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上市,重庆英利寒冬觅食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kica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重庆的一些企业正在为是否推迟上市计划而犹豫不决时,曾开发解放碑“纽约·纽约”、观音桥“未来国际”等著名楼盘的重庆房地产民企英利,2008年10月悄然在海外借壳上市。而使用了近15年的“重庆英利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个名字,一下更改为“英利国际置业”。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很多公司都选择收缩战线,英利却对全球化表现出少有的高调。
  
  ■ 借壳上市获取新身份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准备在冬天中安静下来,在自身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冬天是它们觅食的好机会,因为这时它们往往最能体验到什么是价廉物美。虽然这条路也充斥着很多不确定的风险。
  英利就进行着这样一项庞大的觅食计划。
  在2008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企上市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却在此时迎来了中国地产界的第三位客人——重庆英利房地产公司。
  10月24日,英利借壳声威国际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在当天国际股市大幅下挫的情况下,它成为新交所当天唯一飘红的个股,募集资金150万元新币。这是继河南阳光控股以及广州元邦地产后,第三家在新加坡主板市场上市的中国内地房企,也是重庆首家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和2008年重庆唯一一家在境内外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
  英利是谁?一时间,聚光灯打在英利国际置业董事长方明的身上。
  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重庆老字号民企,主要致力于重庆主城区旧城改造,先后开发了邹容广场、南国丽景、民生商厦、巴蜀剑桥等物业,它建设的商业楼宇“纽约·纽约”和“未来国际”已成为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
  事实上,早在2007年10月,方明就开始筹备上市事宜。一年的时间里,其大股东香港富广集团通过反向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声威国际,并将英利房产资产注入到声威国际的壳中,使声威国际持有重庆英利房地产开发公司94%的股份,并置换出其原有厨房卫浴产品制造资产。于是重庆英利终于摇身一变为上市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更名为英利国际置业。
  据了解,声威国际作为新加坡一家卫浴设备生产企业,此前是在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凯利板”上市的,相当于国内的中小板,英利房地产借壳后,以每股0.3元新币的价格,增发500万股新股,满足流通率最低为15%的要求,同时成功跻身主板市场。
  
  ■ “弱弱”联合初尝甜头
  
  方明将这次海外并购比喻为一次“弱弱”联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实施合并,这是面对危机众多企业寻找生存之道时放手一搏的策略。”
  这种“弱弱”联合给英利带来了不凡业绩。2008年11月,英利国际置业不但在新加坡交易所连创历史新低时刻逆势而上的奇迹,还以市值7亿新币(约合人民币35亿元)的优秀业绩,名列中资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前三甲。“这对于上市不足1个月的企业来讲,太难得了。”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区副总裁罗弥伦也为之侧目。
  对于融资后资金的去向,这家公司近期用不断放出一些激励人心的消息来回应:它在重庆的几个商业项目即将展开。一个是江北国际机场附近的“三亚湾水产市场”,英利计划吸引中国沿海大型海鲜批发商进入市场,开发重庆的海鲜市场。“三亚湾水产市场”主要是用于批发海鲜,同时也建设高档海鲜餐馆,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另一个是“未来国际”项目的延伸工程——金弓酒店项目。另外,位于解放碑CBD的国际开发金融中心工程已在2008年底开工,两年内建成。该项目由英利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旨在打造高端金融办公场所,规划为一裙楼、两塔楼,高60层(190米),目标是成为解放碑商业中心乃至重庆市的新地标。
  這不由得让我们对英利的未来充满无限遐想。
  不过,如何准确拿捏并购机遇,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并非易事。方明用“一见钟情”、“水到渠成”等词汇来形容此轮投资。英利在香港和新加坡两地进行过深入调研,认为通过借壳上市才最有利。“正好我们在新加坡股市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公司,对方也愿意出让。”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方明没有明言。由于市场状况的原因,要在香港或内地A股上市的房企,“块头”一般都很大,到新加坡上市的门槛相对来说较低。
  政府的推动也是不容忽视的动力。重庆市金融办公室副主任杨选民说:“截至2008年8月,有147家中国公司在新交所上市,而重庆现在有31家上市公司,其中8家包括英利国际置业是在海外上市的。重庆有200多家企业正准备上市,而重庆市政府有意把新加坡推荐为重庆企业上市的重要地点。”
  
  ■ 逆势扩张加快国际步伐
  
  在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股市下跌的时候,选择逆势扩张是否会将英利带入深渊?
  “我常常告诫自己,如果在市场发生改变的时候原地不动,冬天可能就真正来了。”方明在别人恐惧的时候,寻找着机会,“缘于金融风暴的影响,目前境外资本市场上一些公司价值大幅缩水,对于有钱的企业来说,这个时候参股或买公司会显得很便宜,这是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的一个绝佳时机。”
  “为即将开工的项目融资当然也是一大原因。通过上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长远发展的平台,与国际金融市场直接对接。实际上,英利并不急需现金。”方明说,英利的商业物业销售价格在过去6个月内上升了30%,平均出租价格属于重庆的最高水平。最近,英利可能会对价格作出调整,销售价格和出租价格还将继续上涨,而旧城改造也能带来良好收益。他说:“我们对公司未来的收益充满信心。”
  筹集资金只是方明通盘计划的一部分,通过国际资本锻造、提升英利的国际化能力和形象才是他的梦想。“在走出去的同时,也是引进国际管理技能的机遇,我们可以吸收新加坡在建筑理念、管理以及材料方面的先进经验,企业可以借机完善治理结构。”
  国际资本市场的魔力,会将一个小企业很快变成国际知名企业。英利因此被方明赋予打造“世界级的行业榜样”的使命,上市后的英利国际置业,将淡化地域色彩,其长远目标是向全国扩张。
其他文献
世界是重叠的空间,很多人为了放大生存的空间而缩小了梦想的空间。24岁的李欢,正竭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他——    2008年1月19号,羊城广州,一个重庆少年行走在OACC2008第四届金龙奖华语动漫颁奖盛典的星光大道上。如同他笔下漫画中的美少年一般,星光熠熠、神采飞扬。  主持人宣布李欢的作品——《猫街的公主》获得2007年内地及港澳台年度最佳绘本漫画。李欢接过奖杯,带着微笑举过头顶,任凭如
进入新世纪,重庆人才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人才矛盾依然突出,人才基础不够坚实,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技能型人才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端人才十分匮乏,占人口的比例为0.17%左右。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是重庆人才开发和建设的关键期。只有将“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变成现实,人才基础才会厚实,高端人才才会泉涌,重庆才能崛起于祖国西部大地上。    净化成才环境是前提  
2008年5月14日,按照国家建设部和重庆市政府的命令,重庆建工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玉昌率集团184名突击队员赴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作为第一支成建制的机械化抗震救灾队伍,他们在山崩后打通道路,在地陷后修复水厂,在废墟里抢救生命……在抗震救灾一周年之际,张玉昌同志饱含深情地回想起那——    缺水,天气闷热,不能洗澡,无法漱口,一身臭烘烘的;矿泉水加面包是主食,一碗热腾腾的稀饭和馒头成了奢侈品,
从失业到创业,从3个人的家庭作坊到2000多人的服务公司,凭着一张抹布起家的魏欣用了10年。  10年,魏欣走过的是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    ■ “抹”出来的商机    1999年,魏欣从重庆塑料九厂下岗了。当教师的妻子收入也不高,日子一下子窘迫起来。夏天,魏欣和妻子带着孩子到解放碑肯德基吃饭,夫妻俩点了28元的套餐,微笑着看着孩子啃鸡腿。儿子天真地问:“爸爸妈妈,你们怎么不吃?”“我们不饿,你
编辑同志:  你好。  我是农村乡镇的一位宣传委员。前不久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负责全镇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接到这个任务,我就有一种担心:学习天天讲、月月讲、年年抓,大家司空见惯了,这次又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还能提起大家的兴趣么?  果然,我在私下与同事交流时发现,他们对学习一事比较漠然,“天天念在嘴巴上,都起茧了”,“学习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着啥子急”,“学与不学差别不大,有啥学头”…… 
马年总会发生些有影响的事。  1978年,马年,小岗的21个指印开创了中国农村的一次变革。  1990年,也是马年,重庆巴县小镇青木关(现属沙坪坝区)供销社(现青木关供销社有限公司)的一次“违规”,却拉开了商业企业走向开放的序幕。    ■ 偷吃“禁果”    很多时候,改革都是从“违规”开始的。  “我们就是车到山前,总得找条路啊。”原青木关供销社主任罗应举谈起当年的“青木关之变”,并没有想象中
“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现象在某些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与“三小”不无关系。“三小”误国害民,不得不防。  防“三小”,思想防线不能松。“针尖大的窟窿能透斗大的风”、“筷子头上有陷阱”,这些发人深思的警言,很多领导干部并没有当回事,原因就是忽视了在思想上防腐。思想上防腐,关键是要明白“防微杜渐”的道理,正如一位中央领导指出的:“干部出问题,多数都是‘小洞不补,大
北碚区: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动交流    启动100个基层组织结对共建工程,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支持。全区各联建单位召开联合组织生活196次,联建项目57个。同时,积极优化城乡人才资源配置,制订100名优秀后备干部进村锻煉计划和100名优秀“村官”引进计划。目前,全区21个产业点、产业项目、产业协会的党组织负责人进入所在村或社区
2008年对于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品公司总经理刘能风而言,是丰收的一年:2月,他的石刻作品《媚态观音》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收藏;7月,石刻《玉印观音头像》在迎奥运民间艺术展上获得全国精品奖,并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11月,石刻《日月观音》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12月,获得“全国农村实用优秀人才”称号。  然而,有谁知道,这位获得如此多殊荣的重庆市“民间艺术大师”,以前只
此时疏浚现场早已污水四溢,现场的同志都争着下窨井排险,任维超说:“我是班长,我先下。”    5月25日上午,重庆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消息,让任维超一下子紧张起来。  任维超是北碚区市政工程处的疏浚工,因为多病,现已病退在家休养。  听到当晚将有强降温天气的预报后,任维超习惯性地拿起电话,向昔日的同事们,逐一交代需要重点排查的地点。  2008年,任維超因为身体原因病退,但被称为“北碚下水道活地图”