值.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蛋白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在发芽过程中大幅提升,多酚氧化酶活力呈现一定波动趋势.总体而言,发芽可作为提升花生种子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
针对粮食产量预测精度低、影响因素复杂等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差分进化(ADE)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粮食产量预测方法.针对基本差分进化(DE)算法容易出现局部最优,陷入早熟的现象,通过引入自适应变异算子和交叉概率算子改善算法寻优性能.将改进算法用于对LSSVM的参数优化中,选择1975 ~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数据进行仿真,建立ADE-LSSVM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粮食产量预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油脂精炼时水化脱胶操作决定加水量的依据是毛油的磷脂含量.对不同来源大豆及其毛油中磷脂含量的详细研究有助于指导车间中的水化脱胶操作.
对溶剂法提取长白山野生红松子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选取乙醚、氯仿、正已烷、甲醇、丙酮、异丙醇、乙醇、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观察其对松子油的提取率.结果 显示:乙醚、氯仿和正己烷3种溶剂的提取率显著高于其他溶剂(P<0.05),结合生产成本等因素确定正己烷为松子油的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松子油提取工艺: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55 min和料液比1∶20 (g/mL).在此条件下,松子油的提取率为90.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GC-MS)分析不同工艺花生油的挥发性成分,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鉴别模型.结果 表明:3种不同工艺花生油共检出71种成分,包括6种醇、10种醛、16种烷烃、12种酯、7种酮、3种酚、10种含氮化合物、7种其他种类化合物.花生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3-二氢苯并呋喃、1-(2-羟基-5-甲基苯基)乙酮、4-乙酰基-2-甲基苯酚、2,6-二乙基吡嗪.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不同工艺花生油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不同工艺花生油识别率在100%.因此,神经网络结合GC-MS用于鉴别压榨花生油
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陕产石榴籽油,并研究石榴籽油的抗氧化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石榴籽油最提取工艺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2℃,提取时间2h,液料比为20∶1(mL/g),在该条件下平均得率为22.61%,石榴籽油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作用.
为了提高南瓜籽油在应用中的稳定性,减少使用化学合成乳化剂带来的潜在毒性,通过pH循环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单宁酸(Trannic acid,TA)纳米颗粒,接着选择了最佳比例的SPI-TA纳米颗粒作为乳化剂制备南瓜籽油Pickering乳液.进一步研究了乳化剂添加量、南瓜籽油体积分数对乳液表征的影响.结果 表明:SPI与TA的复合比例为3∶1(质量比)、乳化剂添加量为2%(以水的质量为基准)、油体积分数为70%时,乳液具备良好的物理状态以及热稳定性、盐离子稳
研究了小麦胚芽蛋白活性肽的复合酶法制备及其抗氧化性的评价.通过试验研究了酶活性、酶的组合、酶解温度、时间等对小麦胚芽蛋白水解度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其酶解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 表明:第一步水解酶(中性蛋白酶)的最佳水解条件为底物浓度为4%,pH 7.5,酶解温度40℃,加酶量10000 U/g,酶解时间3.0h;第二步水解酶(木瓜蛋白酶)的最佳水解条件为酶活比1:2、pH 7.5、温度55℃、时间1.0h,此时小麦胚芽蛋白肽的DPPH·清除率和还原力最大,分别为64.78%和0.578.小麦胚芽蛋白酶
以添加茶多酚的一级大豆油为煎炸用油,研究茶多酚在煎炸过程中对一级大豆油品质变化的影响.通过检测一级大豆油煎炸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氧化诱导时间、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等项目来评价荼多酚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并对煎炸所制食品进行风味差异试验.结果 表明,茶多酚能延缓一级大豆油在煎炸过程中品质劣变的速度并对煎炸所制食品的风味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